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爱玛吧,它在东莞的厂子可不是小打小闹,2025年上半年还赚了9837.73万,营收也有12.68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不是因为不赚钱才搬的。
那为啥要离开东莞?
大家都知道东莞的成本有多高,厂房租金、人工这些都是大头。
查了下数据,贵港的厂房成本差不多是东莞的三分之一、人工不用说,东莞算上加班,工人每月平均要6500元左右,贵港3500到4500元就能搞定,这中间差的2000块,对电动车这种薄利多销的行业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
但重点真不是只便宜,贵港现在已经有了电动车产业集群,爱玛、绿源这些头部企业都在那儿,电池、轮胎、车架这些配件本地就能买到,不用像在东莞那样,还要从周边城市调货,物流成本和时间都省了。
懂的都懂,制造业最怕的就是供应链断档,集群起来之后,配件供应又快又便宜,这对企业来说吸引力比单纯的低成本还大。
而且贵港靠近东盟市场,现在很多电动车企业都在做海外生意,从贵港出货到东盟,比从东莞运过去近多了,运费和时间成本都能降不少,这也是个隐形优势。
再说台铃,它选择在贵港建基地,肯定也是看中了这些好处。
现在贵港的电动车产业已经有了规模,2025年1到7月,光港北区的整车产量就有289万台,产值40.18亿元,同比增长68.2%,这个增速很能说明问题……集群效应已经起来了,越多人去,配套就越完善,后续还会有多配套企业跟着过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台铃这时候进去,不用自己从头建配套,能快投产,也能快赚钱,换谁都会这么选。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广东的电动车厂子会不会都跟着去贵港?
啊君觉得不会,肯定是个分化的过程。
先看那些小厂子,比如东莞本地有些做定制化电动车的,客户大多是珠三角的商家或者个人,要的就是快速交货,今天下单明天就要提车那种。
要是他们搬去贵港,光物流就要两三天,客户肯定不乐意,说不定就转去别家下单了,所以这类厂子大概率不会动,宁愿多花点成本留在东莞,也不能丢了客户。
再看那些做标准化车型的大厂,比如主要卖去中西部农村或者出口东盟的,他们就很可能跟着去。
因为他们的客户不在珠三角,交货时间要求没那么严,而且贵港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能让他们的产品有价格竞争力。
就比如说,同样一款基础款电动车,在东莞生产可能要卖1800元,在贵港生产1600元就能卖,还能保证利润,这在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里,优势太明显了。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两地的政策导向不一样。
广西把新能源电动车当成重点产业来推,给的政策很实在,税收减免、园区配套、土地优惠这些都到位,甚至还会帮企业对接供应链资源。
广东,不是不支持电动车产业,而是广东现在想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这些,对传统制造的扶持力度自然没那么大。
而且广东对电动车的管理也严,像“禁摩限电”政策,虽然是为了安全,但也确实让本地电动车销售受到了一些影响,企业在广东生产,本地市场反而不好做,不如去贵港边市场环境宽松。
话说回来,广东也不是留不住企业,而是在“腾笼换鸟”。
很多电动车企业虽然把生产搬去了贵港,但研发中心还留在东莞或者深圳,毕竟广东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丰富。
比如爱玛2024年的研发支出有6.59亿元,同比增长11.75%,这些研发投入大多还是放在广东的,因为这里能招到好的工程师,能接触到前沿的技术。
这其实是一种互补……生产放在成本低、供应链完善的贵港,研发放在人才密集、技术先进的广东,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产品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双赢。
可能还有人担心,广东的厂子都搬走了,会不会影响本地就业?
其实不用太担心,因为产业升级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比如研发中心需要多的研发人员、设计人员,供应链管理需要多的物流规划师、供应链分析师,这些岗位的技术含量比流水线工人高,薪资也高,虽然岗位数量可能不如以前多,但质量上去了,对广东的长远发展其实有利。
而且广东现在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就业岗位,能填补传统制造岗位减少的空缺。
再看贵港,承接这些企业之后,也不是只赚个生产的钱。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当地的产业链会越来越完善,还会带动物流、包装、服务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能给当地带来很多就业机会,也能拉动经济增长。
2025年1到7月贵港港北区的产值增长68.2%,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增长不只是企业自己的增长,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
不过啊君也得说句实在的,不是所有去贵港的企业都能成功。
虽然贵港有成本和集群优势,但也有短板,比如高端人才比较少,技术服务能力不如广东。
如果企业后续需要做高端研发或者精细化管理,可能还是要依赖广东的资源。
而且如果未来贵港的成本涨上去了,比如厂房租金、人工都跟东莞差不多了,这些企业说不定还会再找新的成本洼地,这是制造业的规律,谁也逃不开。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