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合资品牌销量榜解析:谁是明星车型,谁在市场红海中艰难求生?

当下中国车市好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各种“摊位”叫卖声中,你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好车。近日,刚公布的9月合资品牌汽车销量榜单里,23款车型月销破万,这个数字足以让人惊叹,到底是哪几款车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菜品”?还有哪些品牌又在市场红海中艰难求生?今天我们就来剖析这场属于四大汽车阵营的市场对决,惊喜与失望并存,故事才刚开始。

9月合资品牌销量榜解析:谁是明星车型,谁在市场红海中艰难求生?-有驾

合资车阵营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激烈的“车坛混战”正在上演。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四大阵营,可谓是各显神通。日系品牌中,轩逸横空出世,以3.3万辆的月销量刷新纪录,再次夺得销冠。而德系品牌的大众速腾、朗逸分别贡献了超过2.2万辆的好成绩,与日系品牌缠斗不休。美系别克GL8在MPV领域站稳脚跟,韩系伊兰特则略显低调,但依然以3000辆的数据证明坚韧。各家主力车型竞相争艳,可是主力的繁荣却掩盖了一些尴尬的局势,例如早年间火爆一时的思域、逍客纷纷掉队,它们的销量表现如同一锅“烂菜”,怎么看都不是滋味。这是我们要探讨的: 为什么有些车型总能抓住市场,而另一些好牌却渐渐打烂?

从日系轩逸到德系速腾,市场上一骑绝尘的原因不外乎产品力和品牌效应。轩逸长期以来给消费者传递的印象是“家庭好选”,油耗表现好,配置扎实;而且它极其亲民的售后价格是“物美价廉”的典型代表。不少消费者调侃,“买轩逸就像买大米,不用纠结,天天用得上。”德国车则擅长以稳健的质量和代代相传的品牌口碑打天下,朗逸速腾长期霸占销量榜单就是例证,拿起这两个品牌,消费者往往能感觉到一种“德味的踏实”。

9月合资品牌销量榜解析:谁是明星车型,谁在市场红海中艰难求生?-有驾

反观这些头部车型的好成绩,另外一些品牌却开始频频“拉胯”。比如韩系车的伊兰特,现在虽然还勉强能站得住,但比前些年辉煌时期差肩膀头了不少。至于早年的热门车型雷凌、逍客,更是开始“爹不疼娘不爱”,销量直线下滑。难道颜值不过关了?还是性价比不打动人了?这就得细细剖析背后的原因。

——消费者阿伟直言,“韩系的外表是靓,但开出去别人总说这车不保值,心里有点打退堂鼓。”而小黄(一个准备购车的年轻白领)则说,“日系雷凌的配置根本不能和国产车比我不稀罕。”这些真实反馈,虽然琐碎,却暗藏玄机——市场对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车型,早就没有了耐心,这可不是换代升级能轻易解决的事。

9月合资品牌销量榜解析:谁是明星车型,谁在市场红海中艰难求生?-有驾

如果你觉得合资车市场会永远是“神仙打架”,那可就错了。有的战役表面平静,其实已经暗流涌动。比如日系车,虽然有轩逸领跑山头,但像思域那样原本风靡一时的小钢炮,如今仅卖出了4035辆,和卡罗拉比起来已完全失去了其当年的竞争力。而逍客和雷凌的销量尴尬,也让人怀疑日系车是否正在遭遇“中年危机”。老百姓的汽车消费习惯逐渐变化,虽然仍有不少家庭愿意“买一辆能用一辈子”的车,但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求的是个性化、科技感和新能源车的未来。

再看看德系的阵营,虽说速腾、朗逸是“越战越勇”,途观L与探岳也在SUV市场有一席之地,可大众ID.3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仅仅卖出了2622辆。对于大众这样的老牌车企来说,新能源车的表现被国产品牌碾压,简直就是刺中要害。国产新能源汽车在科技感和性价比上的优势就像一只“猫抓老鼠”般,让人看得明白却力不从心。很显然,“德意志战车”的转型之路,正在走出一个显然还未爬完的大坡。

9月合资品牌销量榜解析:谁是明星车型,谁在市场红海中艰难求生?-有驾

美系车呢?别克GL8依然稳坐商务MPV的王座,但这个领域竞争并不激烈,小众市场的长久性仍有待检验。而韩系车的表现就显得疲态尽显。就目前销量来韩系车型如途胜、狮铂拓界等,逐渐边缘化,不少人甚至都很少在城市的大街上见到它们。

就在大家以为市场就这样走向平稳时,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打破了沉闷的局面。豪华品牌的表现引人瞩目,奥迪、奔驰与宝马成了真正的大赢家,不光中大型轿车市场如奥迪A6L、奔驰E级月销过万,连中型SUV市场中的奔驰GLC和奥迪Q5L也稳定突破万辆大关。这一波操作,俨然让人感觉:有钱人就是多,价格不是问题,面子最重要。难怪有网友评价,“进得去的豪车4S店里的车才叫车,其他都是代步工具。”

在这场合资车的大戏中,国产品牌并非毫无动作。比亚迪以及蔚来,不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路突破,其大五座SUV比亚迪唐跟长城坦克系列也频繁与合资车抢食市场。这种新能源潮流的迅猛让一些传统合资车都有些拦不住。日系品牌曾引以为傲的混动车型,在价格战中不占优势,德系车型踏入新能源市场稍显疲软,而韩系车这个领域更是连入场券都没拿到。这种形势下,合资车也不得不跟随者国内政策矫正航向——你说,这是不是也算“膝盖终究是软了”?

尽管9月销量榜单表现亮眼,但这场车坛大戏并不是每个合资品牌的喜剧。日系与德系在燃油车时代的辉煌,似乎正在对新能源时代有所拖累。日系的混动车型,面临国产纯电品牌的价格压制,现有优势缩水;德系车型的输出品牌附加值,似乎在电动车市场难以继续维持。至于那些美系、韩系车型,它们则还在路上有些落后,这次销量微微增长背后,却少不了以性价比屈服市场的策略,长久竞争力还需考察。

平静表面下的更大危机在于,中国自主品牌每一年的进步正在一点一点侵蚀它们的市场份额。放眼大街上的汽车,曾经满眼的日系和德系,现在怎么国产车越来越多?长城、吉利、红旗拿出了令人感叹的硬件和服务,新能源领域更是和合资车对打,根本不怵。风向变了,“若买油车看配置,想买电动车看技术与性价比”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合资品牌还能保持多久的统治力?悬念尚存。

从销量榜单来合资品牌的昔日荣光依然显现,轩逸、速腾等车型确实有着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豪华品牌更成为富人青睐的象征。但仔细一剖析,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它们虽然依旧坚挺,但前景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美好。国产品牌逐步掌握市场话语权、消费者逐渐偏好新能源,这些都是“老牌战队”无法忽视的挑战。也许此刻销量还能够维持,但长久来这块蛋糕或许会慢慢被抢光。

真希望合资品牌能够从销量数据中看到暗藏的危机。乔布斯曾说,我们无法让消费者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只能在产品上不断提供惊喜。但问题就在于,一些合资品牌的技术实力根本不够支撑这样的惊喜。是时候该问问自己了——下一个时代,合资车还能笑到最后吗?

看到9月这场合资车的大卖潮,你怎么看?日系品牌销量继续大幅领先,但你愿为一辆传统燃油车买单吗,还是更倾向于用服务更好、技术更新的国产新能源车?德系豪华三强迈步向电动车,你觉得它们会如愿打破国产品牌的封锁?孰胜孰负,最终该如何抉择?评论区告诉小编你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