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更名之困:半导体巨头能否摆脱欧洲烙印,独立迎战中国车规市场?

“品牌白名单里认的是安世,换名字就得重新走认证,至少花两年时间,还不一定搞得定。”当欧洲半导体巨头安世面临品牌拆分,中国业务站在十字路口:沿用旧名,虽能保住车厂白名单,却难逃身份模糊的困扰;启用新名,虽可轻装上阵,但车规级认证的重担和客户信任的重建又成新挑战。背后是月产能16万片的临港与重庆晶圆厂、全国产化的封装产线,以及早已铺开的AEC-Q101认证体系在支撑。这不仅是名字的抉择,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自主、市场身份与供应链话语权的深层博弈。

哈喽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凌薇。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半导体行业的专家陈哲老师澜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大家好,我是陈哲。很高兴能和听众朋友们分享一些行业见解。今天要聊的是文泰科技和安视中国在业绩会上,关羽供货通道重启的一些讨论。那咱们先来聊第一个话题,品牌和名字到底要不要改?那这个其实就让我特别想知道大家的看法,安氏中国要不要跟着欧洲的总公司一起改名?其实我觉得安氏中国如果继续使用安氏的品牌,其实对于终端客户,尤其是车厂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影为这些大厂他们的白名单里面就是认这个品牌,那你换了名字之后,它就得重新走一遍认证,那你至少得花两年时间。而且你还不一定搞得定,因为它里面的技术规范什么的都是跟你的品牌强绑定的。所以说改名其实风险不小,没错,没错,而且我觉得,爱上中国这么多年,已经跟这个品牌深度绑定了,它的客户渠道,全部都是围绕这个品牌来展开的。那你突然之间换了名字就相当于把这些所有的努力一下子都推翻了,而且你也没有办法享受到安氏中国这么多年积累的一些品牌价值,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换那如果说安氏中国不改名,继续用现在的这个名字,会不会在未来的运营当中遇到一些麻烦。其实不改名的话,最直接的就是,跟欧洲的安氏总部一直被绑在一起,那黎明分上就没有办法彻底的独立。然后,包括你在做一些国际的客户,或者说一些新的项目的时候,就会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和欧洲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关系?你们会不会合并?你们会不会裁员等等,就会让你经常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而且也会影响你的业务拓展。如果说安室中国真的决定要改名,以适应这个新的市场环境,你觉得会有哪些实际的好处?其实改名最直接的,就是跟欧洲的那边彻底划清界限,然后让自己的身份更清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你自己有一个独立的身份,对于跟客户跟合作伙伴去谈合作的时候会更有底气。也会方便很多,听起来像是给未来发展松了绑。而且,我觉得安然中国如果改了一个新的名字,其实也相当于重新塑造了一个品牌,那这个品牌可以更强调自己的中国的身份。然后也更贴近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客户。那这样的话,它的溢价能力包括它的市场反应速度都会提升,那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好品牌和名字这部分内容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咱歇口气,待会儿继续。我们来聊第二个话题就是技术和生产,那这个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说,安室中国的这个景云和封装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安室中国其实它的景云主要是集中在上海的临港,然后还有一座比较新的厂在重情那这两座厂其实它的产能加起来,已经有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其中上海的厂是以12英寸的主,那它的月产能大概是6万片。那重庆的厂其实它是最近才开始量产的,那它的主攻方向,18英寸,那它的目标是要做到10万片那爱诗中国其实在这些主流的封装形式上面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而且它也有很多的车规级的产品,它的aecq101的认证都是非常齐全的,那它的这些产品,不光是供应国内的,很多都是出口到海外的,包括它的技术和产能其实都是非常领先的所以说他们的技术和产能,其实都是停让人印象深刻的。没错,而且安然中国的这些工厂,其实它的自动化程度,包括它的管理都是非常先进的比如说它的凌港的厂鼎泰的厂,其实它的这个12英寸的线,它的月产能是可以达到6万片的,那它的8英寸的线现在也是在国内非常领先的那它的这些产线,其实不光是服务于国内的这些客户的,其实也有很多是出口到海外的所以它的技术和产能其实都是非常领先的那如果说,暗示中国的这个欧洲总部突然之间想要拿走,暗示中国的这些镜圆的设计和技术,会发生什么情况?其实暗示中国的这些镜圆的设计,包括一些核心的工艺,其实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那欧洲那边其实除了老的一些产线之外,其实他们也没有办法再去复制这些专利,包括一些成熟的流程。