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营销现在几乎成了新势力造车的惯用套路,各家厂商争着晒出越来越让人瞠目结舌的订单数据。今年以来,新车型的累计订单总量都已经飙破亿了。不过归根结底,订单只是吸引眼球的噱头,最终还得看实际的销量落地,销量数字一步步把这些惊人的订单背后的“水分”都揭露出来。
9月第三周,市面上一众纯电车型的销量数据新鲜出炉。榜单上,宏光miniEV和吉利星源分列前两名,第三名则是特斯拉的model Y。这三款车也是那周里惟一销量突破一万的车型,其中model Y单周卖出1.034万辆,表现抢眼。
此前特斯拉公布的数据中提到,依靠新款model YL的热度,model Y下单量攀升到了12万辆。照这个一周卖一万多台的速度来差不多三个月就能完成全部交付。如果后面产能再跟得上,这个交付周期可能还会缩短一些。
但反观另一款宣称有几十万订单的热门车型,单周销量还不到6000辆。要是保持这样的交付节奏,消化完所有订单得拖上一年多,就算后面产能提上来了,理论上最快也要熬个七八个月。这让业界不少人对订单数据的真实性开始打起了问号:这些订单到底水分有多大?
其实关于订单这事儿,早在去年就有媒体专门去问过某造车大佬,揭露了背后的内情。当时报道提到,由于许多企业发布的新车型订单动辄几万辆,其它同行哪怕实际下单只有几千台,也不得不“跟风”报出好看的数据,毕竟面子工程不能输。
结果到了今年,没人想到订单数玩得更大了。以前说几万辆都挺唬人的,现在10万辆都不算啥,直接攀到几十万。不少车企推新车,订单数字就以十万为单位递增,全行业一片“狂欢”。
这个游戏玩到现在,大家才发现,今年各大品牌报出的订单数总和,先后突破了5000万、甚至冲上1亿,这数已经远远超过中国市场每年卖出的3000万台新车,更离谱的是,还比全世界年销量9000多万辆还多。这些数字真假几分,行内人其实心知肚明。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领域的老大哥特斯拉,这次也没落下,报出model Y订单高达12万。好在人家的交付速度硬气,堪称有据可查,三个月就能完成清单,效率很高。反观其它对手,还在为怎样交付掉“海量订单”发愁,看来可信度如何,用事实说话就知道。
至于车企不断抛出的巨大订单数,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车市场竞争压力大,谁都想想办法脱颖而出。高额订单成了营销突破口,有的新品牌靠这个方式迅速走红,甚至引领了行业的营销风潮。
放到20万元以上的市场来不少国产品牌都想挑战特斯拉的地位,但单一车型的销量始终拼不过model Y。在高端电动车市场,消费者最终还是更信任特斯拉,这也成了国产品牌一时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大家都拿订单当噱头,到底能热多久?这些离谱的订单还会不会被不断刷新?但就眼下来订单营销的效果其实在慢慢减弱。买电车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大家挑车最终还是看销量,谁赢谁输,从数字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