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汽车圈大换血,总能引发一堆联想。姜海荣空降深蓝,任总裁,这事儿其实根本不是简单的人事调整。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在手机、电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老姜,为什么会转身去管一堆“铁疙瘩”?深蓝汽车到底有啥子魔力,把他拽了过去?又或者说,现在的中国新能源车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物来拱火、点爆?
这事儿得慢慢琢磨。先说人。姜海荣是啥来头?说白了一句话,荣耀离不开他的营销与推广功夫,以前在华为,那更是苦熬出来的技术硬汉。按理说,这种人物,最该找个互联网大厂或者科技独角兽混着,怎么会跑到了汽车这条“老路”上?难道他就真的喜欢刹车油味儿?恐怕未必。其实这事儿透着中国制造业的新趋势:科技和工业的深度融合,变成了个无法逆转的大浪潮。手机不是手机了,是“移动终端”;汽车也不是汽车了,是“智能移动空间”甚至“小型超级计算中心”。懂技术的领军人物,这会儿才是抢手货。深蓝要想在一众新能源品牌里杀出重围,总得有点跨界能力,要不然死守老路子,早晚被淘汰。
那深蓝请姜海荣,图个啥?一句话,要让汽车更像手机、更像“智能终端”。为啥这么说?想想现在的车机系统、互联体验,是不是已经越做越像一个“大号平板”?从路线图看,深蓝官方压根就是往“科技驱动型造车”上冲,而不是传统的“工业制造型”那一套。这就好玩了,姜海荣所擅长的,是让一个产品变着法儿满足人、新鲜人、黏住人,他在荣耀能让一帮九零后死忠地给自家产品喊口号,产品一上来就破圈,靠的不是机械结构,而是“人机互动、场景联动、品牌故事”这一套。现在新能源车折腾得最猛的就是智能中控、车载AI、超强车机生态。说白了,老姜要把深蓝的“硬骨头”外面裹上一层会叫好、好用、新潮的“科技软皮儿”。你别小瞧这些东西,现在的车市,可不就看你会不会造话题、玩跨界、争用户感知?光有发动机扔到路上早就没人理了。
有不少人担心,车圈和手机圈玩法差太多,你一个做手机出身的,能把深蓝带到哪儿去?老姜是不是能真的掌控这架“大家伙”?这种疑虑不无道理,但反过来看——不是深蓝赶上风口招了姜海荣,更像是姜海荣踩着趋势选了深蓝。现在的新能源车,天天喊着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共创、智能座舱,你不往科技方向升级,谁还买你?深蓝恰恰在这个岔路口要做转型,正缺这么一个能把“硬件底盘”和“软件头脑”串起来的人。姜海荣显然能提供点不一样的玩法。他如果能扭转深蓝的品牌气质,让这些车型和别家不一样,让年轻人觉得开这个车有面子、有科技感,不光是买个代步工具,那对销量、对市场格局是天翻地覆的影响。你想想,各家的车到底有啥多大区别?硬件参数看来看去都差不多,谁要是能让自家成粉丝经济、社区氛围、科技潮流的领头,就赢了一半。
说到这儿,得问一句——姜海荣能不能顶住车圈这滩浑水?讲真,汽车不是搬个营销套路就能干出奇迹的产业。零部件供应链、生产节奏、售后服务、安全合规,全都跟手机完全不是一码事。这考验的不光是创意和执行力,更是跨界团队融合能力。不过,天下事讲的是势。新能源车这几年都不讲机械,天天讲软件,连特斯拉都敢把“芯片厂”和“调音台”都塞到一台车里,把APP推送和远程升级玩成标配,那咱中国新势力为啥不乐此不疲?姜海荣把荣耀的路子搬来,又能叠加点汽车制造的稳重,说不准真能做点新花样。更何况,现在上市的新车基本上全是靠“智能”二字,没智能那就是老古董,任你省油、空间大都没啥用。
再扒一扒数据,今年深蓝的50万辆目标,截至现在只差个把小时候学完的分数线,还差点意思。去年24.38万辆,今年上来就198640辆,增幅是有,翻身还得加把劲。所以你说姜海荣为啥敢来?很大可能他也明白,现在的深蓝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只要再加一把火,让品牌感、用户体验、智能科技再贯穿到销售网络、产品体验,这化学反应就可能出来。老实说,深蓝这些车本身产品力并不差,车型线也够丰富,25万上下的市场空间也很大,按理讲应该有更高能见度。但为啥没“爆”?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科技感、品牌气质和用户口碑三者之间没有真正绑定。老姜要做的,就是打通三条线,把深蓝变成“科技青年”的象征、让年轻家庭一说起车就想到它。
说到底,这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缩影。以前造车是比谁的焊缝直、谁的钢板厚,现在比谁的算法精、谁的生态大、谁的体验炫,公路又不是开飞机,速度和动力天花板大家都在那儿,比的只能是“软硬结合”。所以姜海荣这样的人物,说不定会成为汽车新时代的“主角”了。他能不能找出新路子,确实值得咱们期待。
顺带一说,深蓝这次还特别强调了“与智能深度融合”——什么意思?不是说上辆车带个大平板就完事儿了,而是要让汽车成为一个移动的数字生活空间,得真正用得顺、玩得转、常更新、还得让人有归属感、身份感。以前买车,车主和车厂是两回事。现在这套玩法,车主、车厂、开发者、周边服务,全都可以社群化、场景化,一车一宇宙。你要真能让科技达人、时尚青年、自媒体红人甚至大爷大妈都在用车生活上感觉到乐趣和成就感,这品牌就起来了。姜海荣之前在荣耀就是玩这个,这会儿看能不能照搬加创新。
最后,给大家提个小问题——如果你是深蓝的车主或者潜在用户,你希望深蓝变成什么样?是一辆开起来省心、用起来顺手的代步工具,还是一个能智能互动、有科技范儿、能彰显圈层的“数字生活伴侣”?你想要的体验,是“开起来动力猛”,还是“用起来省事方便,和你的手机、家电高度互联”?我估摸着,越来越多的人会选后者。那么,姜海荣的加入,能不能让深蓝真正成为这样的品牌?我觉得至少值得一看。没人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不敢引进新玩法,新战术,中国的新能源还想不想在世界混口饭吃?
所以,接下来深蓝怎么变,姜海荣能不能把消费电子、互联网的生意经和车圈的“老江湖”混起来,就成了咱们看热闹也好,看门道也罢的新乐子了。敢不敢赌这一步,敢不敢打破舒适圈,这才是这事的看点。咱也拭目以待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