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副驾驶车门,边框那块小铁牌印着车辆“出生证”,生产日期。 这和车管所档案里的“法定生日”是两码事。 一辆2023年出厂却库存到2025年才上牌的车,车龄得从2025年算起。
另一辆2024年出厂但立刻上牌的车,哪怕比前者“年轻”,实际车龄反而更大。 铭牌上的日期只能证明它“离开工厂”的时间,行驶证上的注册日期才决定它“步入社会”的起点。
行驶证主页底部“注册日期”一栏,白纸黑字标注着车辆初登日期。 它像人的出生证明,一旦落定永不更改。 哪怕补办十次行驶证,发证日期换新,这行字也雷打不动。
车辆登记证书(俗称“大绿本”)更狠。 翻开第一页右下角,“登记日期”直接锁定初登时间。 就算车子转手八次,过户记录排满整页,这个日期依然岿然不动。 它是车管所数据库的原始烙印,比钢铁还硬。
登录APP,点开“机动车信息”栏目,车牌号一输,初登日期、年检状态、违章记录全弹出来。 但有个限制:只能查自己名下的车。 想查别人的? 用“一键挪车”功能,系统会匿名通知对方,但不会透露车主隐私。
微信搜“淘车教官”或“安稳查车况”,菜单里戳“车牌号查车辆”,输入车牌秒出报告。 比如某辆闽C牌照奔驰,系统直接显示初登日期为“2021-03-29”,连车架号、发动机号都一并曝光。
要警惕野鸡平台:曾有用户为查初登日期,在钓鱼网站输入车牌,结果三天后收到“车辆违章”诈骗短信。
新车主可能发现:首年保单写的日期比行驶证早半个月。 别慌! 那是按购车发票日期算的。 等到续保时,保险公司会自动校准为行驶证上的初登日期。 要是填错? 小心全损理赔少赔两万块。
仪表盘显示5万公里? 初登日期2010年? 漏洞太明显! 家用车年均跑1万-1.5万公里,14年车龄起码该有14万公里。 低于这数,九成是调表。
非营运小客车满15年后,每半年就得年检一次。 一辆2010年初登的车,2025年就得开始“半年一检”。 维修费可能比车价还高,转手? 买家一听检测频率直接摇头。
某市突宣“国三柴油车禁入三环”。 车主赶紧查绿本:初登日期在2010年前的,直接判“死刑”。 政策一刀切时,车龄就是生死线。
“库存车=车龄造假? ”
4S店停了一年的新车,上牌后初登日期仍是当天。 库存影响质保时长,车龄计算绝不掺水。
“过户导致初登日期重置? ”
二手车交易后,新行驶证发证日期会变,但绿本第一页的初登日期纹丝不动。 所谓“翻新车龄”纯属黑心车商编的童话。
某车主坚持开一辆2005年初登的老捷达:年检四次全过,发动机声音比新车还稳。 而同小区一辆2018年网约车,底盘异响维修费过万。 当“高龄低跑”遇上“年轻过度”,你会赌前者“老当益壮”,还是后者“青春虚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