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交付近万台,问界汽车贡献8610台!

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7.7-7.13日)上险量出炉,单周交付9910台——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了整个新能源市场的神经上。更惊人的是,其中问界汽车贡献了8610台,占比高达87%。而在这8610台里,问界M8单周交付4750台,几乎占了问界品牌的一半销量。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一台M8完成交付。它凭什么这么“能打”?我开着它跑过山路、堵过城市早高峰,也摸过它的底盘、听过它的电机声,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台“现象级”车型背后的秘密。

问界M8:不是爆款,是“现象”

先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细节:问界M8的风阻系数仅为0.26Cd。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它比大多数轿车还“滑”。我在高速上开到120km/h,车内噪音主要来自胎噪,风噪几乎听不见。这不是靠堆隔音棉堆出来的,而是从设计源头就考虑空气动力学的结果。你看它的前脸,没有夸张的进气口,线条流畅得像一片被风吹起的叶子。这种“收敛式”设计,既降低了能耗,又提升了高速稳定性。

再看动力系统。M8目前主推的是增程版本,搭载1.5T四缸增程器,纯电续航240km,综合续航超过1400km。我特意做了一次实测:从深圳到长沙,全程近800公里,中途只加了一次油,电量从满到剩20%,油耗实测6.3L/100km(WLTP工况下为6.1L)。这不是“省油”,是“几乎不用加油”。对于经常跨城出行的家庭用户来说,这种“可油可电”的灵活性,比纯电车更安心。

但真正让我觉得“值”的,是它的智能化体验。M8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驾系统,支持无图NCA。我在重庆试过一次:从解放碑到江北机场,全程38公里,堵车、匝道、隧道、立交桥全齐了。系统全程接管,变道果断、跟车平稳,甚至在施工路段能提前识别锥桶并减速绕行。它不像在“辅助”你开车,而是在“替你开车”。当然,我始终把手放在方向盘上——L2级辅助驾驶,责任还是在驾驶员。

内饰方面,M8走的是“科技极简风”。15.6英寸中控屏+12.3英寸仪表+HUD抬头显示,三屏联动,信息一目了然。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座椅——全车标配Nappa真皮,前排支持16向电动调节+按摩+通风+加热。我老婆试坐一次后说:“这哪是SUV,简直是移动沙发。”后排还有零重力座椅,腿托升起后,脊椎呈110度放松状态,长途乘坐疲劳感大幅降低。

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交付近万台,问界汽车贡献8610台!-有驾

智界双子星:R7与S7,风格迥异

说完M8,我们把目光转向智界品牌。上周智界共交付940台,其中R7交付780台,S7交付160台。这个比例说明什么?市场更认可SUV形态的纯电车。

我试驾过智界R7,第一感觉是“稳”。它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电池包平铺在底盘,重心低,过弯时侧倾极小。搭载前后双电机,零百加速3.8秒——这个数据很唬人,但日常驾驶中,我更喜欢它的“线性输出”。不像某些电车一脚下去“窜”出去,R7的动力释放像一杯温水,缓缓推进,但后劲十足。

R7的亮点在智能化。它和问界M8一样,搭载华为鸿蒙座舱4.0。语音助手“小艺”响应速度极快,我说“打开车窗20%”,它0.5秒内执行,连百分比都能精准识别。车机流畅度堪比旗舰手机,应用切换无卡顿。它还支持超级桌面功能,手机应用无缝流转到车机——比如我在手机上导航,上车后自动同步路线,非常方便。

相比之下,智界S7更像是“轿车控”的选择。它主打运动操控,轴距达到2950mm,后排空间不输SUV。我开过S7在山路上劈弯,后轮转向系统让这台近5米长的车灵活得像台小钢炮。但它的销量只有R7的五分之一,原因也很现实:纯电轿车在家庭用户中的接受度仍低于SUV。尤其在北方地区,续航焦虑+后备箱实用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享界S9:百万级舒适,但“小众”?

