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这不是在打压新能源车,而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策从特殊照顾逐步转向公平竞争的必然结果,说白了,市场培育起来了,到了收割的时候。
简单说,现在买新能源车享受的免税、免购置税、免费牌照等红利,都是国家为了扶持这个新兴产业,在它还比较弱小的时候给的营养补贴。但是现在情况变化的很快了:
第一,市场地位已经逆转。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早就超过了50%,在很多地方卖得比燃油车还好。当一个产品成了主流,再让它长期享受特殊优待,对还在交各种税费的燃油车车主来说,本身就不太公平。
第二,财政压力问题。
政府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激增,原本靠燃油税、购置税等养路的钱就少了。路是所有车一起走的,如果新能源车完全不承担这部分成本,财政窟窿只会越来越大。所以,向新能源车征税,核心是为了谁用路,谁出钱,实现税负公平。
第三,政策已经在调整了,只是步子比较稳。
购置税:
2025年还在免征,但已经设了3万元的免税上限,超过这个价的高端车,超出部分就得自己掏钱缴税了。这说明无差别全免的时代结束了。业内普遍预测,从2026年开始可能会进入半额征收阶段,到2028年左右很可能会全面开征,跟燃油车看齐。
车船税: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对新能源车免征或减半,但这同样是临时性政策。未来随着新能源车成为主力,这项优惠大概率会取消。
其他费用:
像免费停车、不限行这些特权,也正在被审视。有些城市已经开始讨论或试点对新能源车收取拥堵费、道路使用费等,这些都是变相的税费。
第四,其实国际上也这么干。
比如美国,联邦政府的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就在不断收紧甚至面临取消。这说明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都意识到,当电动车产业成熟后,补贴退坡、税收并轨是大势所趋。
总结一下:
新能源车未来被收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不是坏事,恰恰说明这个行业成功了,已经不需要扶持了。
政府的做法也很聪明,不是一刀切地马上全收,而是设置过渡期(比如先设上限、再半额、最后全额),让市场和消费者有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买新能源车的综合持有成本会逐渐上升,跟燃油车的差距会缩小。以后买车,不能只看买的时候省了多少钱,更要算一笔长远的经济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