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聚焦,星途ET5亮相,东方美学设计引关注

成都国际车展一年一度,大家说看车,其实看的是趋势、看的是牌面、看的是中国汽车到底能不能真正立起来。

你有没有发现,前些年咱们还在讨论怎么超越合资,怎么在技术上追赶,怎么配置更丰富更便宜,现在突然间,话题变了:中国品牌开始谈设计、谈美学、谈文化自信。

这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把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我们的文化底色,往汽车铁皮里按。

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次成都车展,你要不去看看星途ET5,可能还真不太明白现在中国汽车圈到底在折腾什么。

成都车展聚焦,星途ET5亮相,东方美学设计引关注-有驾

以前咱们看车,无非是“快不快、省不省、空间大不大”,有点像挑白菜,讲究实惠。

可是星途ET5出来,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这车动力咋样”,而是“这车咋这么顺眼?”顺眼不是说它像欧洲豪车,也不是一堆镀铬和LED灯堆在一起的那种“炫”,而是一种柔和、温润、优雅的感觉,你看着它不会觉得它在咬牙切齿地证明啥,而是很自然地摆在那儿,仿佛和身边的环境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融合感。

那就让我琢磨:为什么中国车过去都长得那么“用力”,现在却开始懂得收敛和讲究?

其实也不奇怪。

咱们惯常理解的“中国风”,要么是京剧脸谱,要么是祥云图案,要么是各种故宫红漆。

这些东西堆在车上,看似“有文化”,其实很表面。

这就像煮方便面,撒两根葱花,能算高级料理吗?

真正的中国审美,是要把气韵、要把哲学、要把生活的那份温度,渗透进设计里头。

星途ET5这一出,明显是想把这种“气韵”直接焊进车子的DNA里。

我瞅着它的前脸,一种“太和殿”黄金比例的味道,线条很舒服,既不死板,也不浮夸,把东方的神韵和现代感糅合得很巧妙。

你说它像玉?

我倒觉得它像一块在水里泡过很久的鹅卵石,拿起来手感润润的,不冰冷不生硬。

这是不是科技和美学的结合呢?

我觉得是。

再说车身侧面,那种流线造型,讲究的不是锋利,而是温润、饱满。

我们中国人看事物讲究“圆融”,不喜欢太多棱角,觉得万事都能和谐。

外国车有时候很张扬,线条生硬,其实跟咱们的审美还是有点差距。

星途ET5这车身线条,倒像是“和田玉”那种质感,每一道曲线都有故事,像是岁月慢慢磨出来的。

你仔细看看,车头那道“星翼灯带”,灵感说是星轨,其实我觉得更像是夜里院子里的一道月光,既有科技感又有诗意。

你说这设计是不是很高级?

我觉得高级不是说它用什么贵材料,而是懂得留白,懂得把自然和人文结合起来。

当然,很多人说车子外观好看就行了,内饰不重要。

你们是真没坐过好车。

一个车的内饰,代表着这个品牌愿意花多少心思去把车做成一个“家”。

成都车展聚焦,星途ET5亮相,东方美学设计引关注-有驾

星途ET5的内饰,三块大屏幕,科技味很浓,但不是那种“开机界面”一眼看穿的廉价感,而是有层次、有空间感。

门把手的造型,居然能从中国古建筑的“飞檐翘角”里找灵感。

你说,一个门把手都这么用心,这车还能差到哪儿去?

实体按键的造型又从“筒瓦”里借鉴。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好在哪,觉得都是按键,能按就行。

其实就像我们吃饭,碗筷如果有点文化味儿,吃起来心情都不一样。

星途ET5内饰那种“温润如玉”的感觉,能让人一下子放松下来,有点像坐在自家书房喝杯茶。

你说,这是不是比花里胡哨的欧美风更能打动中国人?

