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吉利中国星品牌发布全新东方曜系列,星瑞东方曜与星越L东方曜双旗舰车型,官方指导价9.87万元起。一价格比预售价9.97万元还要低。
网友感叹,合资刚打完价格战,吉利用燃油车掀桌。不到10万的预算,以前只能买个合资低配,现在能买到高配燃油加东方曜黑科技。这不是简单降价,而是2025年车市合资围剿战的最新信号。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说这台中国星全新东方曜,可能成为真正撼动合资燃油车地位的关键角色。
9.87万起的价格是噱头还是真狠招?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点出手?
说起这次吉利的操作,真得感慨一句,时机选得太妙了。
2025年9月23日,就在传统的金九银十购车旺季最火热的时候,吉利中国星放出大招,星瑞东方曜和星越L东方曜双旗舰同时上市,起售价定在9.87万元。
这个价格有多狠?
你得先明白它不是那种套路价,不是什么优惠后、补贴后、置换后才能拿到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官方指导价。这比一个月前的预售价9.97万还便宜了1000块。按照一般车企的套路,预售价往往是试探市场的底线,上市价格要么持平要么小涨,但吉利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上市就降价,这份诚意摆在那儿,想装看不见都难。
咱们再看看对手都在干什么。
东风日产的轩逸经典版推出限时优惠,起售价杀到很低的水平,看起来很便宜是不是?
但你得知道,这个价格对应的是1.6L舒适版,基本就是个能动的铁壳子,啥配置都没有,连个像样的中控屏都找不着。卡罗拉那边也不消停,全系优惠下来最低7.98万起,但这也是丐版配置,想要天窗、真皮座椅、智能车机,对不起,加钱。合资品牌这一轮降价看着凶猛,实际上是被逼到墙角了,用低配车型吸引眼球,真买起来发现处处要加钱,最后落地价照样得10万往上走。
吉利这时候出手绝不是巧合。
看看大环境就明白了,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冲到58.1%。
什么概念?
就是说现在卖出去10台新车,有将近6台是新能源车,燃油车只剩4台的份额。乘联会的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车预计卖出125万辆,而燃油车只有90万辆,新能源车比燃油车多卖了35万辆。这种局面下,传统燃油车的日子有多难过可想而知。合资品牌本来就在新能源转型上慢了半拍,现在只能靠降价死守燃油车阵地,但降价这招用多了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利润越来越薄,研发投入越来越少,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弱。
吉利看准的就是这个窗口期。
新能源车虽然火爆,但燃油车市场依然有庞大的存量需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充电桩普及率还不够高,很多消费者还是倾向于买燃油车。这部分人预算有限,10万左右是主流价格带,过去他们只能在合资低配车型里挑挑拣拣,现在吉利用同样的价格给他们提供了另一个选项,高配置、高颜值、高科技感的国产燃油车。这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用更好的产品重新定义10万级燃油车该有的样子。
再往深了说,吉利这次发布时间卡在9月下旬,距离十一黄金周只有几天,这是全年购车的第二个高峰期。
很多人攒了半年钱,就等着国庆假期去4S店看车提车,这时候推出新品,话题热度和销售转化都能最大化。而且吉利中国星品牌这几年积累的口碑也到了该爆发的节点,累计销量突破162万辆,成为10到20万价位燃油车市场增长最快的中国品牌,这次东方曜系列一出,等于是在合资品牌的后院点了把火。
所以说,9.87万这个价格不是噱头,是真刀真枪的狠招。
它狠在三个地方,价格真的低,比预售还便宜;配置真的高,完全不像10万以内的车该有的水平;时机真的准,卡在新能源和燃油车转换期,卡在购车旺季,卡在合资品牌最虚弱的时候。这一拳下去,合资品牌估计得疼上一阵子。
9.87万的燃油车凭什么敢叫东方曜?
到底藏着什么黑科技?
很多人一听9.87万的起售价,脑子里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么便宜,配置会不会缩水得厉害?
