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居然还能稳居存活率第一,确实厉害。别小看这个存活率榜单,背后可是行业实力和市场韧性的直接体现。比亚迪100%的存活率——这个数字绝对不简单。前几年我还在调研员工的反馈,很多人都说比亚迪核心技术打得还行,而且价格有优势,配置也不错。咱们也得验证,它是不是一味只会存活成为市场常青树?
奇瑞紧随其后,存活率差不多95%。这次新车的推出,特别是瑞虎系列,刚好满足这一波新能源刚需。不过你知道吗?奇瑞其实有点偏安一隅——它的供应链体系其实不是特别全球化,更偏向内陆厂商。而且,奇瑞的研发投入——我查过,去年大约占收入的4%—估算,不算特别大,但很稳妥。
看到北京现代立刻推新品,就知道他们压力山大。市场竞争一直很残酷,尤其在电动车这块。北京现代推出的EO羿欧,售价在11.98万起步——便宜还挺直观,但真正激烈杀出市场还得看配置、续航和安全。而且,720°铠甲车身听起来强,也确实硬核——高强钢占比77.5%,配9个气囊,这标准车安全规格。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普通家用车大概30%-40%的钢材用在车身上,这个比例明显高出好多。
空间方面,2750mm的轴距,感觉比同级车多了点,特别是后排空间宽敞点。有个朋友说,你这空间不行就亏了。我倒是觉得空间够用,毕竟腿长的不用担心挤。
外观设计挺吸引人。星动八方水晶矩阵大灯,照射距离180米——这不用说,夜晚灯光好坏,直接决定你安全感。隐藏式门把手,-40℃破冰功能,我得问问实际效果,毕竟在东北省份,还是要看它能不能抗住那极寒天气。
从配置来看,全系配高通骁龙8295芯片,27英寸4K一体屏+HUD三模式投影。这个价位要说配置亮点,真心够诚意。L2级辅助驾驶(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我猜实操应该还算顺滑,但要问我到底能开坏……可能还要看具体的软硬件匹配。
续航方面,官方标称CLTC工况最高722km,双电机版也有590km。实际?我估算每天通勤,百公里用油(哦!用电)大概在14kWh左右,粗算一下大概50kWh的电池,不知道还得不够?我觉得实际续航可能在500-600km,和厂家数据有个10%-15%的差距。你还记得前几年电池技术迭代快,大部分车型虚标的事吗?我就琢磨,快充支持800V高压,30%-80%,只要27分钟——但快充对电池损害大吗?这点不便宜,毕竟快充频繁用,寿命会缩短吧?不过如果用得合理,还挺方便。
在供应链上,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听说支持快充,成本控制也较好。可我一直挺疑惑的,真能兼顾高速快充和长寿命?还想不想过:减少快充次数,是不是会让电池更耐用一些?或者……其实我没细想过这点。
讲到安全,9个气囊,720°铠甲车身,确实让我放心不少。安全性高,车价能不贵一点?这不然,折合下来17万以内的配置已是相当对比友好了。比起一些同级别品牌,配置差异还是蛮明显的——比如我们说的某些国产车,安全配置可能就只有6个气囊。
有个细节让我有点懵。你看,这些车的价格区间在11.98到14.98万,配置貌似挺扎实,但续航和快充的实际表现还要打个问号。你觉得,续航跑得远不远?还是快充用多了反而让电池寿命走下坡路?有人说快充像是车的高速公路,方便,但高速公路不总是对车最友好。
再说个事。这车的内饰,27英寸大屏,OS和投影,给人未来感挺强。可是我怕,长时间使用这些高端配置会不会频繁卡顿或出故障?我这人比较喜欢实用的车,也挺嫌麻烦的。有一次,朋友的车刚刚装好新导航系统,结果半天出不来路,实际体验告诉我,有些高科技还得看售后。
顺便问一下:你觉得未来一年,像这样配置集高端+便宜的车型还会爆棚吗?毕竟市场的风向变化太快。一个小跑题的想法:如果未来能把续航拉到800km,价格再降点,是不是就能吸引更大一批用户?或者,从供应链角度看,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才是真正竞争的秘诀。
我对这款车的技术配置挺感兴趣。这车能不能真跑满它的续航里程,还是得看用料和操作。选车那事,还是要看用户具体需求——我倒挺喜欢它的空间和配置,但续航和快充体验,还得实测才知道。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车会不会变得更像手机——随时上线、随时充电、每年都得换新?还是说,还会保持今天的硬派安全和耐用?挺期待的。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