而且现在车圈都在卷“智能座舱”,卷得头破血流。

星途ET5用上高通8255芯片,双系统随时切换,智能助手一应俱全,甚至搞了个AI大模型,还能情感互动、做出行搭子。

这些技术说起来都很牛,但我更想问一句:智能化到底是让人更舒服,还是让人更焦虑?

很多车上了一堆智能功能,结果光会给你发消息,吵得你心烦。

星途ET5这套智能座舱,主打“用得顺、用得爽、用得久”,不整那些噱头,真正让科技为人服务。

比如“伯牙之音”这套音响,21个扬声器,声音包裹着你,听音乐像在音乐厅。

你说车子会唱歌、会聊天,开车路上心情能不好吗?

可是,这些设计这些智能,真的是“高端”?

还是说只是包装出来的“高级感”?

这就引发我另一个思考:中国车到底要证明什么?

是证明我们比别人便宜、配置多,还是证明我们本身有自己的风格和品位?

我觉得过去我们总想做“世界的中国车”,靠堆配置、拼价格去抢市场,结果大家都累,车企也不开心。

现在不一样了,星途ET5这种产品出现,代表中国品牌开始意识到:“我不一定要你觉得我便宜,我更希望你觉得我有文化、有故事、有审美。”这才是中国车应有的路吧?

你说是不是?

再往深了说,汽车设计这事儿,其实和做衣服、做饭、做家具都一样。

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情感揉进去,让别人用的时候觉得“舒服”、觉得“懂你”。

成都车展聚焦,星途ET5亮相,东方美学设计引关注-有驾

欧美大牌车的美学是“力量美”,讲究气场;日本车的美学是“简约”,讲究细节;那中国车的美学是什么?

是温润如玉,是刚柔并济,是诗和远方,是烟火气里的人情味儿。

星途ET5就是试图用现代科技去表达东方的“温度”,让车不只是个移动工具,而是像“家”一样,有温度、有故事。

你说,这是不是中国汽车设计的突破?

再看用户,咱们中国车主其实早就变了,不再只追求大空间、低油耗、便宜。

现在买车,更看重“有面儿”、“有故事”、“有感觉”。

过去你跟人聊车,大家都说配置、价格,现在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这车为啥长这样?”,“设计师想表达什么?”这就是审美升级,是文化自信。

不信你去问问开星途ET5的车主,他们会不会跟你聊聊“玉的温润”、“星轨的灵动”?

我敢说,他们一定能滔滔不绝地讲一堆。

我觉得这才是中国汽车最大的进步——让车变成了一种表达,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而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

当然,有人会说,“这种审美是不是小众?”“会不会只是噱头?”我觉得,市场自然有分层,喜欢力量美的可以选大马力美系车,喜欢简约的可以选日系,喜欢科技可以选特斯拉。

但中国车应该有自己的样子,把我们的“美”讲出来。

星途ET5这次是个很好的尝试,既有科技也有文化,既有现代感也有东方韵味,证明了中国车企不光会堆料,也会讲故事。

你想想,这是不是一种全新的竞争力?

最后,如果说这次成都车展让我最感触的是什么,那就是:中国车不再是“世界工厂”式的拷贝,而是开始有了“原创”的心气。

星途ET5把东方美学做细做透,把科技和情感揉合起来,把中国人的温度和境界藏在了每一道线条里。

这不只是车企的进步,也是我们每个人审美的升级。

谁说中国人只能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我们也可以创造自己的标准,也可以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美。

你说,未来中国车会不会越来越有自己的味道?

会不会有一天,外国人买车也会讲究“东方美学”?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只要我们敢于表达,敢于创新,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清楚,把自己的美讲透,中国车迟早会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

所以啊,你要是今年去成都车展,不妨多看看星途ET5,看看这车到底有啥不一样。

别光盯着参数、配置、价格,多琢磨琢磨这车给你的感觉、给你的情绪。

因为,真正的好车,不止是数据上的厉害,更是文化上的自信,是审美上的共鸣。

这才是中国车真正的底气,也是我们每个人致力于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底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