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A5L来了,而且是加长的! 你没听错,那个一直坚守运动格调、从不“L”的奥迪A5,终于为中国市场妥协了。但这不是简单的拉皮加长,它是基于全新PPC豪华性能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官方称之为“智美新境”。我第一眼看到实车时也在问自己:这还是我记忆中的那台优雅轿跑吗? 外观保留了海外版A5近乎完整的美学基因,却又悄悄在细节上做了东方化处理。更让我意外的是,坐进驾驶舱那一刻,它居然给我一种“数字豪华新物种”的感觉——不是A6L的商务范,也不是Q5L的稳重感,而是把科技、运动和舒适拿捏得刚刚好。今天,咱们就来深挖这台“最不像A5的A5L”,看看它到底想干票大的。
外观:优雅没丢,气场升级
先说最直观的变化。A5L的轴距加长了64毫米,达到290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直接向A6L靠拢。但你别急着喊“真香”或“背刺信仰”,设计师很聪明——加长部分几乎全藏在B柱之后,车头比例依旧修长,溜背线条依然流畅,从侧面看,它依然是一台标准的GT轿跑姿态。
前脸用了新家族式设计语言,六边形进气格栅更扁更宽,搭配矩阵式LED大灯和可选装的数字OLED尾灯,点亮效果极具未来感。我特别喜欢它的灯光交互逻辑,解锁时灯光如涟漪般向外扩散,仪式感拉满。车身风阻系数低至0.23Cd(暂未公布具体测试标准,推测为CLTC或类似工况),这在同级中几乎无敌,意味着高速更稳、能耗更低。
有意思的是,虽然加长了,但整车视觉重心压得很低,轮毂可选20英寸,搭配无框车门和微微上扬的腰线,运动感没被“L”稀释,反而因体量感增强显得更有力量。我问过几位老奥迪粉:“这还是你心中的A5吗?”有人摇头,但更多人说:“如果必须加长,那它是最体面的一种。”
内饰:数字座舱,不玩虚的
坐进车内,我第一反应是:这代虚拟座舱终于不再“冷冰冰”了。11.9英寸的悬浮中控屏+14.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组成双曲面连屏,内置MIB 4系统,支持5G网络和OTA升级。重点不是尺寸,而是交互逻辑——菜单层级更扁平,语音助手响应快,而且支持连续对话和上下文理解,比如你说“打开空调,调到23度,吹脸”,它能一次执行。
材质上,大量使用可再生环保皮革和软性搪塑材料,触感细腻,气味控制也到位。座椅是运动型设计,侧向支撑足够,长途驾驶不累。我试驾的是顶配,带B&O音响,3D音效配合氛围灯,有种“移动音乐厅”的沉浸感。
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把“驾驶者导向”做到了极致。方向盘位置、屏幕角度、出风口布局,全都围绕驾驶者展开,不像某些新势力,把大屏当装饰,开车还得扭头看导航。HUD抬头显示信息丰富,导航箭头能“贴”在真实路面上,科技感和实用性兼顾。
动力与操控:PPC平台的“肌肉与大脑”
这才是重头戏。A5L是PPC(Premium Platform Combustion)平台的首款车型,这个平台专为高端燃油和混动车型打造,强调高刚性、轻量化和电气化兼容。车身大量使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扭转刚度比上一代提升约15%(数据来源:一汽奥迪技术白皮书),这意味着过弯更稳,路感更清晰。
目前动力系统主推2.0T高功率+7速湿式双离合+quattro ultra智能四驱组合。最大功率195kW(约265马力),峰值扭矩400N·m。0-100km/h加速5.8秒(官方数据),WLTP工况油耗6.8L/100km。我试驾了一整天,市区、高速、山路都有覆盖,它的调校明显偏向“高级感”——油门初段不窜,中后段动力储备充沛,降档果断,几乎感觉不到双离合的顿挫。
quattro ultra系统在日常驾驶中以两驱为主,提升经济性,一旦检测到打滑,0.2秒内即可切换四驱。我在湿滑路面做了紧急变线测试,车身姿态稳定,电子系统介入柔和,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C)调校得恰到好处,既保障安全,又不粗暴打断驾驶乐趣。
