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

“终极答案坍塌”——这是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曾被车企和资本热捧为未来唯一出路的纯电动力,如今却正在经历一场阵营大溃散。所谓的“高端纯电品牌”们,一个个悄然打开了增程动力的侧门,开始在迷雾重重的市场河流里“脚踏两条船”。你以为这是技术路线的理性演化?太过天真。这里的玄机,比电池背后的黑科技还要高深。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先看两个曾经的纯电“模范生”:智己和昊铂。8月,智己新一代LS6刚预售,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就连夜发布自研“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不仅续航里程写得比年终奖数字还长——450km纯电,1500km综合,连电池都用上了“66kWh+800V超大号套餐”。一边是纯电,一边是增程,智己直接打出了个“双保险”。

至于昊铂,动作更早。HL增程版早在4月就亮相,如今广汽又把“星源增程”技术摆上台面,让这台大型新能源SUV彻底完成了身份转变。350km纯电、1000km综合,外加宁德时代5C快充大电池,简直就是给“里程焦虑症患者”开的一剂猛药。要知道,昊铂最初设计时,脑海里只有“高端智能纯电”那一条道,对增程压根没留后门。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换句话说,昔日誓言“只做纯电”的厂商们,现如今都悄悄把“增程”搬进了自家客厅。这现象,像极了那些坚称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段子手,最后纷纷开始“兼听则明”。先前还有小鹏和极氪——小鹏靠“鲲鹏电动体系”推出静音增程器,X9增程版都已经申报上市;极氪则心一横,直接让9X插混登场,纯电标识被抹得干干净净。不说别的,你数数曾经响当当的纯电旗手,现在只剩蔚来仍在死守。那也只是因为换电模式把它拴在了纯电的战壕里,身不由己。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一边是纯电车型销量依旧高歌猛进。根据乘联会最新统计,今年前七个月纯电销售达393.5万辆,同比增长达35.2%;对应的增程,只有64.6万辆,增长也不过12.1%。拍着数据表格的胸口,纯电仍然是主流,看似风光无限。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纯电这么靠谱,为何车企都在向增程靠拢?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看穿谜底,你只需要观察另一个变量——车身大小。无一例外,最新一波增程热潮都出现在中大型SUV和MPV上。换句话说,谁开大车、谁就怕断电。这些高价、高端定位的车,自带一群对里程杯弓蛇影的忠实粉丝。问界M9的增程与纯电销量比能做到15:1,这是什么水平?已经不能用“碾压”来形容,明明就是“满地找牙”。

所以,厂家们不是突然觉醒技术理性——而是他们嗅到了更高利润、更大定价空间和更强溢价能力。纯电一味卷续航、卷成本、卷价格,眼看你卖几万一台利润薄如蝉翼。而增程呢?你既给用户心理安慰,也能顺便卖个更高价,羊毛出在牛身上,大家都拍手叫好。厂家不傻,资本更不傻,市场这锅粥哪边稠哪边甜,一眼望穿。

看似风光的增程阵营,却也并非金汤永固。曾经的“增程教父”理想汽车,如今销量也开始下滑。那些蜂拥踏入增程的后来者,终究得明白一件事:高端市场容量有限,红利吃完就剩下一地鸡毛。

所以,今天纯电不再是唯一正解。增程只是用来缓解焦虑,充当高端车型的护身符,一场豪华版的技术“装饰品”竞赛。如果说电池与续航是车企的底裤,现在他们更愿意穿上增程外衣,搞个“保暖内衣+西装”的组合,让用户相信自己不会在高速上变成猎豹打瞌睡。

车企纯电路线遇冷,增程成热潮,市场分化明显-有驾

结局如何?一切还是取决于消费者是否真买单。增程火热背后,是厂商们的小心盘算、市场的冷热转换、技术与心理的缠斗。但谁也别忘记:在理性与愿望之间,市场从来都是雾气腾腾的迷宫。跑得最快的,未必能笑到最后。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