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赛特拉,大伙儿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八成是那种黑黢黢、亮晶晶,一看就让你怀疑自己这辈子是不是白活了的S 531 DT双层大巴。
那玩意儿不叫交通工具,叫移动的五星级酒店套房,是欧洲老钱们巡视自家葡萄酒庄园时,顺便用来鄙视凡人的结界。
Sign Of Excellence,卓越之标志,这句Slogan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造车,我们只生产让你自惭形秽的艺术品。
所以,当戴姆勒这帮德国老铁在布鲁塞尔Busworld展会上,把一台叫S 515 LE的“城际客车”推到聚光灯下时,所有人都懵了。
这感觉就像你习惯了看劳斯莱斯造幻影,突然有一天他们发布了一款“幻影青春版”三蹦子,还带混动的。
这世界疯了吗?
还是赛特拉的老总们终于意识到,光靠卖奢侈品,财报上的数字可能不如隔壁卖公交车的来得实在?
这台S 515 LE,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产物。
它来自赛特拉产品线里最接地气的MultiClass系列,一个听名字就知道是干杂活的系列。
跟它那些在TopClass和ComfortClass里养尊处优的兄弟们比,这哥们儿的使命,就是去跑那种站距长、乘客上上下下、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城际通勤线。
说白了,就是豪华品牌下凡渡劫,来抢公交和班车的饭碗了。
但赛特拉毕竟是赛特拉,哪怕是下凡,姿态也得摆足。
你看这车的外观,还是那个熟悉的德味儿。
线条硬得像德国人的脖子,但转角又处理得贼圆润,官方管这叫“刚柔并济”,我管这叫“穿西装的肌肉猛男”。
这种设计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法规限定的壳子里,把内部空间压榨到极致,让每一立方厘米都为资本家创造价值。
前脸还是那套祖传的三段式设计,中间是硕大的SETRA字标,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坐的是台赛特拉。
黑色饰板配上银色饰条,那种高级感,就像一个年薪百万的金融精英,就算穿一身优衣库,手腕上那块百达翡丽还是会不经意地闪瞎你的眼。
当然,那个从Kässbohrer时代传承下来的红底K字圆标,也必须安排上,这是身份的象征,是血统的证明,是告诉世界:老子虽然现在干的是蓝领的活,但祖上阔过。
不过,既然是“入门级”,就别指望有什么骚操作了。
大哥S 531 DT上那个结构复杂到能申请专利的豪华大灯,在这儿变成了俩圆溜溜的LED主光源。
简单,粗暴,实用。
为了不让这俩大眼珠子看着太寒酸,设计师在周围加了一圈黑色的饰板,强行营造出一种“虽然我便宜但我依旧炯炯有神”的倔强。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买了个丐版iPhone,虽然只有一个摄像头,但你非得给它套个三摄的手机壳,主打一个精神胜利。
这车的骚操作在于车身结构。
它没有跟风搞什么Normal Floor中地板,而是玩了一手“前低后高”的阶梯式车身。
什么意思?
就是前半截是低入口,方便乘客像进便利店一样轻松上下车,主打一个亲民;等你走到车厢后半段,脚下突然出现台阶,地台猛地抬高,让你瞬间有种从经济舱走进观景台的错觉。
这种精神分裂一样的设计,背后全是冰冷的商业算计。
前半段的低地板,是为了效率,让大爷大妈、推婴儿车的宝妈能快速上下,减少停站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后半段抬高的地台,下面藏着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形成了经典的后置后驱布局,不仅给后排乘客带来了“一览众山小”的绝佳视野,还让这台车能轻松客串班车甚至旅游大巴。
一半是公交,一半是客车,赛特拉用一种极其拧巴的方式,实现了“既要又要还要”的终极梦想。
这种设计哲学,简直就是客车界的“结构主义”大师。
所以你看它的侧面,就像一个被从中间劈开的歌剧院。
设计师还特意用线条把前后两个区域隔离开,生怕你看不出这诡异的高度差。
车窗和饰板大量使用圆角,让整个车顶看起来像是悬浮在空中,削弱了传统城际客车那种方方正正的工具感。
一台干粗活的车,被硬生生凹出了设计感,不服不行。
动力链更是经典德式套餐。
心脏是一颗奔驰的OM 936柴油机,7.7升排量,299匹马力,关键是那1200牛米的扭矩,差不多能把地球拽得自转快零点零几秒,专门伺候那些红绿灯起步就想把你甩开的出租车司机。
变速箱配的是采埃孚EcoLife 2,自带液力变矩器,起步丝滑得像德芙巧克力,换挡顿挫?
不存在的。
前桥独立悬挂,后桥奔驰自家的驱动桥,这套组合在戴姆勒家族里用了几百年了,主打一个皮实耐用、闭着眼都不会错。
更有意思的是,这台展车车顶上还鼓着一个包,车屁股上贴着个“Hybrid”标。
没错,这玩意儿还是个混动。
但你别以为这是什么丰田普锐斯那种正儿八经的混动,它用的是超级电容。
说白了,就是个高级版的“启停PLUS”。
在你刹车减速的时候,它把能量回收存进电容里;等你起步或者地板油加速的时候,一个14千瓦的小电机就偷偷帮你推一把。
它的作用不是让你纯电行驶,而是“削峰填谷”,在最耗油的工况下搭把手,帮你省点柴油,顺便在环保组织面前刷个脸。
当然,这套系统是选装,而且只配给OM 936发动机,属于是给那些既想省钱又想立牌坊的运营商准备的。
坐进驾驶室,那股熟悉的“奔驰卡车”味儿扑面而来。
环抱式的驾驶台,方向盘,仪表盘,各种按键,基本就是从隔壁阿克托斯卡车上直接搬过来的。
好处是啥?
通用化,成本低,而且人机工程学经过了千万卡车司机的检验,绝对舒服好用。
什么电子后视镜、360环绕影像、侧面盲点雷达、ABA6自动紧急刹车、PPC预见性巡航……这些在它大哥们身上炫技的配置,赛特拉咬咬牙,也给你配上了。
所以你看,赛特拉S 515 LE这台车,浑身上下都写满了“纠结”与“妥协”。
它想放下身段去抢中低端市场的饭,但又舍不得自己“卓越之标志”的品牌光环。
于是,它用一种极其拧巴的方式,造出了这么一个“缝合怪”。
它有公交车的实用,有城际客车的底子,还披着一层赛特拉的豪华外衣。
这背后,是整个欧洲客车市场残酷内卷的现实。
即便是赛特拉这样的王者,也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光靠金字塔尖的奢侈品养不活庞大的集团,真正能带来现金流的,是那些每天奔波在路上的,不起眼的,但数量庞大的“牛马”。
S 515 LE就是赛特拉扔向这个市场的一颗探路石。
它在告诉所有竞争对手:别以为我只会造移动宫殿,我卷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入门又如何?
我依然是一台赛特拉。
这或许就是属于德国人的,最朴实无华且枯燥的凡尔赛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