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混和插混谁更省钱?别听车企忽悠,这3个真实用车场景算完账你就懂了

北京五方天雅的周四晚上八点,我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方向盘,听着店里吊顶风机哒哒哒的嗡声。隔壁桌两个朋友一边掰着手指头计算着买油混还是插混的账,一边讨论对比那些广告里谁更省油的说法。你说,这插混到底真省钱不?一个声音带点怀疑。

我顺口插话:这还真得看你具体怎么用车,别光听车企吹。

油混和插混谁更省钱?别听车企忽悠,这3个真实用车场景算完账你就懂了-有驾

这话可不是空说,是我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跟销售、维修技师还有用户聊出来的真实感受。先别急着下结论,咱先说几个具体情景。

一家没固定充电位的车主,年跑2万公里,打算一开十年,这种情况,油混绝对是稳赚的活儿。丰田凯美瑞双擎这种油混,市区油耗大概4.5L/100km(样本有限),92号油按8元一升算,每公里成本大约0.36元。相比同级燃油车8L/100km的0.64元,差距明显。按每年跑2万,一年省下5600块肉眼可见。

维修这块儿油混更省事。小电池容量才2-5度电,掉了就几千块,换整套带工时费不超过1万。插混那大电池,差不多15-30度,坏了要几万说话。这不,我朋友修理工说,油混换电池的频率和成本至少低一半。(估算)

那插混不是不能买啊?隔壁朋友又问。

油混和插混谁更省钱?别听车企忽悠,这3个真实用车场景算完账你就懂了-有驾

这就说到了插混的长处。家里有充电桩,年跑1.5万公里,打算三年换车的,这就是插混的地盘了。比亚迪宋Pro DM-i纯电续航110公里,每公里电费大约0.3元/度,纯电模式时花费极低,算下来每公里电费能低至0.08元,比油混便宜了70%以上。

但别忽略了两个坑:一个是保险费用贵了,大约每年多花1500元,因为电池价值高,车损险成本水涨船高;另一个是电池质保限制,超过一定年限或者里程,车企可能会拒绝免费换电池。这条规则往往写得跟迷宫似的,很多人没细看就冲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想插混车主到底能不能安心用5年以上,感觉还有点悬。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销售曾说插混电池的保养必须严格在4S店做,不然一旦举报,质保可能立刻失效。真是麻烦事多。

油混和插混谁更省钱?别听车企忽悠,这3个真实用车场景算完账你就懂了-有驾

那有没有既没充电桩,年跑不多,五年左右想换车的情况?这就进入了第三个场景,年跑1万公里,没固定充电条件,这俩车差不多。油混每公里虽然没插混省,但因为插混得靠发动机跑,油耗反而高了大约1L/100公里(估算)。换句话说,插混没法充分利用电池优势,省不回买它多花的2-3万起价。

那到底省钱不省钱,得有具体数字才靠谱。我跟他们说。这小算术里还有好多变数,你家的居住环境,充电便利性,开车惯,甚至保养惯都影响成本。

供应链,这种差异其实很像菜市场买菜,有些东西一斤几十块,你拆一斤卖给三个顾客,卖完还能剩。油混的技术设计更像家常便饭,稳定简单,供应链较成熟,成本压得住;而插混那些大电池好比进口水果,贵又容易坏,供应链一波又一波震荡,都反应在价格上。供应链紧张时,插混价格涨得更快,这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不太友好。

油混和插混谁更省钱?别听车企忽悠,这3个真实用车场景算完账你就懂了-有驾

说大了点,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叫插混一定贵、油混一定划算。毕竟不同的车型品牌差异、不同的地区电价,也都可能翻转这盘算账游戏。走访了几个三四线城市车主,感觉他们对插混还是有点既爱又怕,怕电池换不起,爱它的静谧和纯电体验。这两个情绪并存其实挺有趣。

听你说,插混纯电跑得越多越划算,但没充电桩是不是基本废了?这话糙理不糙。插混如果电用得少,完全靠油混模式,反而比油混耗油还多,毕竟车重电池大,拖着发动机也拖油耗。

我也有点嫌麻烦,有时候想开油混,省得管那么多充电的规矩,毕竟日子够累了,不想每天算电费加油费真没完没了的。当你惯把车停那儿随手充上电,开起插混来那种静谧感又真挺爽。

那你呢?家里有充电桩吗?平时主要用车跑长途,还是上下班市区通勤?你的选择是更看重省油还是省心?说说看。

油混和插混谁更省钱?别听车企忽悠,这3个真实用车场景算完账你就懂了-有驾

回到那个晚上,风机停了,天雅顶上的灯微微闪烁,我捏了下方向盘还残留的温度,想着这些省钱账,转头看两朋友还在低头算着账单。到底油混还是插混省钱,估计得从你的车库,甚至餐桌旁的这个细节开始才能看明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