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花4万2买个碳纤维机盖,结果发现是个贴图,还是个不会动的贴图,这事儿放任何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里,都属于可以直接上315晚会当压轴节目的典中典。但放在2025年的中国车圈,这甚至都不算新闻,只能算是个开胃小菜。小米汽车,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果然没让大家失望,精准地变成了年轻人的第一次集体维权,雷总不愧是雷总,闭环了。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那个机盖到底能不能吹动纸巾。讲道理,谁没事儿开着引擎盖对着轮毂吹风?这行为艺术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核心是,小米老师用一个实际行动,给所有米粉上了一堂价值4万2的社会实践课,课题叫做《营销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这哪是机盖,这是雷总给年轻人的第一件【法器】,作用不是散热,是信仰,是道心圆满。你拿鼓风机去吹,你这叫不懂修仙,你这是在用科学挑战玄学,你这是在亵渎神明。
小米官方的回应更有意思,道歉,然后给你补偿两千块的积分。这是什么概念?我给你翻译一下:“是是是,我们错了,但也就错了一点点,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哈,给你个棒棒糖,别哭了。” 这哪里是补偿方案,这根本就是一个塑料的【安慰奶嘴】,不仅侮辱性极强,伤害性也拉满了。如果说之前小米发布会是把蛋糕直接从友商嘴里抢走,那这个补偿方案,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人家放过,吹熄了还要揣自己兜里。
紧接着,更骚的操作来了。宣传的1548匹马力,默认给你锁到900匹。想解锁?可以,去跑赛道,完成挑战。这他妈简直是商业鬼才!我买了一台法拉利,结果法拉利告诉我,想开到300码以上,你得先去跑赢勒芒24小时耐力赛。我买了个满级账号,结果GM告诉我,想用终极技能,你得先去单刷一次地狱级副本。这不叫卖车,这叫卖游戏DLC,而且还是强制性的新手教程。对于绝大多数连赛道在哪都不知道的用户来说,他们花顶配的钱,买了个青春版的性能。这操作,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坏了菜了,当所有人都以为小米是来掀桌子的时候,才发现人家是来把餐厅爆了的。但不是炸别人家餐厅,是把自己厨房给点了。
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台破车的中年人,看到这就笑了。真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天塌了,信仰崩了,但在我们看来,这叫“常规操作”,甚至有点复古。商业的本质就是用一个故事换你口袋里的钱,故事讲得好,你心甘情愿;故事讲呲了,就成了事故。小米的问题在于,它试图用消费电子那套“快速迭代、OTA升级、粉丝经济”的逻辑,去硬套汽车这个金钟罩铁布衫行业。
手机后盖松动,换一个;屏幕有绿线,忍一忍或者加钱换。但汽车不行。汽车这玩意儿,它会动,而且动得很快,里面还坐着人。你跟他说“我这个辅助驾驶功能吧,后期OTA能优化”,大哥,可能等不到你OTA,人就已经到下一个轮回报道去了。那个高速NOA的事故,就是最惨痛的教训。监管部门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强制召回,这已经不是打脸了,这是直接上脚踹了。小米初期还想玩文字游戏,把“召回”说成“升级”,这种小聪明,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显得尤其苍白和可笑。
所以你看,小米汽车的困境,根本不是什么黑公关。说真的,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愿意花四万多去选装一个机盖,这笔钱够我把家里空调全换一遍了。把所有问题都推给黑公关,是这个行业里最无能狂怒的一种表现。典中典之全都怪水军。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你自己是个铜墙铁壁,谁能黑得动你?奔驰漏油的时候,大家骂的是奔驰;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时候,大家骂的是特斯拉。怎么到了你这儿,产品出问题了,就全是别人的错了?这是什么巨婴逻辑?
小米的营销是教科书级别的闪电战,雷总的个人IP更是堪比任意门,能瞬间把流量传送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这点无人能敌。但是,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把你捧上神坛,也能把你钉在耻辱柱上。当你把自己对标保时捷的时候,用户就会拿保时捷的标准来要求你。结果你交出来的东西,别说保时V字标了,连个轮毂盖都整不明白。这种落差感,才是口碑崩盘的根本。你不能指望用户一边喊着性价比,一边为你虚无缥缈的“设计理念”支付宗教税。你以为你是苹果啊?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小米比作修仙还是太抬举他们了。这最多算是在新手村门口反复横跳,还老踩到自己扔的香蕉皮。
然而也正是这套打法,正在把小米自己往沟里带。财报好看有什么用?那是过去。当信任的堤坝出现第一个裂口时,崩溃是迟早的事。手机品控问题,手环售后玩双标,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其实都在不断地侵蚀小米这个品牌的根基。高端化不是把价格标高就完事了,高端化是产品、技术、服务、品牌文化的全方位升级。小米现在给人的感觉是,价格上去了,脾气也上去了,但质量和服务还停留在原地,甚至还在倒退。这就像一个压缩毛巾,看着挺大,拿水一泡,发现就那么一小块。
所以小米要解决的根本不是品控问题。不,你没听错。在当下的黑暗森林里,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往往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或者,让问题本身变得不再重要。小米的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时间,把PPT做得再酷一点,把雷总的故事讲得再动人一点,赶在下一波用户发现问题之前,把他们转化成信徒。只要信了,一切都不是问题。你看,特斯拉的车主会关心车门缝隙和内饰简陋吗?不会。因为他们买的是马斯克,是科技,是未来,是一种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小米现在要做的,就是让用户爱上“小米汽车”这个品牌,爱上雷军这个人设。至于那个机盖能不能散热,马力够不够1500匹,那都是技术层面的小事,是“术”,不重要。重要的是“道”,是品牌玄学。只要玄学构建成功,别说机盖是装饰,就算轮子是方的,信徒们也会说这是为了增加抓地力。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小米的修仙之路,才刚刚开始。而我们这些凡人,就负责在台下好好看着,看这场盛大的行为艺术,最终如何收场。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