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付荷兰总部钱却拿不到货,中国公司要求重签合同再付款!

钱已经交到荷兰那边了,货还在咱们中国公司的手上。

欧洲的车企都慌得不行,一天停工下来,损失得装满一车货。

欧洲车企付荷兰总部钱却拿不到货,中国公司要求重签合同再付款!-有驾

到了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翻出冷战时期的老法律《商品供应法》,一举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在全球的30个分支机构,连中方的CEO张秋明也被撤职,理由竟然是“国家安全”。实际上,这招儿就是想借美国制裁的借口,把安世从中国母公司闻泰那边剥离出来,搞点动静。

安世荷兰总部的欧洲高管们闹起了事儿,跑去法院控告闻泰,想着把股份卖掉,把持股降到50%以下。可他们忘了一件事,安世70%的芯片产能在广东东莞,中国区的团队直接发出公开信:国内公司听中国法律,荷兰总部的命令,我们拒绝。员工的工资也是在国内发的,谁还关心荷兰那边的指示呢。

以前一直觉得芯片是高端货,要看荷兰ASML那边的脸色,可这次才明白,全球百分之七十的非高端汽车芯片都在中国做。欧洲车企如果想换供应商,起码得半年时间,生产线根本等不了。大众的高尔夫都停产了,途观都快吃不消,几千工人只能短期休工,要是再拖下去,万名工人都要失业了。

稀土方面也一样,全球九成的加工都在咱们中国,而荷兰的卡片芯片,加上中国收紧稀土出口,这一招一出,连电机都没办法做,芯片也要卡壳。这不是搞报复,纯粹是产业链的平衡。你挤压我某一环,我必定会反击你更重要的环节。那天安世中国的员工都炸了锅:“荷兰总部算什么?工资是在国内发的,订单也是在国内接的,凭什么要听他们指挥?”

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后来态度转变,说愿意跟中国沟通,但坚持要荷兰方面管控公司。这一说法没多久,局势又变得更糟,荷兰总部直接切断了中国工厂的系统权限,双方彻底闹僵。安世中国也继续生产了,不过只供应国内客户,还得用人民币结算,这下子,两边关系真是僵到家了。

荷兰觉得有了ASML就能掌控话语权,没想到中国玩了个大大的筹码:占据全球70%的非高端汽车芯片产能,还有稀土资源。欧洲的汽车厂商急得直跳脚,想换供应商至少得再跑半年测试。现在只能硬着头皮跟中国谈“特殊通道”,荷兰总部变得空空如也,收了欧洲汽车厂的钱,却拿不出货来,结果只好等着索赔律师函一封接一封。

有网友就说:“荷兰想帮美国压中国,结果反倒坑了自己车企,这不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嘛。”我觉得这话说得挺有道理,荷兰没有想到,全球产业链上,产能比专利更加踏实。你卡我股权,我反过来卡你产能,最后受苦的还是那依赖芯片的企业和个人。

事情越闹越明了:荷兰打算隔断中资,结果把自己供应链搞得乱七八糟,欧洲的汽车厂商想摆脱中国,但那些车间里的设备没有中国芯片就动不了。中国可没跟谁争脸面,就是按规矩办事,你动我资源,我就断你的货;要是想谈,那就得改规矩。商业圈里的铁律就是:掌握核心资源,谁就有发言的资格。

荷兰会不会软下来,还真不好说,毕竟局势挺微妙的。欧洲那些车企,要是真坚持不上中国芯片,可能得等一阵子才能找到靠谱的替代方案,也就是要熬得住。这等待的过程可不短,技术成熟、供应链稳定都得时间,得看能不能挺过这段“阵痛”。

我觉得这事挺讽刺的,荷兰还以为自己屏蔽芯片就能占上风,结果反倒把自己车企给卡住了。以前不是常说“命运共同体”,如今一看,破坏规则的那头反而吃亏更快。再说,中国手里有工厂,有产能,还有稀土,就算荷兰握着专利,也没办法交货。这就挺像“金蝉脱壳”的套路,把资产和债务都甩开,只跟你讲规则,挺高明的。

这事吧,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荷兰原本想靠屏蔽芯片来搞点事,没想到反倒把自己给困住了。中国这边不缺资源,又有厂子,能自己生产,跟他们那些专利比起来,差距不是一点点。就像打个比方,荷兰试图一炮而红,结果反倒自己踩坑了,挺令人唏嘘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