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买新能源车,关注点都挺集中的,续航里程长不长、智能驾驶好不好用、车里那块大屏幕够不够炫、空间坐着舒不舒服,这些都是重点考察对象。
可有个东西,明明是车子唯一接触地面的部件,却常常被咱们忘在脑后,那就是轮胎。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轮胎嘛,不就是个黑色的橡胶圈,能有多大区别?
如果您真这么想,那可就小看这里面的门道了。
实际上,给新能源车配的轮胎,和咱们以前开的燃油车用的,完全是两码事,要求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咱们得先弄明白一个事,为什么新能源车对轮胎这么“挑剔”?
这主要是因为它有几个燃油车没有的“天生特点”,而这些特点带来的问题,都得靠轮胎来解决。
首先就是重量问题。
新能源车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那个大电池包,这东西分量可不轻,少说三百公斤,多的像一些大型SUV上的电池,能有七八百公斤重。
这就导致同级别的车,新能源版本要比燃油版本重上好几百斤,这多出来的重量,全都实实在在地压在了四条轮胎上。
这就好比你推一辆空购物车和一辆装满东西的购物车,明显是后者更费劲。
轮胎也是一个道理,车越重,轮胎在地上滚动的阻力就越大。
这个“滚动阻力”可是个偷电的贼,有数据显示,滚阻每增加百分之十,车的续航里程就可能要缩水百分之五。
咱们算一笔账,一辆官方续航500公里的纯电车,如果用的是普通轮胎,可能实际跑下来也就475公里。
但如果换上一套专门为新能源车设计的低滚动阻力轮胎,说不定就能跑到525公里。
这一来一回,就差出了50公里的续航,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和续航焦虑的缓解剂。
所以说,新能源车选低滚阻轮胎,不是为了赶时髦,是真的能省钱、能让心里更踏实。
其次是噪音问题。
开过燃油车的朋友都知道,车一跑起来,发动机“嗡嗡”的声音是车里最主要的噪音来源,它能把轮胎摩擦地面产生的那种“沙沙”声给盖住不少。
但新能源车不一样,它用的是电机,尤其是在市区里中低速行驶的时候,电机安静得就像在图书馆里,噪音可能只有30分贝左右。
这下好了,没了发动机这个“大嗓门”的掩护,轮胎和地面摩擦产生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胎噪”,就一下子凸显出来,成了车里最烦人的噪音源。
普通的轮胎在时速60公里的时候,胎噪可能达到65分贝,就像在人声嘈杂的街市里,会让人觉得很吵。
而专门设计的静音轮胎,能通过特殊的胎面花纹和配方,把这个噪音降到55分贝甚至更低,这就相当于旁边有人正常说话的音量,体感上会安静非常多。
这个差距在安静的车厢里会被放大,直接影响乘坐的舒适性,特别是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家庭,一个安静的车内环境尤为重要。
最后一点,是动力输出方式带来的磨损问题。
新能源车的动力来得特别直接、特别猛。
燃油车需要发动机转速上来,扭矩才能达到峰值,而电动车只要你电门一踩,瞬间就能输出最大扭矩。
比如现在很多纯电轿跑,零百加速三四秒,起步那一下的扭矩能达到六七百牛·米,是同级别燃油车的两三倍。
这种“暴力”的起步方式,对轮胎胎面的考验是巨大的,就像总有人在使劲儿撕扯你的衣服一样。
普通轮胎的橡胶配方和花纹可能扛不住这种高强度的摩擦,磨损会非常快,可能别人用三四年才换胎,你一年多就得换一套,这后期使用成本就上去了。
所以,新能源车的专用轮胎必须在耐磨性上下足功夫,才能经得起这种“折磨”。
搞清楚了这三个核心问题,我们再来看市面上的轮胎品牌,就会发现,那些占据了新能源车市场八成份额的品牌,都是在这几个方面有自己“绝活”的。
咱们先说说国产品牌的进步,这几年确实非常亮眼。
比如佳通轮胎,现在已经成了很多10到20万级别新能源车的配套首选,市场占有率很高,据说每七辆新车里就有一辆用的是它。
它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精准地抓住了家用车用户的核心需求:性价比和实用性。
比如它专门为比亚迪秦PLUS、广汽埃安S这些热门车型开发的轮胎,采用了轻量化设计,一条胎能比普通胎轻一公斤多,滚阻系数做得很低,能实实在在地帮助车辆增加二三十公里的续航。
