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起火撬标事件

惊!消防员刚灭完火,竟有人冲上去干这事!新能源车商战有多狠?

合肥街头,一辆新能源车突发火情,消防员奋力扑灭。浓烟未散,几名男子竟冲上前,手持特制工具猛撬车标!动作熟练得令人咋舌,连刚脱下防护服的消防员都愣在原地——这究竟演的哪一出?

品牌方火速撇清关系:撬标者与己无关,起火系电池底部遭磕碰所致。然而,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操作,反而引爆舆论。网友纷纷质疑:车标一拆,谁还认得出品牌?这波操作,比起火本身更让人浮想联翩!

类似荒诞剧并非孤例。杭州某租赁公司新购的极狐汽车自燃后,厂家人员竟反穿衣服,强行拆除所有LOGO并盖上黑布。面对阻拦,对方一句“大不了赔钱”尽显傲慢。租车公司无奈,已有司机退还车辆。

新能源车起火撬标事件-有驾

为何车企对车标如此“敏感”? 背后是白热化的商战焦虑。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起火率仅万分之0.44,远低于燃油车。但一旦事故发生,竞争对手便借机放大,品牌形象瞬间承压。经销商更是首当其冲——销量下滑直接影响返点收益。于是,消除品牌痕迹成了某些人“危机公关”的“捷径”。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操作,实则是饮鸩止渴。当企业忙于互相攻讦、急于“擦掉”标识时,谁还在意技术精进与消费者信任?消防员那句“我们救火是为减少损失,可有人却在废墟上‘表演’”,道尽了行业的悲哀。

新能源车起火撬标事件-有驾

信任,才是车企该擦亮的“车标”。 成立强有力的行业自律联盟,让投机者付出代价,方能终结这场“撬标闹剧”。毕竟,再精妙的公关,也抵不过一次对安全的真诚承诺。当技术真正过硬,何惧烈火考验?

#汽车行业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