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刚过,大伙在微信群里就嚷嚷——“星愿压过特斯拉了?”说来话糙,道理还真有点皮。想想两年前,纯电阵地坐镇老大永远是那台Model Y,马路边新买的车贴着标签儿,老婆孩子还边走边说“特斯拉,洋气啊”。可这阵风居然转了向,微型小车“星愿”就这样哼哧哼哧地蹿了出来。
其实具体哪天变天我也说不准,反正听柳州老于讲,4S店来问价的人这几周翻了个倍。星愿那小个头,在老城区巷子头掉头不打两把方向,停车蹭点就是一搓。老于女儿下班天天骑着,明显比家里那破老迈腾更得劲——电耗低、用车焦虑少,连空调都有“儿童免直吹”模式(不得不说,这小细节其实真用得上,别问我怎么发现的,娃儿要哭我才晓得)。
至于五菱MINIEV,别光看新势力热闹,人家根儿还牢呢。上回我进小区,阿姨们学着车库倒车,对着倒车影像咂摸半天,搞得像在玩拼图。倒车影像旁边有个似有若无的假360全景,在配置表上没写,实际就是主驾侧边点对点摄像,邻居大兴说,早两年生产批次的还没这功能,后来才给“偷偷”加上。
下沉市场就更别提了。长安Lumin和熊猫那种小电驴似的电车,到处都有。开的不快,但皮实——北方小县城冬天冷得要命,到处一层冰,Lumin座椅下面藏着加热电膜,销售随口说“冬天屁股不凉”,你还真就被糊弄着买了。上一批群友测出来,极冷天早上出门预热功能卡顿,半小时才有反应,但比起冻脸的老油车,也不算啥事。
今年的新势力牌子,变化太快。小米SU7跟着YU7先后冒头,临时组个“家用双车”,跟腾势那些老大哥掰手腕。小米的朋友,车里老强调啥快速AP或者电池自学习、能OTA升级,有回他自测把副驾空调响声录了一段,说有“解码噪音”,引发车友群一顿吐槽:啥叫噪音都能解码?不过年轻人嘛,就是玩新鲜感。
要说高端那块,谁都大差不多。蔚来的ES6本地一个企业老板早早开上了,我去蹭过两次后排,确实安静。但有天午夜暴雨,我碰到ES6打滑进了绿化带,修理铺孙师傅摆着手:“这玩意底盘重,轮胎又太宽,你为啥买高端玩意儿,城区又不是赛道。”那老板撇嘴:“开惯就没事。”维修里讶异得很,这类事故还不是个例。
再跳回一点,比亚迪阵列就“豪横”——无论海豚、海豹06EV还是秦PLUS EV,10来万的购车预算,选谁都碰上自家兄弟。南充站牌下有个哥们儿在跟媳妇争论:海豚开着软,海豹省心,秦阿姨街坊说声音小。其实真用起来,夏天爆胎时,秦PLUS EV的备胎位置奇怪,一通拆装才发现图纸更新了。邻居小刘学汽修,说BYD老在底盘设计上变花样,害他考证又多记一门。
贵圈还有个冷门事:奔腾小马、红旗E-QM5原来主打网约,车友群里传言有批二手盘进来,私家代步用着意外顺手。问题就出在电池——跑网约残疾的,电芯衰竭比一般同价新车还快,但有群友自己拼了一段“快充保护小电板”,据说能多留两成续航——这玩意儿你懂的,信不信随你。
搞笑的是,日产N7那样的合资电车,东北小城市偶尔一见。舅舅念叨,他觉着电机反应慢,跑长途带点心跳,两年报修三次转向助力,群里戏称“十万块的也敢叫日产啊”。
人都说老品牌看天吃饭,比亚迪宋PLUS EV那堆老款,眼下也开始被瓜分。新锐车型一波一波,销售小妹偷偷抱怨:“今年任务有点悬,问界、零跑、小米都抢人。”
话题扯远了。总归感觉,微型电车翻身仗打得热热闹闹,有人蹭头名风光,有人为高端操碎了心,我隔壁老王还琢磨着自己动手焊接后备箱支架,说啥“换电池整不死我”。车辆变迁,就是人民的车间式日常,最后,路口遇上一辆贴着奥特曼贴纸的星愿,等红灯时还闪了下双闪,差点忘了合影——谁也不知,下个月头条是不是早又换人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