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增程式电动车正悄然进行着一场自我革新,向纯电体验加速靠拢。围绕“大电池、小油箱”的技术路径展开,使得增程车在日常使用中越来越像一辆纯电动车。
早期增程车因电池成本高昂,多采用“小电池大油箱”设计,纯电续航普遍在150公里以下,车辆频繁依赖燃油发电。如今,随着电池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新一代增程车纷纷搭载大容量电池。例如,多款新车型的电池容量已超过60千瓦时,纯电续航突破400公里,甚至向500公里迈进,已接近中端纯电车的水平。
数据显示,增程车型用户高达84%的行驶里程完全由电力驱动,这意味着对大多数车主而言,增程器仅在长途出行等少数场景下才会启动。车企也致力于优化增程器,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其启动时的噪音和振动,并引入800V高压平台、超充电池等纯电领域的技术,力求让增程车在体验上无限贴近纯电车。
但是,这场“纯电化”演进也伴随着争议。有观点认为,当增程车配备了大电池,其“可油可电”的独特优势反而被削弱,不得不与纯电车在续航、成本和用户体验上正面竞争。此外,电池重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馈电油耗升高,而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向纯电路线倾斜,也为增程车的未来增添了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在充电网络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下,增程车通过“纯电化”升级,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既能享受纯电驾驶乐趣,又无需担忧续航焦虑的务实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