如果你是一个惯于在机场VIP通道等黑色商务MPV驶来的人,某天停在你面前的车不再是丰田埃尔法,也不是腾势D9,而是一辆前脸棱角分明、LOGO赫然写着“BYD”的庞然大物——你会是什么反应?猜猜,坐上后你会在群里发什么表情包?
比亚迪M9,就是这样一台,被冠以“公务版‘夏’”的全新中大型新能源MPV。很难说它的诞生有多少偶然,毕竟,腾势D9在高端新能源MPV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不只是比亚迪的脸上有光,整个自主豪华阵营都要敬它一杯。有人说这叫“风口”,也有人说这是“碾压”,反正比亚迪没闲着,顺着模式走,把“王朝网”高端化这条路修成了多车并行的双车道乃至三车道。M9,正是在这张版图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补丁。
说实话,M9和夏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有些亲兄弟还铁。见面三分像,但M9到底是来“干点正事儿”的公务派,前脸线条就要冷峻得多。银灰色的贯穿饰板、点状镀铬格栅、龙须大灯,配合LOGO的字母浮雕浮出水面,总之“夏”还没进门,身份识别已经核验过了。尾部就更为直接,一根“中国结”贯穿式尾灯,带着M9不卑不亢地站队:我就是那个官气十足、略带低调的‘夏’分号。
车身尺寸方面,新瓶装老酒:5145/1970/1805毫米的“三大件”,连轴距(3045毫米)都没挪过一下。内饰也是熟面孔,全黑色调为主,怀挡电子档杆、外挂液晶仪表,以及一块悬浮中控大屏。配置上,低配就别妄想C级驾驶辅助这等“天神之眼”,毕竟,不是每一个公务员都能当上高配版“天神”。
再说空间,第二排独立座椅没有腿托。好在三区自动空调、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这些功能,M9是懂得做公务人的痛点,不至于在开完会回城的路上,半边身子麻到提不起劲发微信。至于什么云辇-C智能阻尼悬挂,还是爷爷辈才能讲出来的高配配置,M9只给你坚实的支撑和不太晃的“乘坐感”,至于舒心,那也要看你是不是能主动调低心率的主儿。
动力方面,不出意外还是1.5T插混第五代DM系统。发动机最大115kW,电机200kW,配20.39kWh的电池,100公里CLTC纯电续航——以帝都早高峰的平均时速,堵一个来回完全够用。油耗的确能省,成为车队“头狼”的概率也不小。具体说到加速什么的,前排的叔叔阿姨基本也用不上,反正公务驾驶,大家都讲“安全第一”,谁也不想A柱突然多一条举报短信。
价格,22.98万-24.98万元。按理说,这个区间塞满了各路卷王。比亚迪的算盘也算得清楚:既不直接对标腾势上高配,也不给本田奥德赛、别克GL8这样的“油改电老将”留机会。出口用也好,公务用也罢,M9像是填补了一个“还得更稳些”的豪华MPV真空。是不是主打体面?没错,但没装黄金,充其量就是西装多了个领结。
细究每一个细节,其实挺有意思。比如诸如镀铬獠牙装饰、星光般点缀格栅这些设计,既不是纯装饰,也不完全是面子工程;对内讲排场,对外高辨识度。再比如,舒适性配置没有堆满,那是因为——真正用来“出口、公务”场景的车,后台里摇号才是真的难点。至于大家都关心的三电系统稳定性,比亚迪这两年跌打滚爬,认证多了也怕做梦梦见自己在测电池包微核查。
当然,每一个车企都自带格局表演,老百姓图啥?大多是:一块靠谱的移动工位,一台有面儿又能省点油的钱包守护神。M9这类产品,最像是给部门采购做个选项多样化,不至于把预算全撒在老气横秋的GL8上。但说起来,这台M9可能最想安慰的,还是驾驶位的大哥——毕竟,省心是一回事,拍照流传朋友圈,是又一回事。
有人会问:“现在入手M9,会不会过两年和买了Magic Book一样,看人家升级自己傻眼?”这个问题——基本和公车采购流程本身一样,值得哲学探讨。产品周期短、更新迭代频,MPV逐渐像手机,三年堪比一生。事实是,基于“夏”衍生出的M9注定是一块拼图,你可以称它为“全能公务小队员”,也可以视为“超高性价比的高端识别物”。但终不免落一句实在话——至于这款车能不能取代腾势D9、让丰田埃尔法摇摇欲坠?多半还是要看,“买单的人”最终认准啥。
说到底,科技与面子的二元对立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都是同题不同解。比亚迪M9的出现,就像考卷里多了一道“主观题”:在场的人都能作答,但每一道都是标准答案吗?还是每个采购主任心中的“高端MPV”,其实都只差一个续航、一个LOGO和一点行政气场?
你会怎么选?欢迎在大巴车后座用你最舒服的姿势,聊聊你心中的“理想公务座驾”。牌子、配置,还是气场——什么才是这个细分MPV未来真正的入场券?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