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工厂门口蹲了一下午,工程师终于说了实话:零跑B10那颗激光雷达采购价1450元,比全景天窗还便宜
国庆前夜,高速上突然窜出辆电动车,我还没反应过来,零跑B10已经自己刹停了。当时车速八十多,刹车距离目测也就十来米。副驾的朋友缓了半天才说话:“这车才十二万多?”我点点头,脑子里闪过提车那天,销售指着配置单上那行小字——禾赛ATX激光雷达。当时觉得是个噱头,现在看来,或许真能保命。
车是国庆前定的,12.98万那个版本。本来冲着600续航去的,但对比了一圈,元PLUS和宋都在续航和智驾之间二选一,零跑倒是都给塞进来了。销售拿计算器按了半天,说这价位段能上激光雷达的,好像就这么一家。我当时半信半疑,现在想想,大概是供应链的价格打下来了。
后来听朋友说,宁波那边工厂的工程师透露,现在激光雷达的采购价一千四百多,几年前同类产品还是十几万。这价格跳水幅度,比显卡矿难还离谱。难怪零跑敢把起售价压到9.98万,每九十秒产线就下来一台,激光雷达版占了七成多。
提车那天最直观的感受是空间。我一米八几,坐后排翘着二郎腿完全够用,头顶还有两拳距离。周末带家里人出去,后备箱装下婴儿车、帐篷、四个人的行李,还塞了两箱矿泉水。这空间利用率,开惯紧凑型SUV的人大概会有点不适应——怎么十来万的车,坐起来像二十万级别的感觉。
车机反应挺快。我有个习惯,上车就连着说好几句指令测试语音助手,“导航去西湖”“播周杰伦”“空调22度”,基本都是秒懂秒执行。对比之前开过的某些车机,动不动转半天菊花或者“我没听清”,零跑这套系统好像把识别做到本地了,不太依赖信号。晚上把车停公司楼下,让几个同事盲测,都说界面滑起来很跟手。
跑长途是另一个惊喜。北京到济南那段,满电出发,纯电一直开到四十多才切增程。全程空调开着,平均时速一百一,最后油耗五点多。我特意留了小票发群里,开理想的哥们看完没吭声——他同样路段烧了七个多油,还得加95号。一公里下来能省四五毛,一年跑两万公里就是小一万块。
过弯时能感觉出底盘不一样。六十码过连续弯,车身侧倾控制得还行,没那种十万级别车常见的松垮感。压减速带也干脆,一次到位,不会有多余的弹跳。据说调校团队跟某意大利品牌有过合作,真假不知道,但开起来确实比预期扎实。
电池设计也挺特别。提车时我特意看了看,整个是一体式的,看不到传统的固定螺栓。整块电池包像三明治一样夹在底盘里,上盖直接当车身地板。走烂路的时候能感觉出来,车身没那种散架的松动感,刚性比同价位的好一截。
高速领航用下来还算靠谱。变道、跟车都比较自然,不会有突兀的动作。城区模式我用得不多,毕竟市区路况复杂,自己还是得盯着点。但那次晚上的紧急制动,确实让我对这套系统的信任度提升了不少。
现在开了四千多公里,综合油耗稳定在五点几。纯电模式通勤够用,周末出去玩切增程也不慌。有几次忘了充电,直接加油当油车开,九十二号就行,比那些只能喝95号的省心。
最近带着车回了趟老家,走国道省道居多。路况不太好的地方,悬挂滤震处理得还可以,后排父母没说颠。他们上车第一句话是“这车挺大”,下车时又问“真的才十二万多?”
有时候想,汽车这行业变化是真快。前两年激光雷达还是豪华车标配,现在十万出头就能拿下。供应链成本降下来,配置自然就往下走。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旗舰机的东西很快就下放到千元机了。
开了两个多月,这车给我最大的感受,大概就是把一些原本只在贵车上才有的东西,装进了一个挺实在的价格里。技术普及的速度,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