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修仙录:当国产固态电池开始“渡劫“,你的车就成了“历史遗

讲真,国产固态电池这事儿,最近又开始整活了。

国轩高科,突然不装了,摊牌了,说自己的准固态电池,已经给好几款车装上去路试了,充电6分钟,号称续航1000公里。

一听到这个,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老韭菜”,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后背发凉。

这感觉,就像你刚修仙筑基成功,还在为自己能御剑飞行沾沾自喜,结果扭头一看,隔壁村的王二狗已经金丹大圆满,开始研究瞬移了。

你手里的这把飞剑,瞬间就不香了,甚至有点像个儿童玩具。

车圈现在的竞争,早就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存量游戏,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是想着怎么把蛋糕做大,而是怎么把别人的桌子给掀了。最好的竞争手段,就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上最甜的那块奶油给挖走了,那国轩高科这次放出的消息,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同行放过,直接一口吹灭,然后宣布,不好意思,从今天起,光明由我定义。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态。

你看,过去我们聊电池,聊的是什么?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大家都在一个规则里玩,你多个100公里续航,我快充快个5分钟,都算重大突破,值得开一场发布会,请一堆媒体老师吃顿好的。

现在呢?人家直接不跟你玩参数了,上来就是“1000公里”,就是“6分钟”。

这已经不是技术迭代了,这是技术飞升。是修仙小说里,主角被雷劈了之后,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发现之前的功法都是垃圾。

这对刚提了新车的兄弟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那台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未来座驾”,一夜之间,就成了“历史遗物”。你以为你买的是最新的压缩毛巾,结果人家告诉你,现在流行的是任意门。你那个需要8小时才能喂饱的爹,在人家6分钟就能满血复活的神仙面前,简直就是个靠爱发电的废物。

这种感觉,我懂。因为我真的被背刺过。当年我买特斯拉的时候,所有人都告诉我,这玩意儿是未来,是科技的象征。结果呢?现在的新势力,配置堆得跟不要钱一样,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标配了。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这种爱,在“掀桌子”的对手面前,显得尤其脆弱。你的信仰再坚定,也架不住人家的冰箱能冻可乐啊。

技术的关键,从来不在实验室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嘴里。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中国马路上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判定就能瞬间完成,比任何AI算法都精准。

同理,固态电池牛不牛逼,看的不是PPT上的300Wh/kg,而是它什么时候能干掉现在这些液态电池。

现在这些车企,一个个都跟悟了一样,心态全颠了。长安、孚能,排着队宣布自己的量产计划。这阵仗,三体人看了都得吓得连夜启动引力波广播,太阳路过都得打个趔趄。

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在绝对的降维打击面前,任何所谓的品牌护城河,都是笑话。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但如果有一天,五菱宏光用上了核动力,能空间跳跃了,你觉得奔驰车主还能淡定地聊他们那套“尊贵”的玄学吗?

更离谱的是,这种“发疯”还在跨界传染。

文章里提到一个什么原子能电池,叫“烛龙一号”,寿命上千年。看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人家玩的已经不是修仙了,是创世。我们还在纠结一箱油能跑多远,人家已经开始考虑永生了。

车圈修仙录:当国产固态电池开始“渡劫“,你的车就成了“历史遗-有驾

还有那个更不务正业的“止\高\瓶”,号称借鉴了固态电池的“重构能量系统”思路,能调节三高。我看到这里直接坏了菜了,这是什么典中典的跨界碰瓷?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说手机快充技术借鉴了道家炼丹,智能座舱的灵感来自于托梦?这广告植入得比我的职业规划还硬,一把子给我整不会了。

车圈修仙录:当国产固态电池开始“渡劫“,你的车就成了“历史遗-有驾

看到这个千年电池,我想起了我小时候那块海鸥牌手表,我爷爷传给我爸,我爸再给我,上满弦能走一天半。时代真是个圈。

说回固态电池,这玩意儿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成本,是第一个拦路虎。现在吹得天花乱坠,量产初期成本是现在电池的两三倍。翻译一下就是,搭载这玩意儿的车,起步价就是你仰望星空的价格。普通人别想了,这是给那些已经不需要考虑性价比的人准备的大玩具。

车圈修仙录:当国产固态电池开始“渡劫“,你的车就成了“历史遗-有驾

其次,技术本身还有一堆坑没填上。什么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性,这些词你听不懂就对了,因为研发人员自己可能都还在挠头。

所以,这帮牌桌上的赌徒,现在疯狂叫价,一方面是给资本市场看的,画个大饼,股价先飞一会儿;另一方面,就是纯粹的心理战,用一个还不存在的“未来”,去打击你现在手里的“当下”。

这简直就是把所有还在老老实实卖液态电池车的同行,按在脸上疯狂摩擦!

所以,对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来说,怎么办?

别焦虑。真的,别焦虑。你手里的车,还能开。你刚下的订单,也别急着退。车企的PPT,听听就好,谁信谁就输了。

全固态电池什么时候能普及?业内专家预测2035年。讲真,这个预测跟算命差不多。

真正的答案,不在车企的发布会上,也不在专家的报告里。你得去问那些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什么时候,连老头乐都标配固态电池,充电一分钟,能从城南跑到城北买菜顺便还能接孙子放学了,那才是这技术真的成了。

至于其他的,都是在风中画押,雨中签名,听个响就得了。

毕竟,能过,就是能过。但现在,它还过不了。就这么简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