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CEO强调 ID.3不会改名为“ID.高尔夫”新款车型内饰将焕然一新以保持产品命名的清晰和忠于品牌DNA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突然想到一件事。去年我去试驾ID.3的时候,感觉方向盘手感特别轻柔,像在操控一只松软的猫咪。那次工程师说是为了让驾驶更轻松,听上去挺合理,但实际上我心里开始琢磨:这么轻会不会降低路感?反正我当时感觉,转弯时那种插入感没有燃油车那么明显,好像车在自己跑着,我只是在引导着它。

这事儿让我想到,现在的纯电车都在追求静谧与轻松,但其实在操控上,我估算(体感,样本少)比同价位的燃油车要柔和不少。比如用料——ID.3那几块塑料中控,看起来硬邦邦,跟之前老款比当然换了新料,但那种入门感觉还在。一台小车的质感,其实很大程度上源自用料和细节,而这背后,是供应链的选料策略。

大众CEO强调 ID.3不会改名为“ID.高尔夫”新款车型内饰将焕然一新以保持产品命名的清晰和忠于品牌DNA-有驾

供应链其实就像厨房买食材。我要到哪买食材,决定了菜能多香?这点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供应链里像塑料件这类,可能全球供应商都很成熟,但要说哪家质量最好,我一时不好断定。但我知道,一些关键用料,比如车门内板或中控面板,很多都是用花了不少心思的复合材料,试图既保证强度,又减轻成本。

我觉得竞争很激烈。比如同价位的A车和B车,开起来差别不大,但实操细节可能差别还挺明显。A的悬挂偏软,走坑更舒服,但转弯时会有点摇晃,B的悬挂更硬,操控更扎实,但长时间开着会觉得有点颠。ID.3这车,在操控上其实也有类似的差异。它的底盘调校偏向轻松,像个懂事的兄弟,帮你减轻路感压力,但缺少那么点激情。

你有没有觉得,很多时候车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调味料——调得好,人在车里就舒服;调得不好,就觉得很麻烦。你会不会觉得,驾驶体验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细节差异都能决定你要不要买这台车?毕竟,价格相近的两个车,操控、悬挂、用料信息一对比就很直观。

大众CEO强调 ID.3不会改名为“ID.高尔夫”新款车型内饰将焕然一新以保持产品命名的清晰和忠于品牌DNA-有驾

我说了那么多,刚才我突然想起一件事。ID.3的换代,内部设计变化会不会像我之前说的那么大?其实我还没完全确定。前期宣传都在硬件上做文章,搞个焕新,但其实真正的灵魂——那块平台和核心调校,还是要等正式开箱才能说得清。

说到这我还得更正一下:我之前高估了内饰改动的幅度,毕竟,底层架构没变,换个新面料,算不上彻底革新。大部分提升还是在细节,比如座椅的包覆感、仪表的刷新、以及隔音的增强。外观的变化倒是挺明显的,可能用点点滴滴的改变,就能让人觉得焕然一新。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是想问:你觉得大众为什么坚决不给ID.3叫ID.高尔夫?是不是担心这个名字会影响到高尔夫那种人生第一台车的认知?还是说他们觉得,纯电的ID.3跑动体验和燃油高尔夫差太远?我倒觉得,毕竟ID系列是用大平台支撑的,未来还会变得更硬核,只是现在叫ID.高尔夫,反倒会模糊品牌定位。

而大众这套命名规则,确实让我挺佩服的。你想啊,ID.Polo和ID.Cross都体现了继承传统,又走电动路线的意思,可是ID.高尔夫这个名字,总给我一种要不就叫高尔夫,要不就不叫。

大众CEO强调 ID.3不会改名为“ID.高尔夫”新款车型内饰将焕然一新以保持产品命名的清晰和忠于品牌DNA-有驾

我还在想,传统符号很重要,但未来也许电动车要发展出一套全新的命名逻辑。ID系列大概还是要靠承接记忆,才能让老粉认可。否则再换个名——比如ID.跑车——就很难体现DNA了。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名字是不是会成为用户是否接受的第一关?

燃油车和电动车在定位上,确实还要划清界线。像谢弗说的,不能随便乱叫,否则用户会觉得这车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我倒是觉得,名字最重要的还是标杆作用吧。你看,ID.3其实已经把跑车和家庭两不误的调性都带出来了,没必要冒险将它变成ID.高尔夫。

说到这,我不禁在想:未来电动车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一直沿着传统道路走,还是会诞生出一些完全不同的命名星系?比如——ID.飞鸟这种跨界的命名,或者ID.云彩,会不会更符合未来?(这段我没怎么细想,但总觉得,凡事都可能。)

大众CEO强调 ID.3不会改名为“ID.高尔夫”新款车型内饰将焕然一新以保持产品命名的清晰和忠于品牌DNA-有驾

回头看,车子不断进化,除了硬件和技术,其实名字就是品牌心路历程的映照。没准,有一天,当我们回看ID.3的成长史,就会发现,它的每一次变化背后,都藏着某种认知闭环的调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车展上的那些艰难的命名博弈?有时候觉得,名字可以是一场心理战,也是和消费者的谈判。但我比较疑惑,未来还会不会出现像高度拟人化的车型?跟人一样有名字、个性甚至微表情?这可是我没细想的猜测——但倒觉得,有点未来科幻的味道。

这整趟思考下来,在我心里一直浮现一个问题:在品牌和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名字到底还能代表多少真正的内涵?我更在意那点细节,比如座椅的打磨、按键的触感、甚至车门的关闭声。这些微小的细节,才是真正让人决定喜欢不喜欢这台车的原因。

大众CEO强调 ID.3不会改名为“ID.高尔夫”新款车型内饰将焕然一新以保持产品命名的清晰和忠于品牌DNA-有驾

你有没有注意过,就算是一台平凡的车,只要用料到位,细节上跟得上,就能成为心头好。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台理想车?只是,它的小细节还在等我们去发现——或者说,是等待一辆真正懂你的ID.车来帮你实现那份细腻的心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