底盘是前五连杆+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可选装自适应空气悬架。普通版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不松散;空气悬挂版本则能在“舒适”和“运动”间无缝切换,高速压弯时侧倾控制极佳。我开过老款A4L,再开这台A5L,能明显感觉到平台升级带来的质感跃迁——不是快了多少,而是“稳”了多少。
智能化:L2+不是终点
A5L标配L2级辅助驾驶,包括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变道辅助等。我特意在高速上开启了全速域ACC+车道居中,系统对弯道的识别很准,方向盘修正细腻,不像某些车型“画龙”或频繁退出。
但它不止于此。高配车型搭载了Audi AI智能领航系统,支持交通标识识别、预测性效率辅助、拥堵辅助等功能。比如系统能根据前方红绿灯倒计时,建议你减速滑行,提升燃油经济性——这在B+级轿车里并不多见。
车联网方面,支持远程控车、智能家居互联、车载微信等。我试了语音控制空调和导航,识别率很高,但方言支持还需优化。整体智能化水平在传统豪华品牌中属于第一梯队,虽不及新势力激进,但胜在稳定可靠。
竞品对比:和谁抢饭碗?
A5L的对手很明确:宝马3系长轴版、奔驰C级长轴版,以及潜在的凯迪拉克CT5-L(若推出)。
对比3系:宝马操控仍是标杆,但内饰科技感落后,iDrive 9系统还在适应期。A5L在豪华感和智能化上占优,但宝马的“驾驶乐趣”标签更深入人心。
对比C级:奔驰内饰氛围无敌,但动力总成偏保守,且后驱平台在操控极限上略逊于quattro。A5L的运动基因更纯粹,价格可能更具竞争力。
潜在威胁:比亚迪汉、蔚来ET5等新能源车也在蚕食市场。它们智能化更强,但品牌调性和驾驶质感仍有差距。
A5L的杀招是“平台+加长+科技”三重升级。它不像3系那么“硬核”,也不像C级那么“油腻”,而是走了一条“智美均衡”的中间路线。
用户声音:真实反馈什么样?
我在试驾会上聊了三位潜在用户:
一位35岁企业中层说:“以前觉得A5太小,现在加长了,又能要面子又能家用,值。”
一位90后设计师说:“冲着那个数字大灯和OLED尾灯来的,灯光秀太酷了。”
一位老A4车主坦言:“quattro和2.0T高功这套组合,开过就回不去了。”
当然也有顾虑:“加长后会不会失去原汁原味?”我的回答是:任何豪华品牌的全球化产品,都必须在“原教旨主义”和“本地化需求”之间找平衡。A5L选择了后者,但保留了灵魂。
未来展望:燃油车的“绝唱”还是“新生”?
A5L的出现,其实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便在电动化时代,高端燃油平台仍有生命力。PPC平台支持48V轻混、PHEV甚至未来合成燃料,说明奥迪没打算立刻放弃内燃机。
但挑战也很明显:新能源车在智能化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强。A5L能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让用户体验到“数字豪华+驾驶质感”的不可替代性。
我个人认为,它不是“最后的燃油豪车”,而是“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标杆”。它证明了:传统豪华品牌,也能把科技玩出温度,把性能做出格调。
写在最后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还是你心中的奥迪A5吗?
它加长了,科技了,豪华了,但也更实用了,更聪明了。它不再是小众的“个性之选”,而是想通吃的“全能选手”。
但有一点没变:当你按下启动键,四环logo亮起,quattro的扭矩分配开始工作,那种沉稳而有力的机械质感,依然是奥迪最动人的底色。
你会为这份“智美新境”买单吗?还是觉得它失去了灵魂?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下期我打算试试它的冬季模式表现,听说在零下20度的漠河,quattro ultra依然很猛。想看吗?留言告诉我。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