毕竟过去国产车给人的印象就是低价低配,想要好东西就得往上加钱。
但吉利这次玩的就是颠覆,东方曜系列从名字到产品力,处处透着一股我就是要干翻合资的劲头。
先说动力,星瑞东方曜给了两套方案。
入门版是1.5TD发动机,最大马力181匹,峰值扭矩290牛米,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放在10万级别的轿车里已经算中上水平,日常市区代步超车并线完全够用,高速上120公里时速也不会觉得发飘。高配版用的是2.0TD发动机,这就厉害了,238匹马力,350牛米扭矩,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这套动力系统拿过沃德十佳动力的认证,百公里加速能跑进7秒级别,起步时候那个推背感,说实话比很多合资B级车都要猛。
吉利没有因为价格低就在动力上偷工减料。
1.5TD和2.0TD都是吉利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技术成熟度已经经过了几百万辆车的市场验证,可靠性不用担心。而且油耗控制得也不错,1.5TD版本综合工况下百公里油耗在6升左右,2.0TD版本也就多个半升到一升,考虑到它的动力输出,这个油耗水平已经相当良心。你对比一下同价位的合资车,轩逸用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马力只有122匹,开起来软绵绵的,想超个车都得提前规划好;卡罗拉的1.2T发动机虽然省油,但116匹的马力也就是够日常通勤,谈不上什么驾驶乐趣。
动力只是基础,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配置。
星瑞东方曜全系标配14.6英寸的中控大屏,这块屏幕搭载的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这可是目前车机芯片里的旗舰级别。8155芯片的算力是上一代820A的三倍,实际使用起来能明显感觉到流畅度的提升,不管是滑动菜单、切换导航,还是打开音乐APP,都是秒开秒响应,完全没有卡顿感。再看看合资车,10万左右的车型很多还在用老掉牙的车机系统,屏幕小不说,反应速度慢得让人想摔手机,更别提什么智能语音控制了。
车机系统用的是魅族Flyme Auto,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跟手机生态打通。
你手机上的APP可以无缝投屏到车机上,微信、音乐、导航,甚至短视频都能在车上用。语音助手也很智能,支持连续对话,不用每次都喊唤醒词,你可以说打开空调调到23度打开座椅加热,它都能识别并执行。这种体验在10万级别的燃油车里,基本是独一份。
安全配置方面,东方曜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包含千里浩瀚H3智驾系统。
这套系统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盲区监测、自动泊车等功能,高速上开启后基本可以实现半自动驾驶,你只需要握着方向盘,车子会自动跟车、自动保持车道,大大降低了长途驾驶的疲劳度。还有540度全景影像加透明底盘功能,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的时候,屏幕上能清楚看到车周围的障碍物,甚至车底下有没有石头台阶都看得一清二楚,新手司机再也不用担心刮蹭了。
舒适性配置也没落下。
全景天窗是全系标配,采光面积大,坐在车里不会觉得压抑。座椅用的是皮质材料,入门版就有前排座椅加热,高配版还增加了通风功能,夏天开车屁股不会闷出汗,冬天上车也不用坐在冰冷的座椅上。高配车型还提供了车载香氛系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节车内香味,这种细节配置在合资车里至少要到20万级别才会出现。后排还有独立的空调出风口,照顾到了后排乘客的舒适度。
外观设计上,东方曜系列融入了很多东方美学元素。
前脸的格栅设计灵感来源于曜字,线条流畅有张力,配合分体式LED大灯,辨识度很高。车身侧面采用溜背式设计,腰线从前翼子板一直延伸到尾灯,营造出俯冲的运动感。新增的云砚磨砂灰和东方绿配色也很有质感,尤其是磨砂灰,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低调的高级感,停在路边回头率相当高。内饰方面,整体布局简洁,中控台没有多余的实体按键,都集成在大屏里,看起来很现代。用料也舍得下本,中控台上大面积软质材料包裹,门板上也有皮质覆盖,做工精细度完全不输合资B级车。
所以说,9.87万的东方曜凭什么敢叫这个名字?
就凭它把原本应该出现在15万甚至20万车型上的配置,全部下放到了10万级别。高通8155芯片、L2级智驾、全景天窗、皮质座椅、座椅加热通风,这些东西单独拿出来都不稀奇,但全部塞进一台不到10万的车里,还能保证品质和体验,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吉利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不是国产车做不出好东西,而是以前没必要卷这么狠,现在时候到了,那就让合资车见识见识什么叫技术下放的极限。
为什么说这台车能挑战合资燃油车?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要说东方曜能不能撼动合资燃油车的地位,咱们得从消费者最关心的几个点来分析。
第一是性价比,第二是品质可靠性,第三是品牌认可度。过去合资车能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靠的就是这三点建立起来的护城河,但现在这道护城河正在被一点点填平。
先算笔最实在的经济账。
假设你一年开2万公里,这是大部分家用车的正常里程数。合资燃油车比如卡罗拉,百公里综合油耗在7升左右,按现在的油价8元一升算,一年油费就是1.12万元。吉利星瑞东方曜1.5TD版本,百公里油耗大概6升,一年油费9600元。光油费一年就能省2600块,五年下来就是1.3万元,够交两年的保险了。而且这还没算上保养成本的差异,国产车的配件价格和工时费普遍比合资车便宜,小保养基本三四百块搞定,合资车少说也得五六百起步。一来二去,五年用车周期下来,东方曜能比同级合资车省出两三万,这可不是小数目。
这2600块的油费差距是建立在性能相近的基础上。
