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海滨停车场本是打卡圣地,福建宁德三沙镇东壁村的一片空地却在10月5日变成“火海现场”——刚提车一个半月的阿维塔06突然冒烟,眨眼间就将周边7辆奥迪、宝马等车辆拖入火海,最终8辆车全烧得只剩焦黑车架。这场无人员伤亡却损失惨重的事故,凭着“76.4℃车温预警”“副驾先冒烟”等细节,把网友的讨论热度推上了顶峰。
新车秒变“火源”:谁该为六位数损失买单?
事故里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位提车仅50天的阿维塔车主。8月28日刚开走的新车,才跑了1066公里,连新车味都没散干净,就成了火灾源头。更棘手的是赔偿问题,奥迪、宝马等7辆被烧的车,随便一辆维修费都不是小数目,网友粗略估算“总损失至少六位数起步”。
车主下架视频称“厂家会妥善处理”的操作,反倒引发了更多猜测。有网友替她捏把汗:“要是查出来是车辆本身问题还好,万一真是车内物品引发的,赔偿就得自己扛。” 被波及的埃安车主的遭遇更让人心有戚戚焉:好好的假期游变成“看车烧”,车没了还得跑理赔,堪称“国庆最倒霉游客”。
厂家那句“电池符合国家标准”的回应,在网友看来更像“说了等于没说”。“符合标准不代表不会出事啊,关键是得说清为啥新车会自燃。” 还有人翻出阿维塔06之前的“极致安全”宣传——“电池经得住1000℃火焰烤260秒”,吐槽这宣传“简直是大型翻车现场”。巧合的是,阿维塔新董事长刚上任19天就撞上这事,而品牌今年销量目标才完成四成,网友直言“这波真是雪上加霜”。
76.4℃车温预警:是“救命信号”还是“甩锅证据”?
车主APP显示的“起火前车内温度达76.4℃”,成了网友争论的核心焦点。这个能“煎鸡蛋”的温度,到底是火灾的前兆还是结果?
支持“车主责任论”的网友扒出关键细节:火灾是从副驾驶先冒的烟,而不是电车常见的底盘起火。“十有八九是放了打火机、气罐这类易燃物,高温天里就是隐形炸弹。” 还有人补充:“说不定是充电宝短路,或者香水瓶暴晒炸了,之前见过不少这种案例。” 甚至有网友精准“破案”:“99%是车内化妆品惹的祸,酒精成分遇高温太容易出事。”
站“车辆问题论”的则反驳:“就算有易燃物,车机为啥没预警?76℃都快开锅了,APP只显示温度不发警报,这算什么智能车?” 还有人翻出技术细节:“阿维塔06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虽说比三元锂安全,但也不是绝对不会热失控,会不会是电池管理系统出了问题?” 更有人质疑停车场管理:“网红景点的停车场,就没个温度监测或者巡逻?”
有意思的是,还有网友忙着“澄清”:“当时没开智能驾驶,这事儿跟华为没关系,别乱扯人家。” 这番“精准摘清”反倒被调侃:“现在的网友比厂家还懂公关。”
电车安全焦虑:“停车三米远”成新共识?
这场火灾再次戳中了新能源车车主的“安全命门”。哪怕消防和厂家还没出最终结论,网友已经开始总结“避坑指南”。
“狗熊穿皮鞋”的比喻戳中了很多人的顾虑:“手机电池还偶尔发烫呢,汽车电池那么大个儿,能量密度高,起火概率确实比燃油车高,这是天生短板。” 有人结合近期的电车事故感叹:“现在买电车不仅要挑品牌,还得学消防知识,停车都得自带测距仪,离其他车三米远才放心。”
不过理性声音也没缺席。有网友提醒:“先别急着骂,等消防的调查结果出来再断对错,别瞎带节奏。” 毕竟目前所有猜测都没实锤——是车内物品引发火灾,还是电池或电路故障,得靠专业鉴定说话。
从“提车喜悦”到“火海惊魂”,这场事故里没有赢家。网友真正关心的,从来不是“谁的责任更大”,而是“怎样才能避免下一次”。毕竟对车主来说,比起“妥善处理”的承诺,更需要的是“不会出事”的安心。至于这场火灾的真相,或许还要等消防部门的最终通报,但它留给所有新能源车用户的安全警示,早就刻在了心里。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