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东风日产天籁PLUS,将会有搭载2.0T发动机版本!能延续市场表现吗?

2025年8月18日,东风日产官方正式发布了天籁PLUS车型官图,不光前脸大变样,动力方面继续提供2.0L自然吸气与2.0T涡轮增压两种供选择。要知道现款天籁主打的是2.0L和2.0T VC-Turbo,这次推出PLUS版本,把网友炸懵了:"日产这是要硬刚雅阁260TURBO、凯美瑞2.5L?"

这波操作到底是日产要翻身,还是被市场逼得没招了?

今儿咱就掰开了唠。

聊聊东风日产天籁PLUS,将会有搭载2.0T发动机版本!能延续市场表现吗?-有驾

2.0T动力到底啥来头?

凭啥敢标"实车将临"?

说起这台2.0T发动机,还真不是日产临时抱佛脚凑出来的东西。这台代号KR20DDT的发动机,可是日产憋了20年才磨出来的"大招"。2025年8月底,天籁PLUS的官图一出,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个"2.0T VC-TURBO"的尾标——最大马力243匹(179千瓦),峰值扭矩371牛·米,热效率达到。

这几个数字意味着啥?

咱掰开了说。马力243匹,比现款天籁的2.0L版本(156马力)高出将近90匹,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在高速上超车的时候,油门一踩,推背感立马就来,不像老款那样"温吞水"似的慢慢加速。

扭矩371牛·米,扭矩大意味着起步快、加速猛,堵车走走停停也不会让你感觉车子"肉"。至于热效率,虽然比不上丰田混动的,但在纯燃油2.0T发动机里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可这台发动机为啥现在才推出?

原因很简单——市场把日产"逼急了"。2024年,东风日产全年销量万辆,比2023年暴跌;进入2025年,情况更糟糕,前5个月累计销量万辆,同比再跌。

这是什么概念?

2020年的时候,东风日产一年能卖113万辆,现在已经腰斩还多。

销量为啥跌成这样?

用户调研里,"动力不够劲"这条投诉常年霸占前三。现款天籁2.0L版本,156马力配CVT变速箱,开起来确实平顺舒服,但就是提速慢,尤其是在高速上想超车的时候,油门踩到底也得等个两三秒才能感觉到动力上来。而竞争对手呢?雅阁的260TURBO版本,虽然只是1.5T发动机,但也有193马力;迈腾的330TSI,2.0T发动机上186马力。

日产要是再不拿出点真本事,中型车市场的份额就要被对手蚕食光了。

要命的是,2025年上半年的车市,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东风日产虽然也推出了e-POWER混动版本,但这套技术不能上绿牌,既享受不到补贴,也免不了购置税,市场反响一直不温不火。纯电车型Ariya更是销量惨淡,2024年全年只卖出2000多辆。

燃油车基本盘在萎缩,新能源又打不开局面,日产这两年过得是真憋屈。

所以你看,天籁PLUS推出2.0T版本,这事儿的逻辑链条很清晰:用户嫌动力弱→竞品用2.0T抢市场→日产销量暴跌→被迫拿出压箱底的技术→2025年8月官图发布,年底上市。这波操作,与其说是"主动升级",不如说是被市场"抽醒了"才做出的反应。但不管怎么说,好歹是把这台在英菲尼迪QX50上验证过的发动机拿出来了,总比继续躺平强。

聊聊东风日产天籁PLUS,将会有搭载2.0T发动机版本!能延续市场表现吗?-有驾

2.0T+天籁,是"强强联合"还是"水土不服"?

光有243马力和371牛·米的账面数据,那只是第一步。这台发动机到底适不适合中国路况,能不能配得上天籁这个"大沙发"的定位,还得看实际表现。

日产这次玩了个聪明招——VC-TURBO"超变擎"技术。这套技术最牛的地方在于,它能让发动机的压缩比在8:1到14:1之间无级切换。

压缩比是个啥?

简单说,压缩比越高,发动机越省油,但容易爆震;压缩比越低,动力越强,但油耗高。传统发动机的压缩比是固定的,要么省油要么有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日产这套VC-TURBO技术,通过一套复杂的多连杆机构,能在秒内调整压缩比——你在市区堵车的时候,它自动切换到高压缩比模式,省油;你上高速超车的时候,它自动切换到低压缩比模式,爆发动力。

这套技术听起来很玄乎,但实际效果呢?

