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

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

周末赛道日,老张把ESP关了,一脚油门踩到底,白烟从轮胎下冒出来,整个弯道飘满了橡胶味。旁边330i车主看傻了:“兄弟你这车改了多少?”老张摇下车窗:“原厂,一颗螺丝没动。”那哥们儿当场拿出手机,给4S店打电话要退订金。这事儿在车友会传开后,有人专门拉了个群,每天讨论怎么“榨干”这台车的极限——群里已经200多号人了。

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有驾

CT5这台车,底子是纵置后驱。发动机竖着放,变速箱往后延伸,整个动力总成压在前后轴中间。开起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转向特别精准,方向盘轻轻拨一下,车头立马跟上,不像前驱车那样得使劲儿转。高速上超车并线,回正也快,手上几乎不用做多余动作。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是舒服。

动力配的是2.0T发动机加10速变速箱。马力谈不上暴力,但扭矩来得早,起步不肉。变速箱挡位多,跑高速时发动机转速压得低,油耗自然就下来了。有哥们儿专门测过,G18高速上平均时速80多,一箱油跑了一千多公里,比宝马330i省半升多。城市里走走停停,油耗大概9升出头,这个数字对2.0T后驱车来说,算是及格线以上。

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有驾

变速箱换挡特别勤快,但坐在车里感觉不到。有时候踩油门超车,变速箱会跳着降挡,直接从6挡蹦到3挡,动力马上就来。这种聪明劲儿,大概是工程师在软件上做了文章。平时开车注意观察转速表,会发现它一直在1500到3000转之间跳,但发动机声音和震动都很轻微,不仔细听根本察觉不到。

悬挂是磁流变减振器,说白了就是阻尼可以实时调整。过减速带时,悬挂会瞬间变软,屁股不会被弹起来;转弯时又自动变硬,车身侧倾被死死压住。这套系统反应速度很快,每秒能扫描路面一千次,相当于0.001秒就调整一次。跑烂路时,车身晃动幅度明显比普通悬挂小,长途下来腰不酸背不痛。

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有驾

刹车用的Brembo四活塞卡钳,刹车盘表面做了特殊涂层。北方冬天路上撒盐,这套系统不容易生锈,三万公里后盘面还是亮的。实际刹车距离测下来,100公里刹停大概33米,比330i短两米多。脚感偏硬,踩下去像踩在石头上,但这种硬给人信心——你知道它一定能停下来。

轮胎是米其林PS4S,胎壁里加了芳纶纤维,硬度比普通版高。过弯时胎壁变形量小,侧向支撑力更强。有车主试过换成普通版PS4S,发现过弯速度掉了好几公里,单圈慢一秒多。原厂配的这套胎,大概是工程师专门调教过的,和底盘匹配度高。

车子后轴装了机械限滑差速器,这东西在30万价位的轿车里不多见。出弯时踩油门,动力会自动往抓地力强的那侧轮子送,车头不用等ESP介入就能推出去。关掉ESP后,油门踩深点,车尾会滑出一个弧线,方向盘稍微反打,车就能顺着弯道飘过去。这种玩法对新手来说有点危险,但老司机都懂,这才是后驱车的乐趣所在。

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有驾

静音做得还行。前排车窗是双层夹胶玻璃,高速上120跑着,车内说话不用提高音量。车顶装了好几个麦克风,会实时侦测噪音,然后通过音响发出反向声波抵消。实测下来,120公里时速车内噪音只有62分贝,比图书馆还安静。关车门那一声“咚”,沉闷厚重,有种美式车特有的质感。

车身用了激光钎焊工艺,焊缝长达28米。这种焊接方式比传统点焊更牢固,车身刚性高。过减速带或路面接缝时,车身不会传来异响,整体感很强。扭转刚度实测28点多,比3系Li高三个点,数字上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开起来能感觉到车身很紧绷,不松散。

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有驾

车机系统支持OTA升级,有次凌晨推送了个升级包,早上启动车发现变速箱换挡逻辑变了——降挡更积极,动力响应更快。这种“睡一觉车就进化”的体验挺新鲜,不用去4S店刷程序,在家就能完成。

价格28万多起步,终端还能再谈。后驱、10速变速箱、磁流变悬挂、Brembo刹车、机械限滑差速器,这些配置在同价位里堆得挺满。保值率虽说比不上3系,但算上配置和使用成本,每公里花费其实差不多。

车主群炸锅:28万后驱车跑出1026公里续航,宝马车主连夜退订单说要重新考虑-有驾

开了小半年,感觉这车适合懂的人。它不会主动炫耀什么,但每个细节都有讲究。方向盘的回馈、油门的响应、刹车的脚感,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就是所谓的“驾驶质感”。数据再漂亮,也得自己上手试试——毕竟屁股和方向盘,比任何参数都诚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