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华为虽然坚决不直接造车,却在汽车领域强势搅动了一池春水。靠着技术底牌深厚和品牌优势,华为立志扮演“助攻高手”,帮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最终拿下市场。这一战略分为三个合作模式——智选车、HI模式以及零部件模式。尤其是智选车,凭借旗下问界、智界、尊界、享界、尚界五大品牌,让“鸿蒙智行”这个名词深入人心,俨然已是华为汽车生态圈的颜面。
不过,话题总绕不开一个核心:在与华为合作的众多车企中,究竟谁能摘得大赢家的桂冠?相信不少人脑海中已经闪过答案——赛力斯。毕竟,这家最早与华为“牵手”,推出问界品牌的车企,除了白手套上的荣耀,更收获了实打实的高利润和市场认可。如今来看,赛力斯仿佛专车领域升职最快的准“总经理”,是行业榜样也是多数人的羡慕对象。
从数据上来看,赛力斯可谓一次次刷新国产车企的“天花板”。今年三季度,其营收突破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净利润达23.71亿元。而前三季度总收入1105.34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大涨31.56%——这些数字直接把它送上了国产车企中的第二宝座,仅次于比亚迪。然而更令人叫绝的是毛利率的表现,2025年三季度的毛利率飙升至29.38%,不仅在国内拔得头筹,还轻松超过保时捷、BBA(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狠狠让高端汽车阵营为之侧目。
如果你要问“赛力斯为什么这么牛?”答案里必然绕不开华为的加持。作为华为首个智选车品牌,赛力斯在资源和技术支持上享受了最大的红利。可以说,华为用超强助力为赛力斯注入了成功的“强心针”。对于华为来说,赛力斯是汽车生态布局的标杆,必须“一战成名”,绝不容许失败。然而,任何合作都不是单方面的“单曲循环”,赛力斯自身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问界系列,从M5到M9,每一款车型都打出了响当当的口碑,尤其是M9,成为了50万级别汽车市场的“销量王”;上市后21个月内便交付超过25万辆,其强势纪录一举把BBA等国外豪车品牌甩在身后,“余承东口中的1000万以内最强SUV”名副其实。
当然,这个故事不仅传递出技术与品牌的结合如何创造价值,更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释放了重要信号:国产品牌不再是“乖宝宝”,它们学会了以技术开路、用用户体验抢占高端市场。这种转变,赛力斯绝对是一记响亮的示范动作。“打败BBA”,这句话放在几年前或许只是豪言壮语;如今却变成了赛力斯和华为的真实答卷。
不过,说到这里,我们也得冷静下来想想,如果没有华为这样的合作伙伴站台,赛力斯的命运会如何?它能否闯出如今的辉煌局面?或者说,中国汽车技术脱离“抱大腿”的模式后,还能否持续巩固全球影响力?
显然,赛力斯与华为的“大赢家”问界只是一个开端,更大的问题是,未来多久国产技术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不再依赖外部力量来实现所谓的产业奇迹。毕竟,盛世才刚刚开始,而要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行业大王,不如问问自己:下一个被问界打败的会是哪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