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巧,前两天刚跟几个圈里的朋友吃饭,就聊到比亚迪高层的一些变动。结果没想到,今天上午赵长江就在朋友圈官宣离职了。这些年我也算是见证了比亚迪从燃油车转型新能源的整个过程,对赵长江这个名字,咱们搞汽车的人都不陌生。
从4S店销售到行业标杆,这履历真没谁了
老实说,赵长江这16年的履历,放在整个汽车圈都算是传奇级别的。2009年加入比亚迪,2017年就成为了比亚迪史上最年轻的销售总经理——你想想,那年头能扛起比亚迪汉、唐这种重磅车型的销售大旗,这得有多大的魄力和能力?
作为一个开了12年车、试驾过上百台车的人,我对比亚迪汉的印象特别深。当年第一次试驾汉DM的时候,那套DM-i超级混动的平顺性和静谧性,说句良心话,是真的颠覆了我对国产车的认知。后来汉能卖成爆款,赵长江的营销功不可没。
腾势D9的成功,奶爸的角度来说真的服气
话说回来,赵长江真正让我佩服的,是2021年接手腾势品牌后打造出的D9。这车我前年试驾过,带着老婆孩子跑了趟京津冀,那个空间、那个舒适性、那个静谧性,这点我是服气的。第二排的零重力座椅,老婆坐上去就不想下来,说比咱家那台奥德赛舒服多了。
D9能在30-40万这个价位杀出重围,靠的不只是产品力,更是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扎实的渠道管理。当时MPV市场基本被GL8和赛那垄断,腾势D9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2022年下半年上市后迅速月销破万,这个成绩说是奇迹也不为过。
但是吧,后续车型的压力确实不小
不吹不黑地说,D9之后的N7、N8、Z9等车型,市场表现确实不如预期。我去年试驾过N7,产品本身没啥大毛病,智能化配置、续航、空间都在线,但就是卖不动。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产品力延伸到品牌力、用户心智的全方位较量了。
说好听点是市场环境变了,说难听点就是消费者变精了。现在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蔚来、理想、问界都在疯狂内卷,留给腾势的空间确实被挤压得很厉害。作为销售负责人,背着销量KPI的压力,这种滋味我太理解了。
朋友圈里的“亚迪”两个字,细节见人品
这个必须得说说。赵长江离职声明里,把“比亚迪”写成了“亚迪”,还特别感谢了“包容”。你说巧不巧,比亚迪最早就叫“亚迪电子”,后来为了展会排位才改成“比亚迪”。一个在公司干了16年的老将,用这么深情的称呼,说明他是真的把这里当家了。
至于“包容”这两个字,咱们搞汽车的都懂——能在一个公司待16年,还做到总经理,没有老板的包容和信任是不可能的。王传福这个人我也见过几次,技术狂人没错,但对人才是真的尊重。
传闻去智界?这波操作我也在观望
现在外界传他可能加盟智界品牌,虽然本人没回应,但这个传闻也不是空穴来风。智界现在确实缺一个有高端品牌运作经验的营销负责人,而赵长江在腾势D9上积累的MPV和高端市场经验,正好对口。
话说回来,从比亚迪这种传统车企体系,跳到华为系的智界,风格差异还是挺大的。一个是“工程师文化”,一个是“互联网打法”,能不能适应还真不好说。但不得不承认,智界背靠华为的技术和渠道,确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个人选择,都能理解
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赵长江在比亚迪16年,从普通员工做到最年轻的总经理,该证明的都证明了;比亚迪也给了他足够的平台和信任,双方算是互相成就。现在选择离开,可能真的就像他说的,想在工作和生活间找个新节奏。
作为一个奶爸,我太懂那种连轴转的累了。这些年新能源车竞争有多激烈,咱们消费者是受益者,但从业者的压力也是肉眼可见。能在35岁左右做出这样的选择,我觉得挺勇敢的。
最后说两句
不管赵长江下一站去哪,我都祝福他。汽车圈就这么大,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至于比亚迪,说句良心话,人家现在新能源销量世界第一,不愁没有接班人。这个行业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品牌要发展,人才要流动,都正常。
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可能每个人的职业规划不一样,咱们局外人也就是看个热闹。大家觉得呢?欢迎车友们留言聊聊,你们觉得赵长江下一站会去哪?智界的可能性大不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