从已经搭载这台发动机的英菲尼迪QX50和现款天籁2.0T版本的表现来看,还真不是吹牛。工信部给出的WLTC工况油耗是升/百公里,实际用车场景下,高速巡航大概在6升左右,市区走走停停也就8升出头。这个油耗水平,比同级别的2.0T燃油车低了至少半升到一升。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2.0T发动机比2.0L重了不少,再加上那套复杂的多连杆机构,整个动力总成的重量增加了大概30公斤。别小看这30公斤,对于一台主打舒适的中型轿车来说,重量增加意味着悬挂调校要重新优化,否则会影响驾乘感受。

好在从谍照来看,天籁PLUS在底盘上做了加强,增加了防倾杆,应该能在保持舒适的同时兼顾一定的操控性。

还有个现实问题——可靠性。日产之前的口碑一直是"耐造",轩逸能开20万公里不大修,天籁也能跑15万公里不出毛病。但这套VC-TURBO技术毕竟是高科技产物,多连杆机构的耐久性到底如何,现在还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来验证。

英菲尼迪QX50是2018年开始搭载这套动力的,到现在也就7年时间,而且QX50的销量本身就不大,样本量不够。天籁PLUS如果大规模铺开,一旦出现批量问题,对日产的品牌形象打击会很大。

另外,CVT变速箱虽然平顺,但在高扭矩下的表现一直是个问号。日产这次给2.0T版本配的是钢链式CVT,理论上能承受更大的扭矩,但实际跑起来会不会出现打滑、异响,还得看后期用户反馈。毕竟CVT变速箱的短板就是在激烈驾驶时容易出现"干吼不走"的情况,这和日产想要营造的"动力充沛"形象是相悖的。

从技术角度看,这台2.0T发动机确实有亮点,VC-TURBO技术在业内也算是独一份。但天籁PLUS能不能把技术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还得看两点:一是价格定得合不合理,二是用户买不买账。如果定价过高,用户宁可加点钱买雅阁或者凯美瑞的混动版;如果定价太低,又会拉低品牌形象,影响利润。

这个平衡点,日产能不能把握好,是个大问号。

聊聊东风日产天籁PLUS,将会有搭载2.0T发动机版本!能延续市场表现吗?-有驾

天籁PLUS上2.0T,背后是日产的"生死局"?

天籁PLUS的推出,表面上看是一次产品升级,但往深了挖,这其实是日产在中国市场的一场"生死战"。

先看大环境。2024年,中国车市的传统燃油车销量万辆,同比暴跌。

这是什么概念?

一年少卖了200多万辆燃油车。而新能源车呢?2024年销量万辆,渗透率突破;进入202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也就是说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燃油车的市场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而日产偏偏在新能源领域没啥建树。

东风日产的销量数据更是触目惊心。2024年全年万辆,比2023年少了13万辆;2025年前5个月万辆,同比再跌。这个下滑速度,在合资品牌里都算是靠后的。

轩逸虽然还能卖3万多台一个月,但比起巅峰时期每月4万多台的销量,已经明显疲软。天籁就更惨了,2024年全年销量不到10万台,在中型车市场排到了第九位,连帕萨特都比不过。

要命的是,日产的技术路线出了问题。前些年,日产把宝押在e-POWER混动技术上,结果市场不买账。

为啥?

因为e-POWER本质上是个增程式混动,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驱动车轮,这套逻辑和理想ONE、问界M7是一样的。但问题是,理想、问界能上绿牌、免购置税,e-POWER不行。消费者一算账:我买个e-POWER版本的轩逸,要20多万,还不能上绿牌;我加两万块钱,能买个比亚迪秦PLUS DM-i,又能上绿牌又省油。

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e-POWER自然卖不动。

纯电方面,日产更是一塌糊涂。2018年推出的纯电轩逸,因为质量问题和定价过高,很快就停产了。2022年推出的Ariya,定价万起,结果月销不到千辆。到了2025年,Ariya的销量已经跌到了个位数,基本可以宣告失败。

直到2025年4月,东风日产推出了N7,定价万起,才算是打开了一点局面,一小时订单破万。但N7能不能持续热销,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在背景下,天籁PLUS的推出就显得格外关键。日产在新能源领域起步晚、投入少,短期内很难追上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头部品牌。

那怎么办?

只能死守燃油车阵地,用技术升级来延缓市场份额的流失。天籁PLUS的2.0T版本,就是日产"保燃油车基本盘"的核心产品。如果这款车能成功,销量回到每月1万台以上,那日产在中型车市场还能站稳脚跟;如果失败了,天籁这个品牌可能就要彻底边缘化了。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日产的全球战略出了问题。2024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中国市场本来是为数不多还能保持增长的地区,结果现在也崩了。日产在北美市场靠Rogue(奇骏的美版)和Altima(天籁的美版)撑场面,但美国车市也不景气。

日产在欧洲市场基本是"打酱油"的存在,销量常年在20万台左右徘徊。中国市场如果继续下滑,日产的全球业绩就会陷入全面亏损,到时候别说推新车了,连研发投入都要缩水。

所以你看,天籁PLUS推出2.0T版本,这事儿的逻辑很清楚:销量暴跌→新能源打不开局面→必须死守燃油车阵地→拿出压箱底的技术升级产品→年底上市冲销量。这是一场"背水一战",成功了能稳住中型车市场份额,失败了可能就要被雅阁、凯美瑞甩开三条街。日产这两年的日子不好过,天籁PLUS能不能扛起重任,咱们年底见分晓。

聊聊东风日产天籁PLUS,将会有搭载2.0T发动机版本!能延续市场表现吗?-有驾

网友吵翻了!

