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问界这么强,销量却超不过理想?内行人一语点破,终于懂了
2025年09月05日 10:12:42.【77813】
问界M9一上市,就刷爆了朋友圈。激光雷达、鸿蒙座舱、全向防碰撞……配置表拉出来,简直像未来战舰降维打击。可销量榜单上,月月被理想L系列稳稳压一头。这事儿,不正常。
明明技术更强。品牌势能也不弱。华为光环加持,门店挤得水泄不通。可为什么?为什么就是干不过理想?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背后,藏着什么逻辑?
我们采访了三位行业老兵。一位是前新势力车企高管,一位是资深汽车媒体人,还有一位是某大型经销商集团的销售总监。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产品力≠购买力。
问界的“牛”,是工程师视角的牛。堆料足。技术硬。尤其是智驾系统,城市NCA开起来,丝滑得像德芙。可普通用户真需要这么极致的性能吗?一位妈妈买车,最关心的是后排能不能装下儿童座椅,后备箱能不能塞进婴儿车。不是激光雷达有几个。
理想呢?从ONE开始,就死磕“奶爸车”这个标签。冰箱。彩电。大沙发。听起来像段子。但背后是精准洞察——中产家庭要的不是赛道激情,而是全家出行的舒适与体面。理想把“家庭移动空间”做到了极致。
你看L系列的车内布局。二排座椅能腿托。小桌板一拉,孩子写作业,老人喝茶。三排应急不憋屈。冰箱常年低温,夏天出门自带冷饮。这些配置,不炫技。但每天都能用上。
而问界M7、M9虽然也主打家庭,可总给人一种“技术溢出”的感觉。鸿蒙座舱确实流畅。可老人不会用。孩子乱点,系统卡顿。语音助手再聪明,听不懂方言也是白搭。科技的温度,不在于多先进,而在于多易用。
再看渠道。理想直营,全国统一定价,购车体验丝滑。问界依托华为门店,覆盖面广。但问题来了——卖手机的导购,能讲清楚增程器热效率吗?他们更擅长说“这车芯片是麒麟9000S,打游戏不卡”。技术错位,导致转化率打折扣。
还有个隐形因素——品牌心智。理想=家庭。问界=华为技术。当用户想买“家用车”时,理想是条件反射。问界则需要多一步说服自己:“虽然它是科技旗舰,但也能顾家”。
2024年数据显示,理想L7-L9全年交付超32万辆。问界M7+M9合计约25万。差距在缩小。但基本盘已定。理想用五年时间,把“家庭”标签焊死在用户脑中。问界用两年冲高,技术惊艳。可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最好”的车,而是“最合适”的车。
我们总以为,技术领先就该赢。可市场是复杂的。用户是感性的。他们买一辆车,买的是一份安心。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身份认同。
理想卖的不是车。是“顾家男人”的自我实现。是“高知妈妈”的生活掌控感。是“中产家庭”的体面出行。而问界卖的是什么?是前沿科技。是未来体验。但未来,太远了。当下,才是痛点。
这让我想起一位销售总监的话:“消费者进店,问的第一句从来不是‘智驾L3级了吗’,而是‘第三排能坐多高的人’。”
技术可以追赶。生态可以构建。但用户心智的占领,需要时间沉淀。理想已经跑完第一程。问界才刚热身。
华为的底牌当然厚。鸿蒙生态、渠道资源、品牌势能,随便拎一个都是王炸。可造车,终究是长跑。不是短跑。再强的技术,也得落地到油盐酱醋的生活里。
未来会怎样?很难说。但有一点确定——谁能真正理解用户,谁才能笑到最后。不是比参数。是比共情。
问界的技术,像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理想的产品,像一件温暖贴身的棉袄。寒风中,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