如果你选的是轩逸那种小排量自吸发动机,虽然油耗能控制在6升左右,但动力弱得可怜,高速超车得深踩油门拉转速,实际油耗反而上去了。东方曜的1.5TD发动机虽然排量小,但涡轮增压带来的动力储备充足,日常驾驶不需要频繁深踩油门,反而更省油。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过去要想省油就得牺牲动力,现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再看品质可靠性。
这是很多人对国产车最大的顾虑,总觉得国产车小毛病多,开几年就各种问题。
但这个观念真的该更新了。
吉利中国星系列从2020年推出到现在,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62万辆,如果质量真有大问题,早就被车主投诉得满网都是负面新闻了。实际情况是,各大汽车投诉平台上,中国星系列的投诉率远低于同级合资车,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这种核心部件,故障率控制得相当好。吉利这些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实打实的,每年拿出营收投入研发,建了一堆测试中心和实验室,每一台车上市前都要经过几百万公里的路试,各种极端环境都测试过,可靠性早就不是问题。
而且吉利的售后网络也铺得很开,全国各地的4S店数量不比合资少,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都有服务网点,保养维修很方便。
反观某些合资品牌,虽然名气大,但在下沉市场的售后覆盖不够,车坏了可能要跑到市里去修,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都很高。这种隐性的便利性差异,也是影响用车体验的重要因素。
品牌认可度这块,确实是国产车过去的短板。
很多人买车还是会觉得合资有面子,开出去更体面。
但这个观念也在快速转变,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他们更看重实际体验而不是品牌标签。一台配置拉满、设计在线、开起来有驾驶乐趣的国产车,和一台配置寒酸、设计老气、开起来平平无奇的合资车,放在一起选,只要不是品牌信仰特别重的人,基本都会选前者。
而且吉利这些年在品牌建设上也下了大功夫。
中国星这个子品牌主打的就是高端化,产品定位、设计语言、营销策略都在往上走。代言明星、参加各种车展发布会、赞助体育赛事,这些动作都在提升品牌形象。东方曜这个名字本身也很有讲究,曜字代表日月星辰的光辉,寓意着照亮前路,这种文化自信和价值主张,比起合资车那种冷冰冰的字母数字组合,更容易引起国内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产品迭代速度。
合资车的产品周期通常是五到七年,期间最多做个中期改款,换换外观内饰,核心技术基本不动。国产车不一样,迭代速度快得多,一两年就能推出新技术新配置,消费者能更快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比如8155芯片,国产车去年就开始大规模应用了,合资车很多今年的新款还在用老芯片。这种差异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形成代差,合资车的产品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所以说,东方曜挑战合资车不是靠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性价比、品质、配置、设计、服务等各个维度全面超越。
合资车过去的优势在一点点消失,而国产车的短板在快速补齐,此消彼长之下,市场格局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吉利用9.87万的东方曜打响了这一枪,接下来其他国产品牌肯定也会跟进,10万级燃油车市场,注定要变天了。
这些顾虑靠谱吗?
每次有国产车推出高性价比新品,网上总会冒出各种质疑声音,有些是真顾虑,有些就是纯粹的偏见。
咱们挑几个最常见的问题,一个个掰扯清楚。
第一个问题,9.87万是上市价,后期会不会再涨价?
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毕竟有些车企喜欢玩套路,先用低价吸引眼球,等热度起来了再悄悄涨价或者减配。但吉利这次的操作恰恰相反,预售价9.97万,上市价反而降到9.87万,这说明厂家对市场反馈很重视,定价策略是真的想走量。而且按照吉利以往的风格,像星越L这种车,上市价基本都会比预售价低个几千块,这已经成了惯例。所以后期涨价的可能性很小,实际购车成本可能还会更低。
再说了,汽车市场现在这么卷,你敢涨价立马就被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比亚迪、长安、奇瑞这些品牌都在10万级市场虎视眈眈,吉利要是敢涨价,消费者立马用脚投票。所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9.87万这个价格就算不是最终的底线,也差不太多了,大家可以放心入手。
第二个问题,国产车质量行不行,会不会小毛病多?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对国产车的刻板印象。
确实,十几年前的国产车质量普遍不行,异响、漏油、电气故障层出不穷,那时候买国产车确实得有点勇气。但现在早就不是那个年代了,吉利这些头部品牌的质量控制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合资水平。
拿数据说话,中国星系列推出五年时间,累计卖了162万辆,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平均每年卖30多万辆,如果质量真有大问题,早就爆发大规模投诉召回了。实际上你去各大汽车论坛和投诉平台看,中国星的质量口碑在同级车里算中上水平,核心三大件基本没什么大毛病,小问题也就是偶尔有车主反映车机系统卡顿或者某个传感器故障,这种概率性问题合资车也有,不能说明整体质量不行。
而且吉利的质保也很给力,发动机变速箱都是几年十几万公里的质保,比很多合资车还长。
万一真出了问题,售后网点遍布全国,修起来也方便。反倒是某些合资品牌,虽然挂着响亮的牌子,但质量也不见得有多好,像日产的CVT变速箱故障率就一直被人吐槽,本田的机油增多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所以质量这事儿不能光看品牌,得看具体车型和实际表现。
第三个问题,合资车保值率高,国产车卖二手会不会很亏?
