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数字很拉风,一家中德合资车企,在中国吭哧吭哧干了三十多年,累计下线了3000万辆车。这个数字扔出来,掷地有声,乌泱泱一片全是车,足以把一个中等城市塞得满满当当。很多报道都在说,这是里程碑,是产业升级的缩影,是中德合作的典范。听上去,我们好像赢麻了。
但作为一个喜欢翻历史旧账的人,我看到这种宏大叙事,总有点哭笑不得。因为人类的本质就是不靠谱,历史总在押韵地犯傻。这3000万辆的功德碑,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一句口号,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听着耳熟吧?晚清那帮搞洋务运动的大佬们,觉得我大清的制度、文化、思想是宇宙真理,是“体”,但西方的船坚炮利确实厉害,可以拿来当工具,当“用”。于是乎,我们买了机器,建了工厂,造了铁甲舰,看上去一度也很拉风。结果呢?甲午海战一仗就把底裤给打没了。
我们回头看三十多年前开启的合资造车时代,那个核心逻辑,本质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工业领域的2.0版。这里的“体”是什么?是我们庞大的、嗷嗷待哺的市场。我们的“用”是什么?是人家成熟的车型、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笔交易在当时看,简直是天作之合。我们用市场这个硬通货,换来了现代汽车工业的“入门券”,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德国人呢,用一套成熟的“预制菜”,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厨房里,炒出了几千万份大餐,赚得盆满钵满。
这3000万辆车,就是这个模式做到极致的产物。它雄辩地证明了,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牛的“厨房”和“厨子”。论把标准化的“预制菜”包(也就是CKD/SKD散件)高效、低成本地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工业成品,没人比我们更在行。我们围绕着这个“厨房”,建起了全世界最完备的“配菜”供应链,从玻璃、轮胎到座椅、内饰,啥都能配。这套体系,养活了上百万人,也确实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开一家现代化的“连锁餐厅”。从这个角度看,3000万辆的功劳,怎么夸都不过分。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大的坑在于,那个“用”是有保质期的,而且人家不给核心配方。我们当了三十年好厨子,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帮厨,但那道主菜的秘方——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的核心know-how,始终攥在“洋师傅”手里。我们引以为傲的本土化研发,很多时候更像是“洋师傅”给了个命题作文,我们围绕着题目做一些适应性修改,比如把悬挂调软一点,或者给后排加长一点。这叫优化,叫改良,但离从一张白纸开始,独立创生一个全新的“菜系”,还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就是商业世界里残酷的“微笑曲线”。曲线的两端,是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利润最高;曲线的中间,是加工制造,利润最低,干的也是最苦的活。过去三十年,我们绝大多数的合资企业,都非常成功地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曲线的谷底。我们用全世界最低的成本,干了全世界最多的活,支撑起了别人品牌和技术的价值。这3000万辆车,可以说,是我们在这个谷底,挖出的一座最深、最宏伟的“工业大峡谷”。
然而,历史的玩笑就在于,当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时代要变了。电车的出现,就是那个掀桌子的变量。它干了一件釜底抽薪的事:直接宣布“洋师傅”那套最核心的“燃油菜谱”过时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两样皇冠上的明珠,突然之间就成了明日黄花。新的核心技术,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和更要命的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这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新菜谱的核心原料,比如电池,我们居然是原产地。全球最大的电池厂就在我们这儿。新的烹饪方式,比如智能化,我们这帮天天玩手机、刷短视频的互联网刁民,有着全世界最挑剔的口味和最丰富的数据土壤。于是,一帮我们以前看不上眼的“草台班子”,什么手机厂、电池厂、家电厂,摇身一变成了新一代“名厨”,开始自己定义菜品了。
这时候你再看那3000万辆的里程碑,就多了一层宿命般的悲壮感。它像是一座为燃油车时代建立的巨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我们作为“世界工厂”的无上荣光。但在这座碑的旁边,新的地基已经挖好,一栋栋名为“智能电动”的大楼正在拔地而起,而它们的设计图纸,很多都是我们自己画的。
这才是最关键的“冷知识炸弹”:过去我们总以为,造车的核心壁垒是那些精密的机械部件。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告诉我们,真正的壁垒,是一个国家围绕核心技术所构建的,有深度、有粘性、能快速迭代的产业生态。燃油车时代,这个生态在德国、在日本,核心是博世、大陆、采埃孚这些我们够不着的“黑盒子”。而电动车时代,这个生态就在我们身边,核心是宁德时代、华为、地平线这些我们能随时“勾搭”的“兄弟们”。我们第一次,有机会自己攒一个“体用合一”的局。
所以,对于那3000万辆,我们不必过分吹牛批,也无需妄自菲薄。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毕业证书,证明我们在旧的全球分工体系里,做到了优等生。但毕业就意味着要进入新的赛场了。在这个新赛场里,过去的优等生和差等生,甚至是没上过学的“野路子”,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这一次,我们手里攥着的,不再仅仅是庞大的市场,还有新牌桌上的几张关键主牌。
我们这些掏钱买了3000万辆车的消费者,本质上是这场宏大历史实验里最热情的赞助商,也是最耐心的观众。现在,实验的第一季好像要结束了,也不知道下一季的票价,会不会便宜点。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