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成都车展盛大开幕,车市的热闹氛围再度被点燃。作为下半年车市的重要风向标,成都车展的每一处变化都映射着行业的发展轨迹。今年车展,超豪华品牌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集体缺席,16号豪车馆被小米、红旗、广汽本田等品牌取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呈现出“团战”之势,奇瑞、长安、比亚迪以“专馆”形式参展,鸿蒙智行首次集齐“五界”亮相。这一消一长之间,自主品牌崛起的态势愈发显著。
增程技术的“质变”
在众多的变化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增程式经历了从“过渡方案”到“长期主流”的质变。
增程式技术的质变,核心源于技术路线的全面革新。早期增程式车型为凸显续驶优势,普遍搭载50L以上大油箱,电池容量却多在30kWh以内,纯电续驶仅80-100km,被诟病“本质仍是燃油车”。如今,“大电池+小油箱”成为行业共识,扭转了早期的产品缺陷。新一代增程车型摒弃了“依赖油箱”的思路,将电池容量大幅提升。由于大电池的普及,日常通勤基本可实现纯电行驶。
超充技术的融入,进一步扩展了增程式的使用场景。以往增程式车型的充电速度普遍较慢,补能体验远不及纯电车。随着技术发展,800V高压平台成为当下中高端增程车型的常见配置。超充技术与大电池的结合,让增程式车型在“用电”时拥有与纯电车相当的补能效率,消解用户的充电焦虑。
回想几年前,以理想为代表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备受质疑,从用户到厂商都有不少声音认为增程式只是短期的“过渡方案”。此后,华为、长安等开始介入增程式技术方向。在近两年时间里,理想、鸿蒙智行、深蓝、零跑等品牌成为了增程式的积极推动者和受益者,增程式产品迎来爆发期。
市场销量表现不稳
尽管技术层面高歌猛进、车企争相布局,增程式汽车的市场销量表现却阴晴不定。回看2024年,增程式汽车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增速远超纯电的22.6%与插混的76.3%,看似前景一片大好。
步入2025年,增程式汽车的发展态势出现显著转变。上半年期间,其市场份额相较于2024年出现了下滑,从原本的10.7%降至9.8%,增长动力明显不足。进入下半年,这种不利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统计数据,7月纯电车型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增程式车型反而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1.4%,市场表现不容乐观。
在这种销量不稳定的情况下,车企仍蜂拥而入增程领域,其背后的理性与否值得探讨。
从理性层面看,增程式是车企平衡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最优解之一。一方面,相比纯电车,增程式无需依赖完善的充电网络,可快速切入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扩大用户基数。相比插混车,增程式结构更简单,研发成本和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适合快速推出产品。另一方面,增程式的“电驱”特性,与纯电车的技术架构高度兼容,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均可复用,车企可通过增程式车型积累电动化技术经验,为未来全面转向纯电铺路。此外,从政策角度看,目前大部分城市增程式车型仍享受新能源汽车牌照、购置税减免等优惠政策,且短期内政策不会大幅调整,为车企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
但盲目跟风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部分车企缺乏核心技术储备,仅通过采购第三方增程器、电池组拼凑产品,导致车型在能源控制、NVH表现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还有些车企为追求“参数好看”,过度堆砌大电池,却忽视了电池重量对能耗的影响,反而失去了竞争力。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纯电技术的进步和插混技术的升级,增程式的市场空间可能被挤压,如果车企不能持续迭代技术,仅靠“过渡方案”的红利,最终可能被市场淘汰。
增程技术的“战场生命周期”
关于增程技术的“战场生命周期”,行业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乐观者认为,增程式将成为未来10年新能源市场的主流路线之一。悲观者则预测,随着纯电技术的成熟,增程式将在5年内逐步退出市场。事实上,增程技术的生命周期,取决于技术迭代、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等方面多重作用。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增程式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量产,电池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将大幅提升。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会议中透露,2026年固态电池包成本预计降至0.6元/ Wh,较当前液态电池下降 33%。这将为增程式车型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技术边界持续扩展。
“无焦虑出行”的需求仍将长期存在。尽管充电网络在快速完善,但截至2025 年上半年,中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仍为1:3.5,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建设仍需5-8年才能完成全覆盖。在此期间,增程式“可油可电”的特性,仍是解决用户焦虑的最佳选择。
综合来看,增程技术的“战场生命周期”不会在短期内消耗殆尽。在这期间,增程式将与纯电、插混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各自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纯电车型主导一线城市及高端市场,插混车型在中端市场竞争,增程式则在三四线城市及长途出行需求较高的市场占据优势。
全部评论 (0)