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压力暴增!关税大战中第一批受害车企名单已出现

想象一下,一家行业巨头,它的赚钱能力以“每小时几百万元”的速度在调整流向。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商业神话里的情节,但却是当下全球汽车领头羊丰田汽车正在经历的挑战。不过,让我们跳出“损失”和“受创”这样的字眼,深入看看这家在全球市场深耕数十年的企业,在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时的真实状况、核心优势以及它正在打出的应对招数。你会发现,巨头的底蕴和韧性,往往在风浪中才展现得更清晰。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丰田汽车,依然是全球汽车行业当之无愧的王者。刚刚过去的2024财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丰田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球销售汽车1101.1万辆,虽然比去年微降了0.7%,但依然稳稳坐在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上。更关键的是,它的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48.04万亿日元(约2.39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七大主流汽车厂商(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长安)的总营收之和!

25. 压力暴增!关税大战中第一批受害车企名单已出现-有驾

赚钱能力呢?净利润达到4.765万亿日元(约2360亿元人民币)。这个净利润水平,是中国七大车企总利润的三倍。这清晰地表明,即使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丰田庞大的规模效应、强大的品牌溢价和深厚的运营功底,仍然为其提供了远超同行的盈利基础。是的,丰田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6%,这是两年来的首次下滑,但这就像一艘巨轮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浪,速度略有调整,其庞大的体量和储备依然稳固。

丰田的核心生命力在哪里?答案藏在“混动”里。 当全球都在热议纯电汽车的突飞猛进时,丰田凭借其深耕多年的混合动力技术(HEV),在2024财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混动车型销量同比暴涨32.1%!这意味着,每卖出三辆丰田车(含雷克萨斯),就有一辆是混动车型(占比34.8%)。

为什么混动能如此受欢迎?原因非常实际:尤其在北美、欧洲这些正处于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转型关键阶段的市场,丰田的混动车提供了一个既不需要改变用户习惯(如频繁充电),又能显著降低油耗和排放的“最经济优选”。这种实用主义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甚至在部分地区供不应求,导致了终端价格的上涨。这充分证明了丰田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前瞻性和市场洞察力——多元化的技术储备是应对不确定未来的关键。

25. 压力暴增!关税大战中第一批受害车企名单已出现-有驾

当然,丰田也在积极布局纯电动汽车(BEV)。2024财年售出约14.45万辆纯电车,占总销量约1%。为了更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发展步调,丰田也务实调整了电动车产能目标。这种基于市场现实的灵活策略,也是成熟企业的标志。

全球均衡布局,是丰田的另一大核心竞争力。 丰田的业务遍及全球,尤其在美国、日本本土、亚洲和欧洲都建立了强大的市场根基。美国是丰田最大的单一市场(2024财年销量约270万辆,占全球23%),日本和亚洲紧随其后。这种分散化的市场结构,本身就提供了强大的风险缓冲能力。即使单一市场出现波动,其他区域的稳健表现也能提供支撑。

然而,最近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某些关税政策的调整,确实对像丰田这样拥有庞大出口业务的企业产生了显著影响。丰田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是在日本本土生产高品质(尤其是高附加值如雷克萨斯、混动车)车型,然后出口全球。2024财年,它在日本生产了323万辆汽车,其中194万辆(占六成)出口海外,销往美国的有54万辆(占出口总量28%)。

25. 压力暴增!关税大战中第一批受害车企名单已出现-有驾

新的关税政策(如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关税提高)直接增加了这部分业务的成本。丰田估算,仅政策生效初期的4月和5月,影响就可能达到约1800亿日元(约89亿元人民币)。这直接反映在它对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的预测中:预期净利润为3.1万亿日元(约1535亿元人民币),相比辉煌的2024财年确实有所回调(预估下滑34.9%)。同时,日元的升值趋势也会影响其海外收入换算回日元的金额。

面对挑战,丰田并非被动等待,而是展现出巨头应有的灵活性与战略定力。

1.本土化生产的加速: 为了更贴近市场并规避贸易风险,丰田正积极考虑将更多关键车型的生产转移到销售地。例如,有明确信号表明,其在美国市场极其畅销的RAV4 SUV(2024年在美销量超47.5万辆,位列第一)的下一代车型,很可能在美国本土生产。这不仅能规避进口关税,还能更快响应市场需求。

25. 压力暴增!关税大战中第一批受害车企名单已出现-有驾

2.供应链成本共担与优化: 即使在美国生产的车辆,部分核心零部件也可能涉及跨境采购(如从墨西哥、加拿大)。面对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增加,丰田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已明确告知其主要美国供应商,将承担这部分增加的成本,维持供应链的稳定。虽然具体细则还在商讨,但这种协作姿态对稳定整个生产体系至关重要。

3.持续的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 即使在营收增长的2024财年,丰田也面临着原材料(钢铁、橡胶等)成本大幅上涨(增幅约10.32%)和研发支出增加(为追赶新能源技术趋势,研发投入增长约5.68%)带来的压力。持续的内部挖潜和效率提升,是丰田保持盈利韧性的长期功课。

4.坚守核心与战略投资: 丰田强调,为了维持其领先的制造技术和就业岗位,它仍将坚持在日本本土生产至少300万辆汽车的底线。同时,面对中长期挑战,丰田社长佐藤恒治明确指出,将考虑增加在美国本土的产品开发和制造投入。这表明丰田一方面坚守其核心竞争力本源,另一方面也积极拥抱变化,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25. 压力暴增!关税大战中第一批受害车企名单已出现-有驾

5.捕捉政策转机: 近期贸易政策的一些细微调整(如取消对进口汽车用钢铝的单独关税、允许本土生产的车企申请关税补偿等),也被丰田视为潜在的积极信号。虽然细节尚不明朗,但这些变化为优化运营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值得深思的是: 丰田的现状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面临调整的一个缩影。贸易环境的风云变幻,影响着所有深度参与全球化的车企。丰田因其巨大的出口量和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感知尤为明显。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像铃木这样专注于特定区域市场(如印度)的企业,则展现出不同的生存策略和发展韧性。这提示我们,在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找到平衡,建立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灵活的生产体系,将是未来车企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结语:

25. 压力暴增!关税大战中第一批受害车企名单已出现-有驾

丰田汽车的故事,远非简单的“受创”。它展现了一家全球顶级企业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真实图景:辉煌的业绩与规模优势是其深厚根基;混合动力的持续热销证明了其技术路线的实用价值;全球化布局是强大的护城河;而面对关税、汇率等外部挑战,丰田展现的是成熟企业的务实、灵活与战略远见——加速本土化、优化供应链、管控成本、坚守核心并积极投资未来。这艘汽车业的超级航母,正在调整航向,运用其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资源,稳步穿越眼前的波涛。它的每一步抉择与应对,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因为它不仅关乎丰田自身,也映射着整个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之路。这场压力测试,恰恰是检验和锤炼巨头真正成色的关键时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