那安实中国其实很多的产品都是基于自己的这些原创的技术,所以说欧洲那边想要靠设计图就突破这个技术壁垒,其实很难。没错,而且安师中国的这些研发团队其实是非常专业的,那他们不光是在上海,在东莞、重庆这些地方都有分布那他们其实跟欧洲的团队,其实也是分工非常明确的,那你想要去绕开中国,那欧洲那边其实不光是技术上面的问题,他们也没有办法去立刻找到足够的产能去满足他们全球的需丘所以这个其实对于欧洲的整个业务来讲,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那如果说暗示中国的这个封装环节被欧洲那边拿走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安室中国的这些封装其实它是非常庞大的,那它不光是在东莞,它其实在重庆在上海都有非常大规模的这种产能,那这些产能其实是完全可以满足他自己的需求的,而且它的这个技术是全国产的,它的设备也是全国产的。所以它不会说,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说,离开欧洲就活不下去。封装环节好像没那么容易受外部影响,没错,而且安息中国的这些封装,其实它主要是做一些二极管还有一些trenchmo四这些东西,其实它的工艺也不是很复杂,那它的主要的设备也不是很贵,所以它很容易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散,所以你想要去限制它的这个发展,其实也很难。而且它的这些产能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国内的这种爆发式的需求而建的,所以它根本就不怕你欧洲那边来掐它的脖子,技术和生产这块儿聊的挺透,咱先暂停休息一下,再继续。咱们来进入第三个部分,咱们来聊一聊车规级的认证,这个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说,安室中国如果换了名字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认证的挑战。安室中国其实如果只是换了一个名字,但是它的这个核心技术包括它的制造的流程都没有变的话,那他在申请安氏原来的那些资质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的,因为它的那些产品本来就已经是符合aecq101的标准了,然后它的这个gds文件什么的都是可以直接用的,所以它在这个新车型的认证上面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的。所以说就是说这个认证流程,其实并没有变得更复杂。对没错,而且因为爱车中国其实已经跟很多国内的这种主流的车企都有合作了,那他们的一些车型的认证其实是可以共享一些资源的,那新的品牌如果说去申请一些新的车型的认证的话,其实也不会说被卡脖子,那整个的认证的流程,包括它的一些成本都是可以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的。就是说安全中国如果真的要换名字,走车规级认证,最大的难题会是什么?其实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中国其实它的这个品牌和它的技术,其实都是跟安适紧密绑定的,那你突然之间要换一个名字,就相当于你要重新建立一套身份,那这套身份不光是要花时间去做认证,而且你还要花时间去证明你自己,那对于一些严格的客户来讲,他们可能连样品都不愿意给你。所以说这个品牌切换和认证切换是同步的,很考验新公司。没错,而且就是说鞍山中国其实它的新的品牌,如果说要去申请一些新的车型的认证的话,它其实是没有办法去借用安氏原来的资质的,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公司,然后它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要重新来,那包括它的工厂设备工艺都要重新去认证。那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一个过程。而且你能不能过又是两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说暗示中国真的要换名字重新去做这个车规级的认证,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更快的被市场接受,其实我觉得,爱中国,它只要在整个产品的品质,包括技术的规范上面继续的深耕细作。然后同时,它可以去强调自己的中国的本地的优势,比如说它的响应的速度,包括它的定制化的服务,那它其实是可以慢慢的去赢得一些客户的信任的,本地化好像是一个突破口而且就是说安全中国,它其实可以先跟一些国内的这种主流的车企去合作,然后通过他们去积累一些案例,积累一些口碑。那同时,他也可以去主动的参与到一些行业的标准的制定当中,去提升自己的这个话语权,那这样的话,他其实可以更快的去融入到全球的供应链当中,聊到这儿,其实咱们也能看出来,安室中国其实无论是在品牌技术还是在产能上面,其实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他其实完全有机会,在重新塑造自己的这个过程当中,去把握住新的机遇。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白白

安世中国更名之困:半导体巨头能否摆脱欧洲烙印,独立迎战中国车规市场?-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