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账期革新47天 工信部调研赞供应链典范
供应链的血液从未如此畅通,平均47天的支付周期背后,是一场头部车企的自我革命。
芜湖南麓的奇瑞工厂里,焊装机械臂的节奏比上月快了12%。生产线上流动的不只是车身骨架,还有比往年更快的资金周转速度。“供应商的催款电话少了”,财务总监李伟滑动着全链协同系统界面,“现在付款像流水线一样精准”。
01 账期破局 四大组合拳击碎行业顽疾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的调研车驶入厂区时,尹同跃手中的数据已经带着温度:148万辆——这是奇瑞前七个月的总销量,14.5%的同比增幅下藏着更重要的突破点。当行业还在60天账期的承诺线上挣扎,奇瑞的供应商付款周期已压降至47天。
秘密藏在四组关键词里。
账期规范化将“≤60天”烙进制度铁律;执行全链化让跨部门协作不再扯皮;审批数字化砍掉纸质流程的繁文缛节;预付款机制化身中小企业的氧气瓶。这套组合拳挥出后,某车灯供应商的现金流周转率提升37%。“终于不用垫资生产了”,总经理王磊在供应链座谈会上哽咽。
02 出口引擎 67万辆背后的全球心跳
生产车间的电子屏闪烁着目的地坐标:阿联酋、南非、马来西亚。每2分17秒,就有一辆奇瑞车驶向海外——前7个月67万辆的出口量,占集团总销量45%。这个数字让奇瑞成为首个累计出口破500万辆的中国品牌。
墨甲机器人的组装线上,人形机器人“墨茵”正在接受最后调试。这些即将发往香港的钢铁躯体,标志着中国智造的新出口范式。当传统车企还在价格战中内卷,奇瑞的海外营收已占总收入52%,尹同跃的全球化棋局落子铿锵:“让全球用户信赖中国车,不是靠补贴,是靠这个”,他手指划过龙山试验中心的碰撞测试报告。
03 反内卷宣言 重构产业生态的奇瑞方案
工信部的调研报告里藏着警示:超六成供应商尚未获得60天账期的正式协议,变相延长付款仍是潜规则。当某些车企用商业汇票替代现金支付,奇瑞的预付款机制已覆盖89家中小供应商。
“拒绝价格战不是口号”,尹同跃在调研座谈会上推过一叠文件。上面记录着上半年拦截网络水军攻击147次,反黑公关专项投入3000万元。这份底气来自财务健康度——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暴涨87.7%,捷途与iCAR品牌增速超30%。
墨甲机器人的机械臂在展厅划出优雅弧线。这个由整车企业孵化的科技生命体,正在南非矿山执行巡检任务。工信部官员的笔记本上记下关键句: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共生,才是反内卷的最优解。
智界工厂的物流区,某线束供应商刚收到本月第二笔预付款。财务系统显示这笔30%的预支付发生在订单确认后48小时——比协议约定提前11天。“他们说到做到”,财务总监在朋友圈晒出到账截图,背景是满载出口车的滚装船。
那艘船的目的地是汉堡港,船上载着第517万辆海外奇瑞。它的轮胎螺丝被拧紧时,供应商账户里的货款已安静躺了三天。(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