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批评声浪,耐用质疑

俄罗斯的一些媒体,对中国汽车的耐用性发起了挺猛的批评,说中国车的寿命只有德系车的一半,还容易生锈,整体品质跟欧美比起来差了不少。

其实这事从2024年底就开始闹腾了,到2025年1月,俄罗斯的《生意人报》和AUTONEWS机构联合搞了个测试报告,针对17个中国品牌车型,在俄罗斯的26个地区做了实地考察。

结果显示,有5个品牌因为防腐工艺不过关,在极寒天气下用两年就出现锈蚀和零部件老化的问题。俄罗斯的冬天确实狠,气温能掉到零下30度,甚至更低,路上还撒融雪剂,这些盐渍东西一沾上车底盘,腐蚀速度就快得飞起。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中国车出口到俄罗斯的数量在2024年超过了115万辆,占了当地新车市场的68%,前十销量品牌里有八个是中国货,这市场份额是真的大,但质量反馈也跟着来了。俄罗斯车主们反馈,一些车型发动机寿命只有5到7年,远低于欧美车的10到15年。

2023年数据也显示,中国车平均使用年限在6到8年,美国那边是12.5年。俄罗斯出租车队用中国车占比高到70%到80%,但开了15万公里后,变速箱和发动机问题就层出不穷,维修费用有时比新车还贵。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这批评不是空穴来风,俄罗斯的专业测试机构拉马克汽车防腐中心在2025年1月发布了报告,直指中国车耐腐蚀性能不及欧洲车的三分之一。外壳薄、油漆涂层不足、电子配件质量一般,这些是俄罗斯人眼中中国车的几大缺点。

2024年,俄罗斯进口中国汽车增长到115.8万辆,但消费者投诉也涨了,涉及生锈和老化问题的占了不少。俄罗斯媒体还提到,部分中国车金属部件寿命不到两年,尤其在西伯利亚地区,新车半年就现锈斑。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国内这边,2021年车身腐蚀投诉占比高达29.9%,涉及63个品牌、231个车型,虽然中国取消了强制报废制度,但年检标准严,老车容易被淘汰。俄罗斯市场从2022年俄乌冲突后,欧美日韩品牌撤出,中国车及时补位,销量从战前的7%市占率涨到几乎半壁江山。但这也暴露了适应问题,俄罗斯的路况和气候对中国车的考验太大。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问题剖析,原因探究

说起这些问题,根子还是在材料和工艺上。部分中国车企为了压成本,用了普通钢板代替防腐合金,电泳涂装工艺没跟上,导致车身防护层薄,在俄罗斯的冻融循环和盐渍环境下,很快就出事儿。

俄罗斯测试机构指出,中国车外壳薄,耐腐蚀差,悬架不适合当地路况,这些缺点让车子寿命缩短。举例来说,一些车型在两年内就开始生锈,尤其是车门排水处和底盘,雨水渗进去后扩散快。俄罗斯人用车习惯也影响大,冬天融雪剂用得多,车底没及时清理,腐蚀加速。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国内沿海地区车主也遇过类似,车架变形、生锈从点到面。俄罗斯媒体报道,出租车司机反馈,中国车开了几年后异响多,小毛病不断。2023年,俄罗斯工会抱怨中国零部件质量差,薄金属不耐高负载。

专家分析,发动机寿命短是因为适应极寒启动时,活塞环磨损快。俄罗斯的地理环境特殊,零下70度的低温考验大,中国车虽有优化,但部分品牌针对性不足。像江铃、力帆这些,被点名金属部件寿命短。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俄罗斯消费者调查显示,61%的人觉得中国车只部分适应天气,44%说金属易腐,29%吐槽电子件低质。话说中国车在俄罗斯销量飙升,但赢得市场后,声誉问题冒头。原因还包括售后,俄罗斯大V说,中国品牌没维护形象,只顾卖车,质保跟不上。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俄罗斯是最大市场,出口金额152亿美元,但质量反馈让市占率虽高,却不稳。俄罗斯汽车工业标准比德国还严,中国车需适应。国内行业人士承认,燃油车时代生锈问题就存在,现在新能源车虽好,但铸铁部件涂层损坏后易锈。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为了低价,部分车企用单面镀锌钢板,冷轧钢板防腐蚀弱,双面镀锌或镀铬的欧美车耐久强。俄罗斯测试把车放盐雾舱,模拟使用,观察锈扩展,中国车弱于对手。政策层面,中国2023年取消强制报废,但年检偏淘汰老车,间接缩短寿命。

俄罗斯边境海关,中国车集装箱卸货后,面对严寒考验。专家走访工厂,看到喷涂防腐层厚度不均,部分批次未达标。俄罗斯冬季公路撒融雪剂,车底沾染隐患大。测试团队在远东驻扎,车辆露天停放,晨检凝露痕迹多。

报告2025年1月发布,登头条,引发热议。国内反馈,2024年腐蚀投诉每百辆190起,中国品牌需警惕。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份额遇冷,但技术迭代在跟上。行业从价格战转向质量导向,海外认可渐增。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进步之路,品质提升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车也不是一成不变,整体水平在快速爬升。在俄罗斯测试中,吉利、长城这些品牌用4到5年无大故障,有的达12年寿命。2024年国内碰撞测试,比亚迪、蔚来新能源车在安全和防腐上比肩国际。

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成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小米SU7一体压铸车身,对标特斯拉防腐。2024年中国电动车出口破200万辆,高价车型占比25%,打破低价低质印象。中国车企加镀锌板、空腔注蜡,一汽-大众宝来借鉴经验,防腐测试优异。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消费者保养意识升,沿海定期冲底盘。政策鼓励长效质保,像德系12年防锈。俄罗斯市场,中国车虽遇批评,但新能源成翻身仗。比亚迪ATTO 3欧洲畅销,小米SU7瑞士雪地测试碾压保时捷。2025年,比亚迪欧洲销量增长四倍,北欧领先。

理想自研芯片,摆脱依赖,提升可靠。小米SU7交付超三万,目标35万。新能源论坛,专家指销量曲线上升。俄罗斯,中国车份额68%,八品牌前十。2025年7月上海论坛,讨论全球策略,强调品质。欧洲车企承认中国电动潜力,2025年销量增长。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比不上欧美-有驾

比亚迪渠道扩,新店陈列吸引买家。俄罗斯车主反馈渐好,新款无锈。行业报告,2024年耐性问题高,但中国进步显著。澳洲测试,小米面对海岸盐雾,无腐蚀。中国车从批评中吸教训,加速前行。材料工艺升级,用户习惯改,政策引导,行业进步。

过去十年性价比开市场,未来十年品质立足。德国用百年磨燃油车,中国20年超,就得跑快。生锈短命暴露短板,也见成长。当中国车海外认可升,答案自明。俄罗斯批评是鞭子,中国车策马奔。品质提升路,中国车走得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