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主花21万提小米SU7,3个月后在朋友圈发了这段话,奔驰车主都坐不住了
上周末,我把小米SU7开到朋友的奔驰4S店保养他那台C级。等车的时候,销售小哥凑过来:“哥,这车多少钱提的?”我说21万多。他愣了两秒:“这配置…我们店里40万的车也就这样了。”
旁边一个准备订车的大哥听到了,直接拉着我聊了半小时。走的时候,他跟销售说:“我再考虑考虑。”
这就是我开了3个月小米SU7的现状。
那台V8s电机的门道
刚提车那会儿,我还觉得3万转转速就是个数字游戏。直到有天晚上在京承高速,前面一台改装GTI挑衅似的超了我一把。
我也不是省油的灯,轻踩电门跟上。没想到这台SU7从80加速到130,那股推力一直很稳。GTI明显后劲不足,我轻松超过去了。
后来跟搞技术的朋友聊才知道,那个油冷系统不简单。普通电机跑激烈了就得歇歇,这台车可以持续输出。难怪那次跑山路,连续十几个弯下来,动力丝毫没衰减。
续航的真话
CLTC标的800多公里,我从来不信。实际开下来,北京到天津这种距离,来回一趟还剩个百分之二十的电,算是及格了。
但冬天确实有点考验人。去年那波寒潮,零下十几度,我硬着头皮开到怀柔。本来担心半路趴窝,结果发现掉电比预想的慢。后来才琢磨明白,这车会把电机发热给电池保温,算是个巧思。
充电方面,找到小米自家的800V桩,确实够快。十几分钟就能跑200多公里。可惜这种桩太少,大多数时候还是得排队用普通桩。
智能化体验
澎湃OS用起来挺顺手,至少不会让你为了调个空调翻半天菜单。
智能驾驶这块,高速上基本能放心让它开。城里复杂路况还是算了,毕竟性命攸关。不过有几次遇到“鬼探头”,系统反应比我还快,自动刹车了。那一刻还是有点感动的。
最实用的其实是车家互联。快到家的时候,车机直接把空调、热水器都打开了。这种科技感,确实挺爽的。
底盘功底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听起来很唬人,开起来确实有点东西。
过减速带的时候,震动过滤得很干净,我妈坐着也不颠。但上了三环想撒点野,底盘支撑又够硬朗,不会软趴趴的。
转向手感偏轻,我老婆开也不费劲。跑高速时方向盘会自动变重,安全感还是有的。
发现的一些细节
用了这么久,有些地方超出预期。
那个磁吸接口挺好用,手机吸上去很稳,充电也快。位置设计得刚好,不挡视线。
座椅的皮质摸起来不错,就是夏天有点粘。好在通风够给力,开一会儿就舒服了。
隐藏门把手刚开始担心冬天会出问题,实际用下来很顺畅,没遇到过故障。
这车适合什么人
说白了,这车更适合对科技有要求,又不想当冤大头的年轻人。特别是本来就在用小米生态的,体验会更完整。
如果你只要个代步工具,可能会觉得功能多余。追求极致豪华感的,这个价位确实做不到。
但想体验智能电车,又希望性价比高点的,这车值得考虑。至少在20万出头这个价位,配置这么全的选择不多。
开了3个月,总体来说还算满意。当然,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我的体验未必适合所有人。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下次再有人问我要不要买小米SU7,我大概不会劝退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