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电动车成天被人吐槽“跑不远、充电慢、掉电快”,为什么这些年还越卖越火?
再看看大街上,宁德时代和蔚来汽车这些企业居然一边高调推新车,一边悄悄花大钱修什么换电站,难道他们脑子进水了?
烧钱的事谁都怕,车企难道不精明吗?
又是谁在支撑这些看起来“赔本赚吆喝”的大动作?
咱们今天聊聊这里头到底有哪些猫腻。
先说说换电站这个东西。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换电池嘛,这不就是跟以前咱们用诺基亚手机,没电了咔嚓一换电池一样吗?
可电动车又不是手机,体积大、结构复杂,能这么简单?
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在充电桩普及得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换电这种“老办法”又被捡起来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谁用谁知道。
跑长途怕什么?
不是没电,是没时间等充电。
现在的快充站,说是快,其实也得三十分钟起步,排队那更不用说,碰上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比厕所还紧俏。
你要是赶时间,真的是干瞪眼。
换电站就不一样了,几分钟搞定,跟加油差不多,谁不喜欢?
尤其是那些天天跑的网约车、出租车,时间就是钱,耽误不起。
那问题来了,谁去修换电站?
蔚来这么大一个企业,十年才修了3500个,宁德时代刚刚700个。
你看起来挺多,其实全国一合计,远远不够用。
为啥修得慢?
钱烧得太多了呗!
一座换电站得投资几百万,还要专门的地、专门的运营团队,光电池库存都得压上一大笔资金。
你要说充电桩,几十万就能搞定一堆,哪有换电成本高?
所以,大多数车企一算账,咬咬牙说:算了,还是老实推充电桩吧。
问题又来了,既然换电这么花钱,这些企业为什么还要上?
他们是傻吗?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跟你买房子、租房子很像。
你买一套房子,投入大,自己住还可以。
可如果你有十套、八套房子,租出去,每月都有进账,躺着挣钱呀!
换电站就是这样,它本质上是一个长期生意,前期投入大,后期能持续躺赚。
你换一次电,就等于交一次房租。
只要电动车越来越多,这个“电池生意”就能越做越大。
再者说,现在的电池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你前两年买的电池,可能三年后早就落伍了。
要是买车直接买电池,过几年掉价掉得心疼。
可有了换电服务,你用的是电池“会员制”,电池老了、技术落后了,直接去换一块新的,高兴不?
这跟苹果手机用旧了还能去以旧换新一个道理。
啥时候出了固态电池,说不定你都不用买新车,直接去换新的电池包就行。
对用户来说,花小钱办大事,何乐不为?
当然,有人担心,换电站会不会坏事?
比如你去换电池,结果给你装一块旧电池、差电池,那不就亏了?
这事你在家里肯定没法天天测,电池健康全靠自己蒙。
但换电站是干生意的,差电池、坏电池它也不愿意留着,一是影响口碑,二是安全隐患。
再说了,现在这些大企业都讲究数据管理,电池健康度全程记录,有问题直接淘汰,不会糊弄你。
要真敢乱来,出了事媒体一曝光,谁还敢去用?
你再仔细琢磨下,换电站还有个大用处,就是它其实是城市里的“大充电宝”。
晚上电价便宜的时候,集中充一堆电池备着,白天有车来换,直接把充好的电池拿出给你。
这不仅让用电成本降下来,还能错峰用电,避免高峰期大家都在充电、电网吃不消。
你在家装个充电桩,碰上限电、停电,啥也干不了。
可换电站永远有存货,只要你来就能换,不用排队、不用担心充不上。
另外还有个细节,换电站其实还能赚钱卖电。
你想啊,电价便宜的时候储电,等电贵的时候用出去,这不就是变相做储能生意了吗?
别看换电站主业是给你换电池,其实背后把用电高峰和低谷全给利用上了,这种玩法比你单纯修充电桩复杂多了,也能赚得更多。
那你要说了,这么香的买卖,为什么现在只有蔚来、宁德、吉利、广汽这些大厂在搞?
小厂不跟进?
其实不是他们不想,是根本玩不转。
这个生意门槛太高了,前期投入大,回本周期长,资金链不硬、车型不多的企业根本不敢下场。
你看现在的换电联盟,大部分是有钱有车有技术的巨头,小企业只能干看着。
还有个问题,换电站能不能成为行业新风口?
这事还真不一定。
你看现在,电动车普及还没到天花板,但充电桩已经遍地开花,换电站想全覆盖还有很长路要走。
就像共享单车刚出来那会儿,大家跑步进场,最后活下来的没几个。
换电站也是一样,能不能跑通商业模式,能不能让更多人接受,不光要看电池价格,还得看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电池成本越来越低,换电站修起来越来越省钱,以后电动车越多,换电需求就越大。
你家里有车,肯定希望越方便越好,尤其是跑网约车、跑运输的,更愿意搞个“随换随走”。
到时候,换电站可能比加油站还多、还赚钱。
想想最早的加油站也是稀罕物,后来不一样成了满大街都是?
咱们说到底,车企这么拼命砸钱搞换电站,说白了就是在布局未来。
与其一辆车只挣你一回钱,还不如让你一直来“交租”,这生意才有韧劲。
你把体力劳动变成“收租金”,谁不愿意?
更重要的是,换电站还成为了车企与用户之间的“粘合剂”。
一旦你习惯了“随换随走”,你就很难再换别的品牌,毕竟你的消费轨迹、服务体验都在一个系统里。
你看苹果手机用着顺手了,换安卓总觉得别扭,一个道理。
当然,也不是说换电站就一定稳赢。
现在的挑战不少,比如标准化没统一,不同品牌的车电池能不能通用?
政府到底会不会出台新规支持?
这些都是变数。
可从趋势上看,只要电动车数量继续爆发、续航焦虑一直存在,换电站就有市场。
就像共享充电宝,起初没人看得上,结果悄悄成了小巨头。
最后回头看,车企们为啥敢一头扎进换电站?
说是情怀,不如说是看准了“收租”的生意经。
烧钱修站其实是提前“埋地雷”,等到电动车遍地开花,这些埋下的“地雷”就全变成了金蛋。
你要是还在犹豫换电划不划算,等哪天路上全是电动车、充电桩天天排队、换电站随到随换的时候,估计你就知道谁笑到最后了。
所以,别再纠结是不是烧钱、是不是赔本。
真正的生意人,从来都不是看眼前的账本,而是要看未来的蛋糕有多大。
谁先下场,谁就有机会分蛋糕。
这就是宁德、蔚来们在做的事,也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大棋局。
棋还在下,最后谁能赢,咱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