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真的多了混动和纯电的占比,尤其豪华中型轿车。市场数据说,2024-25 年这类车的混动/纯电比例比三年前大约提高了30%(体感/估算)。在这种趋势下,雷克萨斯把 ES 这代当成在现代感和舒适之间找平衡的实验,确实有点像在挤压空间里找新的缝。说到这,我先开门见山:2026 款 ES 从外到内都在往现代风格靠拢,但到底它还能靠近你心里的那台对手车吗?我边看边想边走。
我手握方向盘,皮革纹路在掌心打出细密的纹线,咔哒一声关门的声音像是给路试的一个提醒。坐进来的一瞬,坐垫的厚度和软硬,跟我对着钥匙孔里的记忆条对着比对——很难不说这代 ES 的定位是安静中的高辨识度。同事说:这代看起来像把 IS 的冲劲挪到了主力道上。我回道:格栅变大,前脸更狠一点点,确实有 IS 的风格影子,但整体气场还在雷克萨斯的路线上。对话里的一句,是不是也让你有点点错觉:这是一辆在外观上更锋利的 ES,还是一辆在动力和电气化上更稳妥的 ES?
数字来了,先把不确定性标清。ES 350h 的总输出据称是 243 马力(体感/估算),0-100 公里/时大约 7.2 秒(估算)。350e 做了纯电动版本,单电机 221 马力,77 千瓦时电池,续航在 483 公里(估算)。500e 双电机 338 马力,电池约 75 千瓦时,续航官方给出前后段略短,约 402 公里(估算)。轮毂方面,一些版本是 19 寸,气场挺足。对比同价位的对手,实操差别就摆在眼前:ES 的后排空间和座舱的包覆感要比很多对手宽厚一些,但在转向手感与路感传递的线性方面,个别对手在弹性和路面回馈上更直接。也就是说,同价位的竞品可能在操控风格上更活跃,ES 更偏向稳健、舒适与静音。
供应链和研发角度,能不能讲一个生活化的理解?你可以把它想成做饭时的配料清单。雷克萨斯要把格栅、灯组、保险杠、底盘支撑都重新搭配,成本就像砌房子的木条,切换到更大格栅和新材料时,哪怕你在厨房里换了一把刀,手中的活儿也会因为刀口变大而变得不同。不是说它就不对,只是你得知道,成本和耐用性的权衡,背后都是工艺和库存的博弈。反着看它,能发现很多代际逻辑的线头在拉扯:外观追求现代感,内饰效仿轻量化的电动车风格,最终落到日常使用还是雷克萨斯的静和舒适。
说到设计,我刚才的判断有些过大了。前文里说它在外观和内饰上显著改变,似乎把设计语言全盘抹成了一个新势力风格的影子。后来我再查时,意识到它其实是在把传统雷克萨斯的软性底盘、NVH 与更激进的外观语言做一个融合,而不是简单照抄某国潮。同样的思路也出现在内饰:信息屏的尺寸和布局更像现代电动车那样直观,但坐感和用料的保守还在,更多的是在科技感和触感的平衡上做文章。(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张标注手写的清单:门板缝线处有一处稍微松动的迹象。虽然只是微小的细节,但在你把车子推到日常使用中,这类小问题会不会慢慢放大?厂商当然会做质检,但日常的可维护性才是考验它的部分。车门关上时的轻微哒嗒声,和仪表盘上那些细微的灯光闪动,都是你在城市日常里陪伴感的组成部分。就像我认识的维修工老李说的那样:这类系统越复杂,出点毛病的概率也就越高,但只要有熟练的维护,日常成本就能控制住。他这句话没给任何人站队,却给了我一个现实的提醒。
(这段里我想打个岔:这段还没完,先按着不表。)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经历:看到新车的某个细节,忽然就想起自家旧车的某个缺点,然后心里默念一遍我能接受吗?我在路上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
一个现场的小算术,给你一个直观的感受。混动版如果按 5 L/100 公里的综合油耗,假设 8 元/升,百公里油费大约 40 元。纯电动版充满一次在家用充电桩的成本,若充电成本按 0.6 元/千瓦时、77 千瓦时电池来算,满电走 483 公里,大致的电费摊销在 9-10 元/百公里的区间。换句话说,长期运行成本的对比,仍然要看你日常的里程和充电惯。这个数字只是 rough 的估算,实际会因为充电效率、电价波动和季度天气而变。
我认识的销售同事小陈说过一句话:这代 ES 的保值率,和你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保值理论不一定成正比。这句话的用意是,豪华品牌的保值更多靠综合体验,而不是单纯的动力配置。你会不会因为这句话,在选车时更看重诸如静音、座舱舒适度、以及日常保养成本这类看得见的生活性呢?
现在的你,若在同价位的对手里选一辆,你会更看重哪几个维度?是品牌认知带来的信心,还是实际使用中的用得起、用得顺手?你愿意为这份现代感的外观多花点成本,还是愿意把预算留给更长的续航或更省心的维护?
我有一个开放的结尾问题给你——当你面对 ES 350h、350e、500e 的不同定位时,你最关键的考量点是什么?是续航、操控、还是座舱的静谧?如果你家门口常停的不是这几款车,而是另一家车的同级车,你会不会因为一个细节而改变决定?比如这段话里提到的那条缝线、那道灯光,还是那一次安静的加速?你愿意把自己的日常交给这份静音与舒适,还是愿意让它在你需要时,给你更多动力感的冲击?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愿意在何种情况下,选择这代 ES?你又最担心哪一点,才会让你犹豫到最终推开车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