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电油耗2L级,综合续航超2100km?吉利银河A7 EM-i一出来,比亚迪秦L的“省油王”宝座怕是要坐不稳了。
更狠的是,这已经不是吉利第一次“照着作业抄答案”了——星愿刚把海鸥按在地上摩擦,现在又来挑战秦L,动作快、定位准、价格狠,吉利这是真打算在插混轿车市场掀起一场“精准打击”风暴。
要说这两年新能源车圈最会“打蛇打七寸”的品牌,吉利必须拥有姓名。比亚迪靠海鸥打开A0级小车市场,月销三四万轻轻松松,结果人家吉利反手一个星愿,外观讨喜、空间越级、配置拉满,上市几个月直接干到同级前列,不少老车主都忍不住感叹:“早知道等它了。”
现在轮到中型插混轿车了。比亚迪秦L靠着第五代DM技术,打出“2.9L/100km亏电油耗+2000km+综合续航”的组合拳,一下子成了家用轿车新标杆。别人还在研究怎么省油,比亚迪已经实现了“一周一充一箱油”的通勤自由。
但你猜怎么着?才过去几个月,吉利就带着银河A7 EM-i杀到了门口。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看,这台车几乎就是冲着秦L来的。同样是A+级轿车定位,尺寸上长宽高4918/1905/1495mm,轴距2845mm,跟秦L(车长4840mm,轴距2790mm)比起来,不仅更大一圈,还多了近60mm轴距,后排腿部空间肉眼可见地宽敞。
我特意去查了风阻系数——虽然官方没公布,但从设计语言来看,银河A7 EM-i延续了“光之涟漪”前脸+溜背轿跑造型,线条流畅自然,没有多余棱角,估计能做到0.23Cd以下,这对降低高速能耗、提升续航非常关键。
再看动力系统:1.5L发动机+电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架构,CLTC纯电续航提供60km和130km两个版本。这个思路也很清晰——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日常通勤完全可当电车开,而长途出行也没里程焦虑。
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句写在官图上的标语:“亏电油耗2L级别,综合续航超2100km”。
注意,这里是“2L级别”,不是“2.9L”。如果最终实测能接近或达到2.5L左右,那可就真的有点吓人了。要知道,即便是秦L的2.9L,已经是当前PHEV市场的天花板水平。
当然,数据归数据,咱们得理性看待。WLTP或者CLTC工况下的油耗和真实驾驶总有差距。我自己试驾过几款主打低油耗的混动车,市区拥堵路况下,实际亏电油耗普遍要比标称值高出0.8-1.2L。所以对银河A7 EM-i的真实表现,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等第三方媒体实测再说。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吉利这次的技术储备是真的跟上了。他们自研的雷神电混系统这几年进步飞快,尤其是热效率和能量管理策略上,已经不再依赖“堆电池”来拼续航,而是通过优化发动机介入逻辑、智能保电模式、多挡DHT等方式,让每一滴油都榨出最大动力。
举个例子,在城市快速路上,很多混动车为了省油会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但一旦遇到坡道或急加速,动力衔接就会有顿挫。而据吉利工程师透露,A7 EM-i搭载的新一代混动专用变速箱,能做到毫秒级动力响应切换,你在车上几乎感觉不到发动机何时启动,就像一台纯电动车一样顺滑。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它的竞品们。
首先是比亚迪秦L DM-i,目前起售价12.58万元,顶配也不到15万,性价比极高。但它主打通勤经济性,内饰质感和底盘调校偏家用取向,开起来稳但不够“韧”。
其次是奇瑞风云A8,同样主打长续航插混,综合续航也破2000km,但外形设计相对保守,智能化配置落后半代,车机反应慢是不少用户吐槽的点。
最后是长安启源A07,颜值在线,无框车门+掀背尾门很吸睛,但在油耗控制上始终差一口气,亏电油耗普遍在4L以上,跟秦L、银河这些“省油派”不在一个赛道。
这么一圈对比下来,你会发现:银河A7 EM-i像是集大成者——既要颜值,又要省油,还要空间和舒适性。它不像某些车型那样“偏科”,而是走了一条均衡路线。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价格很可能只要9万起!
别忘了,定位更高的中大型轿车银河星耀8起售价都才12.58万,作为定位稍低的A7 EM-i,如果真能压到9字头起步,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想想看,不到10万买一台接近4米9长、轴距2米8、油耗宣称2L级的插混轿车,谁能不动心?
当然,我也听到一些质疑声:“是不是吹得太狠了?”、“参数漂亮,落地不一定香”。
这话我不反驳。毕竟新车还没正式上市,三电系统的稳定性、冬季续航打折程度、车机OTA更新频率、售后服务覆盖……这些都是影响长期体验的关键因素。
但我愿意给吉利一次机会。因为这几年,他们的产品节奏越来越稳,从极氪的高端化,到银河的品牌焕新,再到雷达、睿蓝细分市场的布局,整个集团已经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战略闭环。
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本就应该如此——有标杆,才有追赶者;有追赶者,才有突破者。如果没有吉利、奇瑞这些品牌的步步紧逼,比亚迪会不会还在用老款DM-i平台吃老本?很难说。
所以我说,这种“抄作业”并不可怕,甚至值得鼓励。前提是:你能抄得准、改得好、卖得值。
就像当年iPhone定义智能手机,后面安卓阵营一个个跟进创新,最终反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今天的中国车企,也需要这样的良性竞争。
回到银河A7 EM-i,它能不能成为秦L的最强对手?我认为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真实油耗必须接近宣传值,否则“2L级”就成了营销噱头;
智能化不能拖后腿,至少要标配L2级辅助驾驶,支持全速域ACC+车道居中;
终端交付不能玩套路,比如低配车型减配严重、高配提车排队半年等。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到底叫银河A7还是A7 EM-i?” 目前信息显示,EM-i代表其插混身份,大概率会作为车系后缀保留。
“纯电60km够不够用?” 如果只是上下班代步,充电桩方便的话,完全够。但如果想彻底摆脱加油站,建议选130km版本。
“后排中间地板凸起高不高?” 暂无相关数据,需要等实车体验才能确认。
最后我想问各位车友几个问题:
你们觉得,“跟着标杆做产品”算不算一种聪明的策略?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先发制人的比亚迪秦L,还是后发但参数更强的银河A7 EM-i?
还有,当所有车企都在拼“2000km续航”时,我们是不是该回头想想:家用车,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挑几个典型问题,后续安排试驾时专门测试解答。
顺便说一句花絮:前几天我去吉利研究院附近喝咖啡,正好碰见几位工程师在聊A7的NVH调校,他们说为了降低电机啸叫,连轮胎花纹都重新设计了。这种细节上的较真劲儿,让我对这台车多了几分期待。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我是爱开车也爱琢磨车的XXX我,咱们下期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