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

在厦门这座山海交融的城市中,东坪山客运专线如同一条蜿蜒的绿色丝带,串联起城市与自然的对话。

这条全长6公里的公交专线自2020年开通以来,不仅解决了东坪山社、东山社片区居民的出行难题,更成为市民探索东坪山生态旅游的“移动观景台”。

其六个站点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承载着城市发展、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的节点。

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有驾

一、BRT东芳山庄站:城市动脉的起点

作为专线的起点,BRT东芳山庄站位于思明区云顶西路与莲前西路交汇处,毗邻快速公交系统(BRT)。

这里是城市交通网络的枢纽节点,日均数十班次BRT车辆在此停靠,为市民提供快速通勤服务。

站点的红色约巴车身设计醒目,与周边现代化商圈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乘客在此换乘专线,既能享受BRT的高效便捷,又能体验山区公交的慢节奏,形成“快慢结合”的独特出行体验。

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有驾

二、西林东路站:社区生活的交汇点

西林东路站位于西林东路中段,周边分布着多个居民社区和小型商业区。

该站点是线路中唯一以道路命名的站点,体现了对本地路网特征的尊重。

清晨,居民于此搭乘专线前往市区工作;傍晚,专线又载着归人穿过绿树成荫的街道。

站点旁设有共享单车停放点,形成“公交+慢行”的接驳模式,进一步延伸了出行半径。

此外,站点周边保留着闽南传统建筑风貌,成为展示老厦门生活场景的窗口。

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有驾

三、东山水库站:自然与人文的共生

东山水库站是专线中唯一以自然景观命名的站点,毗邻东坪山水库——这座建成于上世纪的水库如翡翠镶嵌于山林之间,碧水倒映着苍翠山峦。

站点周边设有观景平台,乘客可在此远眺水库全景,感受“一泓碧水映青峰”的诗意。

水库不仅是生态调节枢纽,也是市民徒步、垂钓的热门地。

专线在此设站,既方便游客探访自然秘境,也通过低廉票价(1元)降低了生态旅游的门槛。

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有驾

四、东山社站: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

东山社站位于海拔约130米的东山社村口,这里保留着厦门岛内罕见的原生态村落风貌。

站点旁矗立着百年古榕,树冠如伞遮蔽站台,形成天然凉亭。

村内以传统闽南民居为主,近年引入文创市集和民宿,如厦门院子民俗文创园便坐落于此。

专线开通后,市区游客可便捷抵达,参与手工制陶、植物拓染等文化体验活动,推动传统村落向“艺术聚落”转型。

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有驾

五、洪厝埔站:乡村振兴的活力节点

洪厝埔站地处东坪山腹地,周边分布着生态茶园和果园。

站点设计融入田园元素,站牌旁设有农产品展销亭,售卖当季龙眼、蜂蜜等特产。

专线开通后,村民可将农产品直接运至市区销售,日均增收显著。

同时,站点成为徒步爱好者的中途补给点,串联起东坪山步道与环岛干道,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有驾

六、东坪山社站:云端之上的终点驿站

作为全线终点,东坪山社站坐落于海拔180米的东坪山社村,是厦门岛内海拔最高的村落。

站点采用木质结构,与周边石头房相映成趣。

这里保留着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清晨炊烟袅袅,傍晚鸡犬相闻。

专线每日将数百名游客送抵此处,游客可徒步至蝴蝶谷、樱花谷等景点,或入住山间民宿,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居生活。

站点还设有应急避难场所,为山区安全增添保障。

厦门东坪山客运专线,线路全长6公里,设6个站点,连接两个城中村-有驾

生态与民生的双重奏鸣

东坪山客运专线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典范。

其站点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敏感性,全程避开珍稀动植物保护区;车辆采用新能源技术,减少碳排放。

在运营上,专线根据季节调整首末班时间(5-10月延长至18:00),并与东坪山假日专线等形成“干支结合”网络,日均发车20班次,确保运力与需求平衡。

这条专线如同一条绿色纽带,将城市效率与自然诗意、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它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城市中,得以触摸山林的脉搏,感受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独特魅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