这4个问题,你可能也关心

天籁PLUS的官图一出,网上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日产终于开窍了",也有人质疑"这是回光返照"。归根结底,大家关心的还是这几个实际问题。

第一个问题,2.0T版本得卖多少钱?

现款天籁的指导价是万到万,2.0T顶配版本万。天籁PLUS如果定价过高,比如2.0T版本卖到25万甚至26万,那用户肯定不买账——25万我为啥不买雅阁的混动版或者凯美瑞2.5L?这两款车的保值率比天籁高,品牌号召力也不差。

但如果定价太低,比如2.0T版本只卖20万出头,那日产的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而且会拉低品牌形象。最合理的定价应该是22万到24万之间,比现款稍微高一点,但配置要拉满——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英寸中控屏升级到更大的尺寸,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至少得是L2级别。这样的话,用户会觉得"虽然贵了点,但配置给得足,值"。

第二个问题,动力强了,舒适性会不会打折?

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天籁之所以被叫做"移动大沙发",靠的就是那套"零重力座椅"和偏软的悬挂调校。现在上了2.0T发动机,动力猛了,悬挂会不会也跟着变硬?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天籁PLUS应该不会走运动路线。

谍照显示,底盘增加了防倾杆,但悬挂结构还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调校应该还是偏舒适。日产很清楚,天籁的用户群体是30岁到45岁的家庭用户,这群人要的是舒服、平顺,不是激烈驾驶。如果天籁PLUS为了追求运动感把悬挂调硬了,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自己的核心优势给丢了。

第三个问题,2.0T保养贵不贵?

这个得实话实说,肯定比2.0L贵。现款天籁2.0L版本,小保养(换机油机滤)大概600到800块,2.0T版本估计要到1000块左右。

为啥?

因为2.0T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更高,得用全合成机油,价格比普通机油贵一倍。另外,涡轮增压器也是个易损件,虽然不需要经常换,但万一坏了,维修费用不低。

不过好在,日产的4S店在国内铺得挺密,配件供应不成问题。而且这台KR20DDT发动机在英菲尼迪QX50上已经用了7年,技术比较成熟,大毛病应该不会太多。

第四个问题,现在买还是等等?

这个得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你就是想买台舒服的燃油中型轿车,而且不在乎等几个月,那可以等天籁PLUS上市再说,年底应该就能提车。但如果你是对比了雅阁、凯美瑞、迈腾这些车,还在纠结买哪款,那我建议你先去试驾现款天籁的2.0T版本,感受一下动力和舒适性。

天籁PLUS虽然外观内饰都升级了,但核心的动力总成和底盘结构变化不大,试驾现款基本能代表PLUS版本的驾驶感受。至于雅阁和凯美瑞,如果你不排斥混动,那这两款车的综合实力确实比天籁强。但如果你就是喜欢纯燃油车那"踩油门就有劲"的感觉,天籁的2.0T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聊聊东风日产天籁PLUS,将会有搭载2.0T发动机版本!能延续市场表现吗?-有驾

结语:2.0T天籁PLUS,是"翻身仗"还是"回光返照"?

从2025年8月18日官图发布到现在,天籁PLUS的热度一直很高。这款车的推出,本质上是日产在中国市场的一场"自救"——用的动力升级和外观革新,试图抢回被竞品蚕食的市场份额。

客观来说,天籁PLUS的产品力是有的。243马力、371牛·米的动力账面数据,在同级别燃油车里算是第一梯队;VC-TURBO可变压缩比技术,业内独一份;升的工信部油耗,比同级别2.0T车型低了至少半升。外观上,全新的V-Motion前脸、贯穿式灯组,也比现款天籁年轻了不少。

这些升级,确实能吸引一部分对动力有需求、但又不想买混动的用户。

但问题也很明显。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力正在下滑,2024年销量暴跌,2025年前5个月再跌,这个趋势短期内很难扭转。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留给燃油车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天籁PLUS即便产品力再强,也很难对抗大势。而且,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太慢,N7虽然开了个好头,但能不能持续热销还是个未知数。如果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打不开局面,日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会继续萎缩。

所以,天籁PLUS到底是"翻身仗"还是"回光返照"?

我的判断是:这款车能帮日产稳住中型车市场的基本盘,但很难实现"翻身"。原因很简单——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时代,燃油车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天籁PLUS能做的,就是在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的大背景下,尽可能地保住日产的一席之地。

至于能不能成功,年底上市后,销量会给出答案。

你呢?

是觉得"2.0T天籁PLUS真香",还是觉得"日产这是最后的挣扎"?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