而且价格非常亲民,一条也就四五百块钱,比一些国际大牌便宜了一半还多,对于跑网约车的司机或者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这吸引力就非常大了。
不光是家用车,连比亚迪仰望U9那样的百万级超跑,也用了佳通的定制轮胎,说明它的技术实力已经得到了高端市场的认可。
和佳通一样,玲珑轮胎也是国产品牌里的一匹黑马,它现在是比亚迪最大的轮胎供应商,像比亚迪海豚、元PLUS这些销量火爆的车型,很多出厂装的就是玲珑胎。
玲珑的优势就是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价格可能比佳通还要便宜一些,但性能一点不差,滚阻控制得很好,对续航也有正面帮助。
而且玲珑还很贴心地考虑到了车内环境问题,采用了低挥发性有机物的配方,能减少新轮胎带来的车内异味,这对有小孩的家庭来说,是个非常实在的优点。
还有一个靠“黑科技”出圈的国产品牌是赛轮。
它研发的“液体黄金”轮胎,听名字就很厉害,这是一种新材料技术,能把轮胎的滚动阻力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目前是市面上滚阻最低的轮胎之一。
有测试表明,装了赛轮这种轮胎的车型,续航能增加三四十公里,这对于续航焦虑比较严重的用户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而且它的耐磨性也特别好,很适合跑得多的运营车辆和高频用车人群。
佳通、玲珑、赛轮这些国产品牌的崛起,说明咱们中国的轮胎工业技术水平上来了,不仅能造出便宜的轮胎,更能造出性能好、科技含量高的好轮胎。
当然,国际品牌也各有各的优势。
比如韩泰轮胎,它特别善于研究中国市场,专门推出了iON系列,还分成偏向家用舒适和偏向运动性能两种,覆盖了20到30万级别的大部分主流车型。
它的轮胎在静音、节能方面做得不错,同时还考虑到了中国的路况复杂性,特意加强了轮胎侧壁的强度,提高了抗扎能力,让你开车走一些烂路时心里更有底。
再往上看,到了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领域,米其林和德国马牌就是绕不开的两个名字了。
米其林一直是“静音”的代名词,它的新能源专用轮胎比如“e·聆悦”系列,通过特殊的花纹设计,能把胎噪控制得极低,让你在高速上行驶时,车内几乎只能听到风声,那种高级的静谧感是很多高端车主所追求的。
当然,它的价格也是最贵的,一条胎要一千多块,而且耐磨性相对一般,更适合那些追求极致舒适体验、不差钱的用户。
而德国马牌,则主打“安全”。
它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技术叫“自修复”,就是在轮胎内侧涂了一层特殊的胶料,如果轮胎被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钉子扎了,拔出钉子后,那个小洞能自己愈合,轮胎不会漏气,可以继续正常行驶。
这个功能在高速上简直是“救命稻草”,可以避免在危险的车流中更换备胎。
此外,它的轮胎在雨天湿滑路面上的抓地力和刹车性能也做得特别出色,大大提升了雨天行车的安全性。
所以,如果你的预算充足,并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那马牌就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总而言之,给新能源车选轮胎,确实是个技术活。
它不像买衣服,哪个好看选哪个。
我们得根据自己车的价位、自己的日常用车需求,以及对舒适、安全、经济性的不同侧重,来做出选择。
比如,开的是十几万的家用车,日常通勤为主,那选佳通、玲珑这样的高性价比国产品牌就非常合适,省钱又耐用。
如果开的是二三十万的车型,对舒适性和性能都有一定要求,那可以考虑韩泰。
如果开的是三四十万以上的高端车,追求极致的安静就选米其林,看重绝对的安全保障就选马牌。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一点,换轮胎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原厂推荐的规格来,不要为了追求视觉效果随便改大尺寸,那样不仅会增加耗电,还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选对了轮胎,不仅能让你的车多跑几十公里,还能让你和家人的每一次出行都更安静、更安全,这笔投资,比换个车身颜色可划算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