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闻之色变的乘车经历
我自己乘车时就遭遇过很多尴尬又难受的时刻。上下班高峰,我挤上闷热的公交车,里面人挨挨挤挤,各种味道混在一起,香水味、汗味,还有股说不出的塑料味。我本身就有点晕车,这味道一钻进鼻子,没一会儿就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好不容易熬到下车,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带孩子自驾游那次也一样,坐进新车,刺鼻的皮革味扑面而来。孩子开始还挺兴奋,车没开多远,就嚷嚷不舒服,小脸煞白,最后直接吐了出来。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经历,那种被气味折磨得晕车的痛苦,真的让人难忘。
既然大家都有过这样糟糕的乘车体验,那这车内的气味到底是怎么让我们晕车的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说说。
科学拆解:气味分子如何攻陷你的平衡系统
乘车时,车内特殊气味会通过嗅觉神经影响前庭系统。当我们闻到难闻气味,嗅觉神经就像个“情报员”,把信息快速传给大脑。而前庭系统就像身体的“平衡指挥官”,负责让我们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当气味信息和乘车的运动信息同时传到大脑,大脑就乱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于是发出不舒服的信号,让我们晕车。就好像指挥官同时收到两个矛盾命令,指挥系统就乱套了。
了解了气味影响晕车的原理,那这些气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和车内的材质有很大关系。
材质揭秘:新车皮革背后的隐形攻击
不同材质散发的化学物质对敏感人群有叠加效应。新车里的皮革座椅、塑料装饰件等,都会散发化学物质。皮革加工用的化学药剂,高温下会挥发,形成刺鼻气味。塑料件在太阳暴晒下,也会释放有害气体。
我在门诊遇到过很多因车内异味晕车的病例。有位孕妇,怀孕后身体敏感,坐朋友的新车,皮革味和塑料味让她一上车就不舒服,没开多远就恶心、呕吐。还有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全,免疫系统脆弱,在有异味的车里,更容易受化学物质影响,出现晕车症状。
知道了车内异味的危害和来源,那我们该怎么应对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
生存指南:三步打造无味防护盾
第一步是通风策略。乘车前,先打开车门和车窗,让空气流通,散散难闻的气味。行驶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开窗,让新鲜空气进来。不过要注意,别让风直吹身体,免得着凉。
那要是通风还不够,还有啥办法呢?这就用到第二步,嗅觉干扰法。可以准备些有清新气味的东西,像生姜片、柑橘皮。生姜有神经抑制作用,闻一闻生姜片,能缓解晕车症状。柑橘皮的清香也能让我们忽略车内异味,我试过很多次,挺管用的。
要是感觉晕车症状要发作了,还有第三步应急呼吸操。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重复几次。这能调节呼吸节奏,让身体放松,减轻晕车不适。
我还准备了气味敏感度自测表和应急呼吸操分解图,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也能跟着图做应急呼吸操。希望这些方法能让大家乘车时不再受气味诱发晕车的困扰,让每次出行都更舒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