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首破1500亿元,核心归母净利翻倍增长

吉利汽车不打价格战,半年狂赚1500亿!新能源销量暴涨126%,它做对了什么?

“极氪和领克合并半年后,研发成本直接砍掉20%,高端车型销量却冲进前三。”这是吉利汽车内部人士最近透露的一个细节。

当其他车企深陷价格战泥潭时,这家公司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冲到150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三成。

净利润更是夸张,核心利润66.6亿元,直接翻倍。

账上躺着588亿现金,毛利率16.4%,比许多造车新势力高出一截。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首破1500亿元,核心归母净利翻倍增长-有驾

销量数据更让人眼红:140.9万辆的总销量里,新能源占了72.5万辆,增速126%。

银河系列卖疯了的54.8万辆,把“蔚小理”都甩开几个身位。

领克和极氪在高端市场联手拿下24.5万辆,证明不降价也能吃下豪华车蛋糕。

但最狠的是海外战场,18万辆出口量背后是85个国家的销售网络。

埃及工厂刚投产,印尼工厂就试产成功,银河E5在26个国家成了爆款。

行业都在问:为什么吉利能逆势增长?

答案藏在“一个吉利”战略里。

极氪和领克合并后,供应链成本降了15%,生产线效率提升30%。

经销商不用被迫降价清库存,单车利润反而更高。

这种打法让吉利躲过了价格战的血拼,保住了品牌溢价能力。

技术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首破1500亿元,核心归母净利翻倍增长-有驾

星睿智算中心2.0的算力堆到23.5EFLOPS,比某些云服务商还强。

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刚在国际比赛夺冠,FlymeAuto座舱用户就破百万。

神盾金砖电池通过36项极限测试,快充速度比竞品快40%。

雷神AI电混发动机的热效率创下新纪录,油耗低得让日系车发抖。

这些硬实力直接反映在财报上,新能源渗透率51.5%,意味着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带电。

银河系列7个月卖出120万辆,把比亚迪宋都逼得降价应对。

极氪009用9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能跑500公里,订单排到明年。

领克08 EM-P在欧洲卖到脱销,德国经销商要求增加配额。

但吉利并不满足于技术优势。

他们在ESG上的投入让华尔街都点头,单车碳排放比五年前降了23.5%。

2045年碳中和的承诺,比大众、丰田这些巨头还激进。

印尼工厂全部用光伏供电,埃及基地的废水回收率做到95%。

这种长期主义思维,反而成了吸引国际资本的磁石。

现在吉利手里捏着5款新车,下半年要全部砸向市场。

领克纯电轿跑、极氪越野SUV、银河MPV,款款都冲着细分市场冠军去。

经销商透露,新车型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产能规划。

当友商还在为库存发愁时,吉利工厂的机器24小时连轴转。

马来西亚经销商甚至包机来宁波抢货,生怕错过销售旺季。

不过质疑声始终存在。

18万辆的出口量,放在300万辆目标里只占6%。

欧洲市场虽然增长快,但特斯拉和大众仍然把持着七成份额。

有分析师指出,吉利的海外溢价能力还不敌BBA,银河E5在德国售价比国内贵40%,销量却只有ID.3的三分之一。

更尖锐的问题在于智能化。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首破1500亿元,核心归母净利翻倍增长-有驾

尽管星睿AI大模型上了车机系统,但用户吐槽语音交互偶尔会卡顿。

某科技博主实测发现,千里浩瀚辅助驾驶在暴雨天的误判率比华为ADS高15%。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首破1500亿元,核心归母净利翻倍增长-有驾

这些细节暴露出吉利与顶级玩家的差距。

但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了票,财报发布当天,吉利港股涨幅超8%。

摩根士丹利连夜上调目标价,理由是“唯一兼顾利润与增速的传统车企”。

连马斯克都在X上转发了一条吉利工厂的机器人视频,配文“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动化”。

或许这才是吉利最可怕的地方:当别人卷价格时,它在卷技术;当别人追风口时,它在建体系。

极氪CEO安聪慧内部讲话流出:“我们要做汽车界的华为,不是小米。”

这句话的底气,就写在那份1503亿的财报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