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辆车被召回?真相藏在这53%里!
你们都被那个1.2亿的数字唬住了。
真正要命的,是藏在数据里那个53%——全国超过一半的召回车辆,都是监管层拿着放大镜盯出来的。这意味着什么?车企的良心,得靠监管部门替他们长。
我翻遍了最近三个月的召回公告,发现个特有意思的现象:但凡涉及刹车、电池这些传统部件,车企认错比谁都快。可一到智能驾驶这类新玩意儿,画风立马变了。
前几天某品牌车主群里炸锅了。辅助驾驶在高速上突然“抽风”,车辆毫无征兆地偏航。官方客服的回应绝了:“这是感知系统在学习和进化”。好家伙,拿车主当免费陪练是吧?
更绝的是,现在新车发布会都成了脱口秀现场。张口闭口“L2.999级自动驾驶”,说得消费者云里雾里。结果买回家才发现,所谓的智能领航,连车道线稍微模糊点都能带偏。
监管部门最近其实重拳出击了。工信部刚发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通知里,白纸黑字写着要治“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可某些车企的应对策略更绝——把宣传页角落里的“辅助驾驶”字样调到几乎看不见,继续在广告里放飞自我。
有个供应商朋友跟我说了实话:“现在谁家敢慢下来打磨系统?晚三个月上市,市场份额就被对手吃干抹净了。”为了抢进度,很多智能系统根本没经过极端场景测试就匆忙量产。反正出了问题,远程OTA升级就能打补丁。
但有些补丁,永远打不上。上个月某新能源车在雨天撞上隔离墩,辅助驾驶系统竟把反光的水迹识别成延续车道。车主最后在群里说了句让人后背发凉的话:“它平时都表现很好,就那一次犯了错。”
就那一次。
监管部门现在搞的“沙盒测试”,说白了就是给这些半成品智能系统建个游乐场,让它们可劲儿折腾,别上路害人。可车企们参与测试的积极性,远不如他们开发布会的热情高。
说到底,这场智能汽车军备竞赛里,最讽刺的莫过于:技术越来越智能,企业的责任心却越来越需要外部监督。当生命安危要靠监管铁拳来守护,那些光鲜的科技外壳底下,装的到底是什么?
下次再看到车企吹嘘智能驾驶,不妨问他们一句:你这系统,经得起几次雨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