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江淮联手搞的尊界,2026年要推两款百万级新车,直接叫板埃尔法、揽胜、库里南这不是吹牛,是真刀真枪要掀桌子。
尊界这个品牌,很多人还不熟,它背后站着华为。 华为不造车,把最硬的智能技术全塞进车里。 2026年要上的两款车,一款MPV,一款SUV,起步价就奔着百万去,目标客户不是普通消费者,是那些原本打算买雷克萨斯LM、路虎揽胜,甚至看一眼库里南的人。
先说那台MPV,设计上走的是“鹅卵石”流线风格,官方叫法挺玄,其实就是圆润饱满,看着稳重又不老气。 车尾灯叫“星河画卷”,听着像科幻片,实际效果是晚上一亮,辨识度拉满,谁路过都得回头。 最抓眼球的是对开式马车门,配上大尺寸轮毂,老板下车那瞬间,气场直接拉满。 座椅布局灵活,四座、六座、七座都能选,商务接待、家庭出行两不误。 内部空间据说比埃尔法还宽敞,第二排配零重力座椅,带腿托、按摩、加热通风,坐进去不想下来。
技术层面,华为ADS高阶智驾系统直接上车,支持城市和高速全场景自动驾驶,堵车跟车、自动变道、泊车全搞定。 鸿蒙座舱4.0也安排上了,语音控制反应快,界面清爽,手机车机无缝流转。 底盘据说是S800升级版,过减速带稳如高铁,转弯侧倾几乎感觉不到。 网上有人给它起名叫“尊界L900”,L代表Luxury,听着就贵气,定位也冲着顶级豪华去的。
再看那台SUV,尺寸直接干到5.4米,比问界M9还长一截,轴距也拉得更开,后排腿部空间能跷二郎腿。 同样配对开马车门,开门角度比普通SUV大得多,上下车不弯腰不低头。 智能化配置更狠,ADS 4.0版本据说能识别更复杂的路况,比如施工路段自动绕行、无保护左转更果断。 途灵底盘升级版带空气悬挂和CDC电磁减震,过坑洼路面像滑过去一样。 后排标配双零重力座椅,带独立影音系统和冰箱,四座或五座可选,坐进去就是私人飞机头等舱的体验。
价格区间定在70万到100万,比自家S800便宜,比问界M9贵一大截。 这价格卡得精准,就是要从路虎揽胜手里抢客户。 揽胜卖的是品牌历史和越野血统,尊界卖的是智能科技和乘坐享受。 一个靠情怀,一个靠体验,消费者怎么选? 很多人试完尊界,回头再看揽胜,会觉得科技配置落后了整整一代。
尊界这波操作,核心就是“科技平权”。 以前百万豪车卖的是标、是身份、是手工工艺,现在尊界告诉你,花同样的钱,你能买到更聪明的车、更舒服的座舱、更省心的驾驶体验。 传统豪华品牌那些溢价,被华为的技术硬生生打下来一块。 这不是价格战,是体验战。 你花一百万买台车,是要天天伺候它,还是让它伺候你? 尊界选了后者。
不过问题也摆在眼前。 现在尊界S800订单已经超过1.2万辆,交付周期16到20周,将近五个月。 很多客户订完车,等得心焦,天天刷手机看进度。 2026年两款新车一上市,订单量肯定更猛。 产能能不能跟上? 生产线能不能24小时连轴转? 零部件供应链能不能扛住压力?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坎儿。 高端客户最看重什么? 不是配置多牛,是体验顺不顺。 车再好,让你等半年,体验直接打骨折。 有人等得不耐烦,转头就去提了现车,这种例子已经出现了。
华为和江淮的分工也很明确。 江淮负责造车,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一条线跑下来。 华为负责大脑和神经,智驾系统、座舱交互、电控平台,全由华为输出。 这种合作模式效率高,对品控要求也高。 江淮以前主打中低端市场,现在突然要造百万级豪车,工人熟练度、装配精度、质检标准都得重新拉高。 一个小螺丝没拧紧,一个屏幕有延迟,在普通车上是小毛病,在百万豪车上就是致命伤。
经销商体系也在重建。 尊界不走传统4S店模式,而是开城市展厅,集中在高端商场或写字楼一层,装修风格走极简科技风,跟苹果店一个调性。 销售不叫销售,叫“产品专家”,不推销,只讲解。 试驾预约全线上搞定,上门取送车,不用客户跑腿。 这种模式对服务人员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懂技术,又要会沟通,还得有耐心。 现在全国展厅数量有限,北上广深杭成这些一线城市先铺开,二三线城市客户想看实车,得专门跑一趟。
用户反馈也开始浮出水面。 第一批S800车主里,有人夸智驾系统稳如老司机,高速上几乎不用接管;也有人吐槽鸿蒙座舱偶尔卡顿,语音识别在嘈杂环境下不准。 底盘舒适性普遍好评,有人觉得转向太轻,缺乏驾驶乐趣。 这些声音都被华为团队收集起来,每周更新OTA,修复bug,优化体验。 车主群里经常半夜弹窗提醒系统升级,第二天一早发现新功能上线,这种迭代速度,传统车企根本跟不上。
竞品也没闲着。 奔驰EQS SUV悄悄降价,宝马i7推金融政策,雷克萨斯LM加推版,都在防着尊界这一手。 路虎揽胜开始强调越野性能和手工内饰,试图用“不可替代性”留住客户。 市场反应很直接去4S店看车的人,嘴里都在问“跟尊界比怎么样? ”销售顾问得先背一遍竞品参数,才能开口介绍自家车。
工厂里,生产线正在为新车做准备。 焊装车间机器人手臂挥舞,涂装车间恒温恒湿,总装线上工人戴着AR眼镜核对零件编号。 质检环节增加到七道,每台车下线前要跑30公里测试路,模拟各种路况。 华为工程师驻厂调试软件,跟江淮工人一起熬夜改代码。 车间墙上贴着标语:“百万豪车,毫厘不差。 ”这不是口号,是必须做到的标准。
展厅里,产品专家每天接待几十组客户,从早讲到晚,嗓子哑了喝口水接着讲。 客户问得最多的是“智驾到底靠不靠谱? ”“等车要多久? ”“后期维护贵不贵? ”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专家还得根据客户背景调整话术。 给企业老板讲商务价值,给家庭用户讲安全配置,给科技爱好者讲芯片算力。 展厅角落放着咖啡机,客户边喝边聊,氛围不像卖车,像谈合作。
车主群里,老用户自发当起“体验官”。 有人拍视频教新车主怎么设置语音唤醒词,有人整理OTA更新日志,有人分享长途自驾智驾使用心得。 群里不准发广告,不准吵架,只聊车。 管理员是华为员工,每天潜水看反馈,遇到共性问题立刻上报。 这种社区运营模式,让车主有参与感,也让品牌能快速收集真实声音。
供应链上,关键零部件优先保障尊界。 激光雷达供应商把最新款产能全给尊界,芯片厂预留专线,电池包定制化生产。 物流车队24小时待命,配件从仓库到展厅不超过48小时。 售后体系也在搭建,高端维修中心配升降平台和专用工具,技师全员培训认证,换一个后视镜都得录视频留痕。
这些细节堆起来,才撑得起“百万豪车”四个字。 尊界要的不是卖几台车,是要在超豪华市场撕开一道口子,让所有人知道,国产车也能做顶级豪华,做得更聪明、更贴心。 传统豪车们坐不坐得住? 市场会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