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昂销量跌破3000辆,大众降价10万,四驱七座能否逆袭?

最近汽车市场里,要说哪个合资品牌日子过得最拧巴,大众汽车恐怕要算一个。

特别是旗下的中大型SUV途昂,这款曾经以“大”为卖点,在同级别里几乎没有对手的车型,如今的处境却显得颇为尴尬。

根据近期的销售数据显示,途昂的月销量已经滑落到三千多辆的水平,这个数字对于一款曾经月销轻松近万的明星产品来说,无疑是敲响了警钟。

途昂销量跌破3000辆,大众降价10万,四驱七座能否逆袭?-有驾

眼看着曾经的手下败将和新晋的国产品牌一个个后来居上,把途昂的市场份额蚕食殆尽,大众终于坐不住了,选择了一种最直接、也最“暴力”的方式来回应市场:推出新款途昂Pro,并且直接在价格上进行大跳水。

如今,一款车长超过五米、全系标配四驱的七座德系SUV,落地价已经杀到了二十五六万的区间,这相比一年前动辄三十五万以上的价格,降幅之大令人咋舌。

那么,这记猛药,真能让途昂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吗?

要理解大众这次的举动,就得先看看途昂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

在过去,中国家庭选择七座SUV的逻辑相对简单:空间要大,品牌要硬。

途昂恰好完美命中了这两点,凭借着比丰田汉兰达大一圈的魁梧身材和大众品牌在国内深厚的群众基础,迅速成为了这个市场的标杆。

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那个“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

一方面,老对手丰田汉兰达虽然在空间上不及途昂,但其混合动力系统带来的低油耗和超高的保值率,形成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吸引了大量注重经济性和长期持有成本的家庭用户。

途昂销量跌破3000辆,大众降价10万,四驱七座能否逆袭?-有驾

另一方面,也是更致命的冲击,来自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

以理想汽车为代表的新势力,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全新产品理念,精准切入了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

这些车型不仅在空间和舒适性上做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它们可油可电的增程动力形式,解决了纯电车的里程焦虑,同时在使用成本上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再加上远超传统车企的智能化座舱体验,迅速抢走了大批原本属于合资品牌的目标客户。

在这样的前后夹击之下,途昂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油耗偏高、内饰老旧、智能化落后等缺点被无限放大,销量下滑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大众拿出的方案就是全新的途昂Pro。

这次升级,大众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将自己原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用巨大的价格优惠来弥补短板。

首先在“大”这个字上,途昂Pro更进了一步,车身长度增加到了5米1,这让它在同级别车型中几乎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最直接的改善体现在第三排空间上,过去途昂的第三排常被诟病为“应急专座”,成年人长时间乘坐会非常难受。

途昂销量跌破3000辆,大众降价10万,四驱七座能否逆袭?-有驾

而新款途昂Pro的第三排,即便是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坐进去,腿部和头部依然有不错的余量,真正实现了“真七座”的实用性,这对于多人口家庭来说吸引力巨大。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次大众一改往日常态,将四驱系统变成了全系标配。

这意味着即便是购买最低配的车型,也能享受到四驱系统在雨雪天气或非铺装路面下带来的更强稳定性和通过性。

在过去,这可是高配车型才有的待遇。

尺寸加大、配置升级,价格却不升反降。

根据多地经销商反馈,目前途昂Pro的优惠力度空前,2.0T低功率四驱版的裸车价格已经下探到23万左右,全款落地大约在25万到26万之间。

这个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优惠后的老款车型,便宜了将近十万元。

用买一辆中型SUV的钱,就能买到一辆车长超5米、标配四驱的德系大型SUV,这种性价比的诱惑力确实不小。

途昂销量跌破3000辆,大众降价10万,四驱七座能否逆袭?-有驾

然而,巨大的优惠背后,途昂Pro自身的产品短板也同样刺眼,甚至可以说,有些设计上的改变让很多消费者感到无法接受。

争议最大的地方,就是它的全新内饰。

大众似乎铁了心要拥抱所谓的“科技感”,将中控台上的空调控制、音量调节等常用功能的实体按键几乎全部取消,整合到了中控触摸屏内。

这种设计在静态展示时或许看起来很简洁,但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试想一下,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如果想调整空调温度或风量,就必须将视线离开路面,低头在屏幕上进行滑动或点按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驾驶风险。

虽然车辆也配备了语音控制系统,但“你好,大众”的唤醒方式和有时并不灵敏的识别率,让很多人觉得在车内与机器对话既别扭又低效。

这种为了设计而牺牲实用性的做法,让很多习惯了实体按键盲操作的老司机感到费解和不满。

这反映出大众在向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傲慢”与“迷茫”,它看到了中国品牌在屏幕和交互上的成功,便急于模仿其形,却未能理解其神。

途昂销量跌破3000辆,大众降价10万,四驱七座能否逆袭?-有驾

好的智能化体验,应该是让操作更便捷、更安全,而不是将简单的功能复杂化,给用户徒增学习成本和使用障碍。

说到底,途昂的这次“自救”行为,更像是传统燃油车时代巨头在面对市场剧变时的一次挣扎。

大众的逻辑或许是:只要我的空间足够大,品牌光环还在,再给出一个足够有诚意的价格,就总会有人买单。

他们可能认为,汉兰达虽然省油,但空间和气场不如我;国产新势力虽然花里胡哨,但品牌底蕴和机械素质不如我。

因此,途昂Pro在外观上也是下足了功夫,20寸的大尺寸轮毂、贯穿式的发光前脸灯带,都在极力营造一种高级感和威慑力。

但问题是,当下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家庭用户,真的还那么在乎所谓的“面子”吗?

当理想L7的车主可以炫耀自己一个月只花两三百块电费,全家人在车里看电影、唱卡拉OK时;当汉兰达的车主盘算着自己的车开几年还能卖个好价钱时,途昂车主能拿来炫耀的,或许只剩下那个“VW”车标和庞大的车身了。

消费观念的转变是深刻而彻底的,人们越来越看重车辆的实际使用成本、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性和乘坐的舒适感这些“里子”上的东西。

经销商层面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据说厂家为了清理库存、提升销量,给4S店下达了比以往翻倍的提车任务,完不成任务就要面临高额罚款,这也迫使经销商只能通过“割肉”式降价来求生存。

这种以价换量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让销量数据有所回暖,但长期来看,对品牌形象和保值率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对于大众来说,如果想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中国市场真正站稳脚跟,单靠降价和堆砌尺寸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放下身段,真正去倾听和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智能化体验和新能源技术上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