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出现了两个显著变化。
一是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已突破80%。二是原本固守18%高端市场的三元锂电池,悄然下探到了25万元以下的纯电车型上。
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在过去十年经历了明显的摇摆。
曾几何时,三元锂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装机量峰值超过70%。当时行业普遍认为,三元锂是高端电动车的唯一选择。
然而市场格局在近几年发生逆转。随着补贴政策退坡和成本压力增大,以及多起三元锂电池起火事件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逐渐凸显。
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磷酸铁锂在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中的份额已攀升至82.8%,而三元锂的份额则降至17.2%。
这一变化在车企策略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曾经是三元锂坚定拥护者的特斯拉,现在开始在部分车型上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技术,将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提升至180Wh/kg,接近三元锂的水平。
这让很多人认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之间的竞争,如同当年等离子与液晶电视的技术路线之争。被认为是更高端,显示效果更好的等离子技术,最终会被液晶打败。
但这并不代表三元锂电池就被行业所淘汰。
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矩阵。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成本也高,热稳定性稍差;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好,成本低,但能量密度相对也较低。这种本质差异导致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
此外,磷酸铁锂的SOC估算不准、电芯一致性较差以及低电量下性能衰减明显的问题,近年来开始逐渐显现,这些限制了其在长续航、寒冷环境或高精度应用场景中的表现。
虽然三元锂在成本和热稳定性上存在不足,但能量密度和低温性能仍有优势。这两点优势,对用户来说仍有重要意义。
目前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已经接近天花板,在固态电池量产前,唯有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还能在不大幅增加车重、体积的前提下,继续提高电池容量,增加续航里程。
这对增混车型意义更大,明年增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将开始往400km以上冲击。因为增混车有两套动力系统,仍然存在发动机和变速箱,这意味着更需要体积小和轻量化的电池,来平衡整车的重量和结构布置,同时保证车辆的续航里程。
磷酸铁锂电池虽具安全和成本优势,但若要实现500公里纯电续航,就必须叠加更多电芯,导致整车重量轻松超过3吨。
在-20℃的环境下,三元锂电池仍能释放70%以上的电量,而磷酸铁锂在-10℃时容量就可能衰减30%。这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而成本和热稳定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逐步改善。
简单统计了一下,目前25万元以下的纯电车型中,有将近40款车型搭载了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已经开始向中低端市场下探。
其中价格最低的长安启源A07只要11.99万元,搭载58kWh的三元锂电池。24.99万元的极氪7x长续航后驱智驾版则搭载了100kWh的三元锂电池。
动力电池的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计划于2026年推出全新的8系高镍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镍含量高达约80%,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
这释放一个信号:三元锂在热管理、循环寿命上将有新的技术突破。
如果宁德时代能证明其在热管理和寿命上的新突破,且快速降低成本,三元锂电池则不用死守高端市场,而是可以重新抢回主流市场的份额。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关键在于符合个人实际使用需求。
从购车的时间来考虑,如果不着急购车,不妨等到明年全新高镍三元锂电池推出,看市场反馈再做定夺。
如果急于买车的,从产品层面来看,高端性能车领域目前仍是三元锂的阵地。而家用代步车领域,虽然三元锂在努力平衡性能与成本,但磷酸铁锂仍然占据主导。
从使用场景来看,如果您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或者经常需要长途出行,那么三元锂电池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您主要在城市内通勤,有固定的充电条件,并且更关注安全性和成本,那么磷酸铁锂电池可能更符合需求。
在未来几年内,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仍将保持各自的市场定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两种电池的性能差距可能会逐渐缩小,但本质上的特性差异仍将存在。(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