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里那辆商务车,没充电也没撞着谁,就那么自己着了。这事儿一出来,朋友圈里炸了锅,好几个朋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拉着自家孩子,里里外外演练怎么从电车里逃出去。想想挺可笑的,当初买这车,图的是省点油钱,赶个环保时髦,结果现在每天琢磨的,却是怎么保命。
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跟驾驶技术没半毛钱关系,问题就出在肚子里那块电池上。
有专家出来说话,冷冰冰地抛出个数据,说九成的起火都是电池热失控。消防部门的官方报告也写得客气,新能源车起火率万分之2.88,燃油车是万分之2.0,数字上看着好像没差多少。但科大的教授做过实验,那场面可就不是一个量级了。电车那火,不是烧,是炸。一千多度的高温几秒钟就从里往外把车壳烧穿,人根本没时间反应。油车是从外向里烧,好歹给你留个开门逃跑的空隙。一个是要命,一个是有机会活命,这还能叫没差多少?
说白了,我们都被续航焦虑给绑架了。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不就两种电池,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三元锂,能量密度高,跑得远,听着挺美。可它就是那个脾气暴躁的家伙,不仅怕撞,自己待着也能原地爆炸。开久了,日常的颠簸、频繁的充放电,都在磨损它内部那层薄薄的隔膜。懂行的人管那叫锂枝晶,听着挺文艺,实际上就是电池里的癌细胞,不断生长,直到刺穿隔膜,然后砰的一声,一切都完了。这种内伤,你去4S店做一万次保养也查不出来。
那为什么不都换成磷酸铁锂?车企又不傻,他们能不知道三元锂的风险?可市场不答应啊。消费者嘴上说着安全第一,掏钱的时候身体却很诚实,眼睛死死盯着续航里程,恨不得充一次电能从北京开到广州。磷酸铁锂是稳当,便宜,可它跑不远,充电慢。车企能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用三元锂,然后在宣传上把安全吹得天花乱坠。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责任划分。车烧了,所有人都在骂车企,骂他们没良心。可电池的核心技术攥在谁手里?是电池厂。真出了事,有几个会去追问电池厂的责任?车企就像个受气的媳妇,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一边是用户的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另一边是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强势供应商。这口锅,最后全让车企一个人背了,问题却一点没解决。
其实电动车这玩意儿,一百多年前就有了。1835年荷兰人就捣鼓出来了,1900年保时捷甚至都造出了混动车。为什么当时没火起来?就是因为电池不行。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原点,技术是进步了,可我们的思维好像被续航这个数字给锁死了,忘了开车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放心。
现在有人提议,干脆把装了三元锂电池的车都召回,换成磷酸铁锂。这话听着解气,可真要办起来,整车厂、电池厂、补贴政策,还有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长续航的用户,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绑在一起,谁敢先动刀子?最后大概率又是不了了之。
车主们能做的,也只剩下自求多福,然后一遍遍教孩子怎么解开安全带,怎么砸开车窗。谁又能保证,下一次自燃的新闻,不会发生在自家的车库里呢?这种感觉,就像头顶悬着一把剑,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只知道它迟早会掉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