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亚迪最近的操作,让整个车圈都得了一种名为“王传福震撼”的PTSD。具体症状就是,每当比亚迪开发布会,友商的CEO们就得提前备好速效救心丸,产品经理连夜改PPT,销售哭着给客户打电话说咱们再等等,价格还有惊喜。

最新的病源,就是比亚迪汉这个老伙计,又出来整活了。
事情的起因,是一场经典的“我以为我是王者,结果被对面偷了家”的悲剧。曾经的比亚迪汉,那是什么?那是国产轿车的图腾,是20万级别绕不开的神。上市初期,火到什么程度?火到你想看一眼实车,都得托关系找门路,搞得跟见地下党接头一样,神秘兮-。那几年,汉在B+C级轿车市场里,基本就是开了无双乱砍,月销两三万跟玩儿似的,把一众合资老炮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但,时代变了,大人。今年,整个车市都疯了,不是存量竞争,是黑暗森林。大家不讲武德,上来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打法。比亚迪寻思着,我汉系列这么牛,得往上够一够,冲一下25万的高端市场,于是推出了汉L。这名字就很有灵性,L,Luxury,逼格拉满。结果呢?市场用脚投票,告诉比亚迪什么叫“想多了”。
汉L四月份上市,本以为是屠龙刀出鞘,结果发现自己才是那条龙,还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那种。销量那叫一个惨淡,俩车型加起来一个月就卖个三千来辆,到了8月份更是直接跳水,合计两千出头。本来想给友商一点小小的压力,结果压力全到了自己这边。心态崩了。
为什么?因为在你琢磨着怎么优雅地割高端韭菜的时候,隔壁吉利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汉L前脚刚上市,后脚吉利的星耀8就来了。人家不跟你玩虚的,上来就是三板斧:我比你大,我比你配置不差,关键是,我比你便宜好几万。汉L定价20万往上,星耀8直接扎根15万级别。
我作为一个被消费主义反复蹂躏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选择了。当两个东西看起来差不多,一个卖20万,一个卖15万,我的大脑甚至不需要思考,我的钱包自己就会做出决定。那多出来的几万块,是品牌溢价吗?不,那是我娃一个学期的补习班费用,是我几个月的房贷,是我卑微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安全感。所以,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用真金白银给吉利上了柱香。
这一下,比亚迪的“屠龙刀”就成了一把“修脚刀”,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
面对这种局面,比亚迪的选择是什么?是反思?是调整?不,比亚迪悟了,领悟了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真谛。既然体面不能当饭吃,那就干脆不体面了。不装了,摊牌了。
于是,10月11号,一个让所有C级车同行都想断网的日子,比亚迪掏出了一个堪称数学武器的东西——汉长续航版。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三体人看了都想骂街的产物。之前用户吐槽内饰质感不行?好,给你上激光拉丝,给你上亲肤皮质,外观再给你加几个骚包的颜色,让你坐进去感觉自己是个贵族。之前用户觉得DM-i纯电续航125公里不够用?好,直接给你干到245公里,翻倍,加大加大再加大。续航焦虑?不存在的。
最骚的操作来了,配置给你拉满,续航给你翻倍,然后,价格,给你降了。
降了!
高配版限时优惠后,直接干到了18.98万。比之前那个22万多的老款高配,便宜了两万多,还附赠一个翻倍的纯电爹。这他妈简直是掀桌子!这已经不是价格战了,这是对20万级别修罗场的一次无差别闪电战。这一刻,王传福仿佛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对着所有竞品说:“孩子们,该上电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是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道理?别想了,就是这个道理。比亚迪这一手,已经不是在卖车了,它是在执行一种降维打击。它在告诉所有对手:要么跟我一起发疯,把价格打到地穿心;要么,就请你们体面地成盒。
这种暴力美学,市场的反馈是立竿见影的。你以为比亚迪在国内杀疯了就完了?不,它在海外更是重量级。
很多人盯着比亚迪9月份全球销量同比下降5.9%这点事儿黑,说比亚迪不行了。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你看看它在海外干了什么。在德国,那个BBA的老家,那个汽车工业的耶路撒冷,比亚迪9月份销量同比暴涨了2225%。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以为我眼花了。2225%是什么概念?就是去年你卖了一台,今年你卖了23台。当然基数小是事实,但这个增速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的宣言。能在BBA的老巢里插上旗子,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顺便说一句,同样是出海德国,国内某著名新势力,9月份卖了20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再看看那个所有电车都绕不开的“神”——特斯拉。马斯克天天在X上指点江山,搞得跟人类文明导师一样,但销量数据不会骗人。在纯电市场,比亚迪已经连续12个月,销量力压特斯拉。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为什么?因为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一种信仰,一个进入“未来世界”的门票,一种“我比你们这些开油车的更懂科技”的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比亚迪呢?它不跟你谈信仰,它只跟你谈一件事:数学。
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大的空间,更远的续航,更多的配置。这是一个小学生都会做的算术题。当信仰的光环逐渐褪去,当电车不再是少数人的玩具,而是多数人的代步工具时,数学,就是唯一的真理。
所以,比亚迪在国内的策略,本质上是一种焦土政策。通过推出汉长续航版这种不讲道理的“压缩毛巾”式产品,把20万C级车的利润空间彻底打没,把水搅浑,让所有人都没法好好过日子。而在国外,它用同样的数学武器,去敲开那些成熟市场的大门。
speaking of大门,我邻居家的熊孩子刚用滑板车把我车门划了,那一瞬间我真的觉得,研究自动驾驶的终点,可能不是解放司机,而是发明一种能自动识别并电击熊孩子的功能。只要大爷躺得快,只要熊孩子跑得欢,再牛的AI也得跪。
所以,比亚迪汉这次降价增配,到底是不是一个颠覆市场的神操作?当然不是。这只是这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汽车战争中的一个小高潮。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个持币观望的等等党。因为按照这个内卷速度,半年之后,可能买车就直接送房了。谁知道呢?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魔幻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