保值率确实是很多人买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毕竟车子开几年可能要换,能多卖点钱谁不乐意。
过去合资车的保值率确实普遍高于国产车,本田丰田的热门车型三年保值率能到很高,国产车可能低一些。但这个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比亚迪秦PLUS DM-i的三年保值率已经达到很好的水平,一年保值率也很高,这个数据已经跟卡罗拉、轩逸这些保值神车差不多了。
为什么国产新能源车保值率能上来?
因为市场认可度提高了,二手车买家也不傻,他们会算账,一台三年车龄的秦PLUS,配置比新卡罗拉还高,价格却便宜好几万,当然愿意买。
东方曜虽然是燃油车,但同样的逻辑也适用。
它的配置这么高,8155芯片、L2智驾、全景天窗、皮质座椅,这些东西不会因为车龄增长就失去价值,二手车买家看到配置单,对比同价位的合资二手车,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而且吉利中国星系列这几年销量大,市场保有量高,配件供应充足,维修成本低,这些都是支撑保值率的因素。
说白了,保值率这事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反映的是市场供需关系和品牌认可度。
随着国产车整体品质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保值率自然会跟着涨。过去大家觉得国产车不保值,是因为产品力不行,市场不认可。现在产品力上来了,品牌也立起来了,保值率低只是个时间差问题,再过两三年,你会发现国产车和合资车的保值率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还有人会问,东方曜这么便宜,会不会偷工减料用了劣质材料?
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吉利作为上市公司,生产的每一台车都要符合强制标准,车身结构、安全配置、排放标准,这些都是有严格监管的,不可能为了省成本去冒违规的风险。东方曜之所以能把价格做到这么低,靠的是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吉利一年卖几百万台车,零部件采购量大,成本自然就能压下来。而且很多核心部件像发动机、变速箱、芯片都是自主研发或者和供应商深度合作,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控制能力比那些依赖进口零件的车企强多了。
所以这些顾虑,大部分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偏见,没有跟上国产车发展的速度。
现在的国产车,尤其是吉利、比亚迪这种头部品牌,无论是技术实力、品质管控还是售后服务,都已经不输合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领先。与其纠结那些过时的观念,不如去4S店实地体验一下,坐进东方曜的驾驶舱,摸摸内饰用料,试试车机系统,开上路感受一下动力和底盘,你会发现这9.87万花得值不值,心里立马就有数了。
结语:2025年的车市答案 藏在这台9.87万的东方曜里
从东风日产的降价自救到吉利中国星的技术突围,2025年的汽车市场已经给出了明确信号。
合资燃油车的躺赚时代结束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回来了。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用9.87万的上市价证明,不是国产车卷不动,而是合资车跟不上;不是低价没好货,而是技术进步后,人人都能开上高配燃油车不再是梦。
回头看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恍如隔世。
五年前你拿10万块去买车,4S店销售会领着你看轩逸、卡罗拉、朗逸,国产车可能连展厅都进不去。那时候合资品牌掌握着定价权,爱买不买,优惠不存在的。但现在局势完全反转了,合资车拼命降价也挡不住市场份额的流失,国产车反而越卖越好,越做越高端。这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是技术研发的积累,是品牌自信的建立。
东方曜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产物。
当吉利有能力把2.0TD发动机、8155芯片、L2智驾这些高端配置整合到一台10万以内的车上,当供应链成熟到可以支撑如此低的成本,当消费者认知转变到愿意为国产品牌买单,这一切条件都具备了,东方曜自然就诞生了。它不是孤例,后面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产品出现,10万级市场会越来越卷,消费者会越来越受益。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你不用再为了一个车标多花几万块冤枉钱,不用再忍受低配车型的简陋寒酸,不用再在品牌和实用之间痛苦抉择。市场给了你更多更好的选择,你可以用同样的预算买到更好的车,享受到更好的用车体验。这才是市场竞争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技术进步带给普通人的红利。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10万块买什么车,你可以自信地推荐中国星东方曜,不用加任何前缀和解释。
它不需要性价比之选预算有限的选择这种定语来修饰,它就是一台在10万级市场有绝对竞争力的好车。合资那套靠品牌溢价躺着赚钱的老规矩,在东方曜面前,真的该翻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