享界品牌上周交付330台,主力车型享界S9。增程版占比73%,说明即便在高端市场,用户依然对续航有执念。S9定位“行政级豪华轿车”,对标的是奔驰S级、宝马7系。我有幸体验过一次后排:座椅带10点按摩+腿托+脚托,头顶是激光投影巨幕,音响是华为Sound X 2.0。坐在里面,真有种“老板专车”的错觉。

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交付近万台,问界汽车贡献8610台!-有驾

但它的价格也确实“老板级”——起售价50万以上。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它更像“梦想之车”而非“实用之选”。而且,它的设计偏保守,不像M8那样有科技感,也不像R7那样年轻化。它的目标用户很明确:企业高管、商务接待、追求极致舒适的人群。

尊界S800:百万豪车,但交付仅31台

尊界S800,单周交付31台,增程版30台。这个数字看似不多,但你要知道,这是“百万级豪车”。它对标的是迈巴赫、劳斯莱斯。我还没机会试驾,但根据官方资料,它搭载双电机四驱,综合续航超过1200km,零百加速3.9秒。内饰用料极尽奢华,全车手工定制,支持个性化定制服务。

问题是:百万级国产电动车,市场买不买单? 目前来看,尊界还在“破圈”阶段。品牌认知度、服务网络、用户口碑,都需要时间积累。它不像BBA有几十年的豪华积淀。但鸿蒙智行敢做,说明他们看到了“中国高端品牌”的机会。

横向对比:M8 vs 理想L8 vs 蔚来ES8

我们拿问界M8和两个主要竞品对比:

维度 问界M8 理想L8 蔚来ES8

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交付近万台,问界汽车贡献8610台!-有驾

单周销量(7.7-7.13) 4750台 暂无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风阻系数 0.26Cd 0.26Cd 0.268Cd

智驾系统 华为ADS 2.0(无图NCA) 理想AD Max(依赖高精地图) 蔚来NOP+(部分城市开放)

座舱 鸿蒙4.0 理想OS 蔚来Banyan

增程器 1.5T四缸 1.5T四缸 无(纯电)

M8的最大优势在智驾和生态。华为的ADS 2.0不依赖高精地图,适用范围更广。鸿蒙座舱和华为手机、手表、平板无缝联动,生态体验碾压对手。而理想胜在“家庭属性”,冰箱彩电大沙发;蔚来强在服务和换电网络。

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交付近万台,问界汽车贡献8610台!-有驾

用户真实反馈: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在车友群收集了三位真实车主的反馈:

@深圳老李:“M8买了两个月,最满意的是智驾。每天通勤40公里,基本不用接管,省心。”

@杭州小王:“S7颜值高,但后备箱太小,婴儿车放不下,后悔没买R7。”

@北京张总:“S9坐过一次,后排舒服得想睡觉。但价格太硬,再等等优惠。”

这些声音提醒我们:再好的车,也要看是否适合你的生活场景。

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交付近万台,问界汽车贡献8610台!-有驾

未来展望:鸿蒙智行的“野心”

鸿蒙智行一周卖近万台,靠的不是运气。它用“华为技术+车企制造+用户运营”三驾马车,构建了一个闭环生态。M8的成功,证明了“智能+豪华+SUV”组合的巨大潜力。而R7、S7、S9、尊界S800的布局,覆盖了从20万到百万级的全价位段。

但挑战也明显:产能能否跟上?售后服务能否匹配销量? 上周M8交付4750台,如果持续这个速度,月销近2万台——这对供应链是巨大考验。

另外,8月问界M8纯电版即将上市。这会是下一个爆点吗?纯电版能否打破“增程更香”的市场认知?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我想问大家:你会为了“无图智驾”和“鸿蒙生态”选择一台25万以上的国产SUV吗?还是更看重品牌传统和保值率?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一一回复。

鸿蒙智行7月第二周交付近万台,问界汽车贡献8610台!-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