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看到个日本媒体的标题,差点没把我手机给扔出去——《日媒:中国电车,在国内全是对手,在国外对手只有一个》。
这话说的,艺术啊。
听着像是在给你递奖杯,可你仔细一琢磨,这奖杯上怎么还沾着点儿芥末呢?
那潜台词不就是“你们关起门来自己玩挺嗨,出了门,能上牌桌的也就一个”?
这话术,高,实在是高。
搞得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前阵子看到的那组汽车出口数据,海关那边说上半年咱们卖了308万辆车出去,全年估计能冲到546万辆。
这数字,放几年前你敢信?
那时候我们还在合资车的屁股后面吃灰,琢磨着怎么把发动机的抖动给搞明白。
现在倒好,直接把车卖到人家老家去了,这哪是弯道超车,这简直是把赛道给铲了,自己修了条高速公路。
所以,日本人嘴里那个“唯一的对手”到底是谁?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马斯克那个天天琢磨着上火星的家伙。
这么一说,就把自己和欧洲那帮老牌贵族给择出去了,姿态摆得很好看:“不是我们不行啊,是你们不按套路出牌,我们还在研究马术,你们直接开高达了。”
可这套说辞,现在越来越没人信了。
就在他们还在讨论谁是“唯一对手”的时候,一个叫智己的家伙,推出了个新一代智己LS6。
这家伙就像个突然闯进棋局的野小子,一脚把棋盘给踹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车没啥概念,直到我看见它那个叫“恒星超级增程”的技术,纯电续航450KM,我心想,就这?
结果后面跟着一句,综合续航1500+KM。
我当时就懵了,这是什么鬼?
从北京开到长沙,中途不带充电的,到了地方还能开着车找个米粉店。
这续航,都快赶上新闻联播的时长了。
这还只是开胃菜。
最让我觉得离谱的是,这车直接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上来就送你一个“全国无图城市NOA”。
以前搞个自动驾驶,跟伺候祖宗一样,这里不能用,那里得升级,现在倒好,出厂自带全国漫游包。
这感觉就像你买了个手机,发现里面预装了全世界的离线地图,还带同声传译。
这帮新势力造车,完全不讲武德。
他们根本不跟你聊什么百年传承、机械质感。
你看新一代智己LS6那车里,搞了个什么“121°副驾零重力座椅”,还能变成“大床房”。
你要是跟一个德国的汽车工程师说这个,他可能会觉得你疯了,车是用来开的,不是让你在里面做SPA的。
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车的理解。
车不只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家。
下班堵在路上,与其听着广播心烦,不如把座椅放倒,刷会儿短视频,这叫“情绪缓冲”;周末带着一家老小出去玩,孩子累了能在车里睡个觉,这叫“移动的摇篮”。
这种需求,那些只想着怎么把发动机马力再压榨出0.1匹的“老师傅”们,是永远也想不明白的。
所以说,中国电车的崛起,靠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降维打击。
它就像一家海底捞,不仅让你吃好,还要把你服务到“发指”的程度。
你需要什么,甚至你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它都提前给你想好了。
就像那个听起来很玄学的“灵蜥数字底盘”,配上“智慧四轮转向”,让一台快5米长的大SUV,转弯半径跟个小MINI似的。
这解决了多少新手司机的停车难题?
在那些老旧小区的犄角旮旯里,这就是神技。
还有那个0.237的风阻系数,和中央圣马丁合作的外观设计,这些细节,都在告诉你,它既要实用,也要好看,既要科技,也要舒适。
它就是个六边形战士,不给你留下任何挑剔的余地。
所以,日本媒体说我们只有一个对手,我觉得他们说对了一半。
我们的对手确实只有一个,但那个对手不是特斯拉,而是全世界消费者脑子里对“汽车”这个东西的旧观念。
而我们,正在用一台台像新一代智己LS6这样的车,把这个旧观念,一点一点地拆掉,然后重新组合。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